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振宇

作品数:22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帕金森
  • 6篇针刺
  • 5篇帕金森病
  • 4篇小鼠
  • 4篇海人酸
  • 3篇蛋白
  • 3篇人体解剖学
  • 3篇神经元
  • 3篇线粒体
  • 3篇解剖学
  • 2篇代谢
  • 2篇胆固醇
  • 2篇蛋白酶
  • 2篇蛋白酶体
  • 2篇蛋白酶体系统
  • 2篇导电丝
  • 2篇电针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能

机构

  • 2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大学...

作者

  • 22篇郭振宇
  • 19篇孙红梅
  • 18篇盖聪
  • 10篇王媛媛
  • 9篇高誉珊
  • 7篇许红
  • 6篇张淑静
  • 5篇和欣
  • 5篇冯婧
  • 3篇韩琳
  • 3篇万凤
  • 3篇张忠
  • 2篇吴海霞
  • 2篇阚菲菲
  • 1篇任恩发
  • 1篇蔡彦宁
  • 1篇黄凤
  • 1篇胡京红
  • 1篇陈家旭
  • 1篇葛东宇

传媒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两性一度”目标的正常人体解剖学微课开发被引量:2
2024年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中医学等各专业课程的基石和先修课。由于人体结构复杂、相关名词繁多、记忆内容量大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分析课程现状和学情,针对正常人体解剖学的重、难点和典型例题配套制作相应的微课,微课具有多系统融合、直观清晰的优势,与课堂教学配合,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和素养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胡蝶盖聪郭振宇朱惠敏王媛媛孙红梅
关键词:正常人体解剖学
针刺结合美多巴对帕金森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线粒体复合物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大椎穴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美多巴组、针刺结合美多巴组.应用腹腔注射1-甲基-...
马浩洁王媛媛盖聪强天遥冯琬迪柴原郭振宇孙红梅
关键词:美多巴多巴胺能神经元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牵正散合大补阴丸(QZS&DBYW)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线粒体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中药防治P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用MPP+处理建立PD细胞模型,采用QZS&DBYW干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Mito TrackerRed CMXRos(MTR)对活细胞线粒体标记,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mage J软件测量线粒体形态因子和长宽比。结果 MPP+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有明显下降,QZS&DBYW干预不会明显改变细胞存活率。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细胞出现大量空泡,线粒体长宽比显著降低,线粒体碎片明显增多。单独施用低浓度QZS&DBYW后线粒体分支增加,而高浓度中药使线粒体更为短小。低浓度QZS&DBYW治疗组可增加PD细胞的线粒体长度。结论牵正散和大补阴丸两方合用可减少线粒体的碎裂,在一定程度上对PD细胞模型线粒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马凌孙红梅龚小钢和欣高誉珊张毅胡京红张淑静盖聪许红郭振宇蔡彦宁张燕莉
关键词:牵正散大补阴丸MPP^+SH-SY5Y细胞线粒体
一种导电丝素蛋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丝素蛋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丝素蛋白溶液的提取;(2)丝素蛋白海绵的制备;(3)聚吡咯与丝素蛋白海绵的原位氧化聚合;(4)细胞衍生基质的修饰。制备过程简便温和,复合材料兼具良好...
朱惠敏孙红梅盖聪郭振宇 胡蝶万凤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被引量:4
2023年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石,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必修课。目前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尚不充分,还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塑造。因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针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特点,从敬畏生命和奉献、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文化和专业自信、创新理念和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多角度深入挖掘了各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在解剖学理论教学、标本实训等多种教学活动中实际运用,不断反思进而完善、升华,较好地起到了专业课教师引领、示范和育人的作用,落实了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以“消化系统”这一章为例,详细阐述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及实践情况。
朱惠敏任恩发盖聪万凤胡蝶郭振宇孙红梅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对帕金森病小鼠脑内BDNF受体及PSD-95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分子蛋白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随机...
王媛媛孙红梅冯婧龚小钢高誉珊张淑静许红吴海霞盖聪和欣郭振宇
关键词:帕金森病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酪氨酸激酶受体
文献传递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病变部位位于中脑黑质纹状体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主要负责降解寿命较短的蛋白质,其功能减退是导致P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如何安全增强UPS活性及确定泛素化部位的决...
王媛媛孙红梅韩琳张忠盖聪许红高誉珊张淑静郭振宇阚菲菲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帕金森病
文献传递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病变部位位于中脑黑质纹状体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主要负责降解寿命较短的蛋白质,其功能减退是导致P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如何安全增强UPS活性及确定泛素化部位的决...
王媛媛孙红梅韩琳张忠盖聪许红高誉珊张淑静郭振宇阚菲菲
关键词:帕金森病泛素-蛋白酶体病理机制
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海人酸构建癫痫大鼠模型的剂量探讨
2022年
目的 通过比较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海人酸(KA)致痫效果探索大鼠癫痫模型的最佳注射剂量,为癫痫临床新药开发、日常用药指导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理想的癫痫模型工具。方法 11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KA0.5μg组20只、KA 1μg组20只、KA1.5μg组28只和KA2μg组30只,采用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KA复制癫痫模型后,观察各组大鼠的Racine分级和动物死亡率比较癫痫大鼠的造模成功率,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内损伤海马区的病理改变。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注射不同剂量KA模型组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KA 1μg剂量组的造模成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05)。水迷宫实验在定位航行实验中,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第4、5天逃避潜伏期出现明显的延长(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均出现明显损伤(P<0.05),大鼠海马区MAP2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 KA 1μg以上的各剂量组相比正常组海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从大鼠的造模成功率相比,注射1μg比其他组有较大优势,所以将癫痫模型脑内注射KA的最佳剂量选定为1μg,为癫痫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郭振宇胡蝶黄凤杨璐平盖聪冯琬迪冯婧韩梅孙红梅
关键词:海人酸癫痫模型
针刺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小鼠脑多巴胺神经元及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内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来探讨针刺联合美多芭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芭组、针刺组和针刺联合美多芭(简称针美)组。应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方法建立PD小鼠模型,后3组在造模后采取不同治疗措施,造模后小鼠存活28 d。采用爬杆法观察小鼠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程度及脑Akt的表达。结果 3个治疗组小鼠行为学爬杆时间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缩短(P<0.05)。造模后,小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减少(P<0.05),其中针美组多巴胺神经元表达较模型组及美多芭组增多(P<0.05)。在黑质致密部,针美组Akt与其余各组相比,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海马部位,针美组在CA1、CA3和CA4区的表达比模型组和美多芭组明显升高(P<0.05),在CA1和CA4的表达比针刺组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特别是再给予美多芭复合治疗可能通过调节脑磷酯酰肌醇-3-羟激酶(PI3K)/Akt通路,从而达到治疗PD的目的。
冯琬迪王媛媛盖聪马浩洁孙红梅冯婧高誉珊张淑静许红郭振宇
关键词:帕金森病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针刺美多芭蛋白激酶B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