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俊盛

作品数:7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理学
  • 13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7篇衰变
  • 12篇
  • 10篇新核素
  • 10篇Α衰变
  • 10篇半衰期
  • 9篇子核
  • 8篇同位素
  • 7篇新同位素
  • 7篇超重元素
  • 6篇色谱
  • 6篇衰变链
  • 6篇中子
  • 6篇重核
  • 6篇BH
  • 5篇气相
  • 5篇缺中子
  • 4篇超重核
  • 4篇U
  • 3篇多核子转移反...
  • 3篇英文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近...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74篇郭俊盛
  • 43篇秦芝
  • 41篇甘再国
  • 31篇吴晓蕾
  • 31篇刘洪业
  • 20篇范红梅
  • 19篇袁双贵
  • 15篇靳根明
  • 14篇杨维凡
  • 13篇雷祥国
  • 13篇丁华杰
  • 13篇范芳丽
  • 13篇白静
  • 12篇周小红
  • 12篇雷富安
  • 11篇林茂盛
  • 10篇郭斌
  • 10篇郭应祥
  • 10篇何建军
  • 10篇石立军

传媒

  • 15篇原子核物理评...
  • 12篇高能物理与核...
  • 6篇核技术
  • 5篇核化学与放射...
  • 3篇中国科学(A...
  • 3篇同位素
  • 2篇核物理动态
  • 2篇CCAST“...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Chines...
  • 1篇2001年放...
  • 1篇第八届全国核...
  • 1篇第三届中国核...
  • 1篇第五届“超重...
  • 1篇甘肃省化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重核素Db-259的合成
甘再国郭俊盛秦芝范红梅雷祥国吴晓蕾刘洪业徐岩冰何建军周小红靳根明
该项研究借助重核经α-衰变的母子体遗传关系分析和鉴别了新的超重核259Db。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2Ne束流轰击241Am靶,融合蒸发4n产生了105号元素的新核素259Db;反应产物经过收集、转移后进行α衰变测量...
关键词:
关键词:半衰期
粘红酵母对铀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了粘红酵母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吸附铀的最佳pH值为6~7,最大吸附量为149.4mgU.g-1,其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符合较好,相关系数R2达到0.99;比较吸附铀前后粘红酵母的红外光谱图发现,吸附过铀的菌体的红外光谱在904cm-1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峰,此峰为UO2的伸缩振动峰,说明粘红酵母确实对铀发生了吸附作用。此外,氨基或羟基的伸缩振动峰由3309移至3287cm-1,细胞壁中碳水化合物或醇中C—O键伸缩振动发生位移,由1068移至1080cm-1,说明这些基团可能参与了吸附过程;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1653,1540,1237cm-1)在吸附前后基本无明显变化,表明粘红酵母的主要成分及结构仍保持完整。吸附后的菌体利用0.1mol.L-1的NaHCO3处理后可解吸出其中96%的铀,可见该菌在铀矿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白静秦芝王菊芳郭俊盛张丽娜范芳丽林茂盛丁华杰雷富安吴晓磊李小飞
关键词:生物吸附红外光谱粘红酵母
新同位素235Am的产生与鉴别
1996年
一种缺中子新同位素235Am通过238Pu(p,4n)235Am反应而产生.产物借助He-jet系统的传输,快化学分离以及γ、X射线和γ-X(γ)符合测量等得到鉴别,测得其半衰期为15±5min.
刘洪业郭俊盛甘再国石立军杨维凡牟万统方克明沈水法郭天瑞袁双贵张学谦秦芝马瑞昌钟纪泉王书鸿孔登明乔际民
关键词:同位素化学分离衰变半衰期
铀矿坑水样中铀电沉积层的表征
2009年
描述了硫酸铵溶液中铀矿坑水样品中铀的电沉积层特性。电沉积液为10ml0.8M的硫酸铵溶液,电流密度0.6A/cm2,pH值为2.5,电镀1h。电沉积经化学分离后的水样品和电沉积的纯硝酸铀酰样品进行了比较,并对二者分别做了红外(IR)光谱、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以及α能谱测量。IR谱上铀酰离子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887cm-1附近,使电沉积在不锈钢片上的铀主要以铀酰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有一部分NH4+以NH3的形式替代水合物中的水,使电沉积层中铀的化合物形式为UO2(OH)2.xNH3.yH2O或者UO2(OH)2-x.(ONH4)x.yH2O,铀酰离子通过链的形式形成聚合结构。SEM照片显示电沉积层均匀,没堆积成团现象出现。α谱表明电沉积层中铀的同位素主要是238U和234U,相应的α能量峰4198和4773keV很显著,没其它峰的干扰。
李小飞秦芝张丽娜白静林茂盛雷富安丁华杰吴晓蕾郭俊盛
关键词:硫酸铵电沉积红外扫描电镜
I、Te、Sb若干缺中子同位素衰变性质的实验研究
本工作重点研究 I 的同位索,是78年工作[1]的继续。作出了四点主要改进,第一,利用了同位素靶,反应为 c+Aq和c+ Aq;第二,采用高分辨 Ge(Ll) 探测器,分辨分别为 2.3Kev 和 1.9Kev;第三,采...
郭应祥孙锡军郭俊盛张天梅潘宗佑罗亦孝伏明灯雷相国
文献传递
用放射性示踪法研究分离铀和铅、铋
2001年
用放射性示踪法研究了TBP -苯体系对铀和铅、铋的萃取分离。实验结果表明 ,在 6mol LHNO3 介质中用TBP -苯作为萃取剂可使铀和铅、铋达到定量分离。阴离子交换法对铀进一步纯化后 ,利用分子电镀法制得厚度为 50 0 μg cm2 的2 3 3
秦芝郭俊盛甘再国马桃桃王秀英
关键词:萃取分离
^(120)Ba的β衰变
1991年
用68 MeV的^(16)O束轰击2 mg/cm^2的^(106)Cd靶产生^(120)Ba再把它氟化,送入氦喷嘴离子源。在线质量分离的^(120)Ba的衰变性质被γ-γ,γ-γ和γ-β符合测量。其半衰期为24±2S,总衰变能Q_(EC)=5.0±0.3MeV,并获得了简单的^(120)Ba的衰变纲图。
徐树威袁双贵郭俊盛刘满清E.HagbergV.T.KoslowskyG.DyckJ.C.HardyH.Schmeing
关键词:衰变Β射线
超重元素的气相化学研究
2011年
对当前国际上超重元素气相化学性质实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用于气相化学研究的超重元素合成方法和超重元素气相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超重元素Rf,Db,Sg,Bh,Hs和112号元素的气相化学性质研究的实验进展情况。最后介绍了我国在超重新核素合成、超重元素气相化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在超重元素气相化学性质研究方面的前景。
雷富安林茂盛郭俊盛白静范芳丽丁华杰吴晓蕾秦芝
关键词:超重元素相对论效应化学性质气相色谱
19F-FDG合成过程的19F-NMR分析以及18F水靶的研制
目前,2-[F]氟-2-脱氧-右旋葡萄糖(F-FDG)是最具有价值的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示踪剂,主要用于测定肿瘤、心脏,特别是处于疾病状态的器官的葡萄糖代...
田伟郭俊盛秦芝
文献传递
气体喷嘴反冲传输技术及在核科学中的应用
2009年
气体喷嘴反冲传输技术是继"跑兔"装置之后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适合于短寿命核素研究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在线脱束方法。它能够将短寿命核反应产物传输至远离高辐射区的低本底场所进行收集和测量。该技术已在加速器和反应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研究核反应、核谱学和合成与鉴别新元素、新核素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工具。描述了气嘴系统的结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以及它的主要特性,特别是对系统的气体动力学机制以及各种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综述了它在核物理、核化学以及质谱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且给出了几个应用的典型例子。
郭俊盛林茂盛秦芝甘再国吴晓蕾范芳丽孙锡军刘洪业罗亦孝
关键词:微粒毛细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