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俊

作品数:25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糖尿
  • 23篇糖尿病
  • 12篇2型糖尿
  • 12篇2型糖尿病
  • 10篇肾病
  • 9篇糖尿病肾病
  • 6篇病患
  • 5篇胰岛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2型糖尿病患...
  • 5篇2型糖尿病肾...
  • 4篇动态血压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压
  • 4篇胰岛Β细胞
  • 4篇胰岛Β细胞功...
  • 4篇胰岛素
  • 4篇中药
  • 4篇中药灌肠

机构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天和医...

作者

  • 25篇郭俊
  • 16篇陈莉明
  • 15篇温娟娟
  • 14篇常宝成
  • 13篇孙红喜
  • 11篇郑妙艳
  • 8篇单春艳
  • 6篇潘从清
  • 5篇杨菊红
  • 5篇王颖
  • 5篇任慧珠
  • 3篇周玉
  • 2篇孙蓓
  • 2篇吴晓明
  • 1篇宋新荣
  • 1篇张宏
  • 1篇许杰
  • 1篇郭航
  • 1篇郭航
  • 1篇于珮

传媒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华糖尿病杂...
  • 2篇第四届世界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c)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464例,按照HbAc水平分为4组:A组:HbAc≤7.0%,B组:7.0%<HbAc≤9.0%,C...
温娟娟陈莉明常宝成单春艳孙红喜郭俊
关键词:HBA1C胰岛素抵抗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分析其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按Mogensen分期将患者194例分为4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30mg/24h,n=71),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尿白蛋白30~<300mg/24h,n=47)、大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300mg/24h,n=31)及肾功能不全组[尿白蛋白≥300mg/24h且eGFR≤60mL/(min·1.73m2),n=43]。观察各组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平滑指数等的变化,分析其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随尿白蛋白增加及肾功能下降,24h、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升高[24h平均收缩压由正常白蛋白尿组(125.4±14.6)增至肾功能不全组(146.6±13.3)mmHg,舒张压由(66.9±8.9)增至(83.0±8.8)mmHg,P<0.05],24h收缩压标准差由(9.3±2.2)增至(11.9±4.8)mmHg(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逐渐降低(4组收缩压平滑指数分别为1.82±0.3、1.75±0.3、1.64±0.2、1.56±0.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h血压变化、血压标准差与24h尿白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夜间血压下降率及平滑指数与24h尿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且血压变异性增大。
孙红喜陈莉明杨菊红单春艳郑妙艳王颖任慧珠温娟娟郭俊宋新荣常宝成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态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昼夜节律
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被引量:39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大黄灌肠1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2次;大黄灌肠2组(3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混合灌肠组(3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和药用碳片灌肠每日1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总蛋白(UTP)、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并分析影响SCr下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大黄灌肠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4%、66.6%,大黄灌肠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BUN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BUN(8.54±3.02)mmol/L vs混合灌肠组(9.04±2.77)mmol/L和常规治疗组(10.85±3.79)mmol/L;24hUTP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和大黄灌肠2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又低于大黄灌肠2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24hUTP(1.66±0.46)g和混合灌肠组(1.81±0.43)g和大黄灌肠2组(2.05±0.53)g vs常规治疗组(2.35±0.57)g。GFR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均高于常规灌肠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45.83±8.43)ml/min、混合灌肠组(39.68±7.95)ml/min vs常规治疗组(35.23±8.82)ml/min(均P<0.01),大黄灌肠1组又高于大黄灌肠2组,(45.88±8.43)ml/min vs(37.53±7.85)ml/min(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病程、收缩压、GFR。OR值分别为0.890、0.857、0.961、1.054(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能够明显降低SCr、BUN、UTP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的进展,改善DN患者的远期预后。
郭俊陈莉明常宝成郑妙艳温娟娟孙红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灌肠中草药
白芷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目的糖尿病难愈性创面致病因素复杂,其愈合过程中伴随的一个潜在因素是血管发育不良,这种情况阻碍了创面的愈合。血管新生是创面愈合过程的关键阶段,新生血管成熟亦是慢性创面有效愈合的重要保证,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白芷是中...
郭俊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愈合血管新生白芷
CDKAL1基因rs7754860位点G<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遗传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但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CDKAL1(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5调节亚单位相关蛋白1类似物1)基因rs7754860位点G
王娟陈莉明孙红喜郭俊温娟娟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2型糖尿病META分析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白芷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白芷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ip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白芷(1.25 g/kg)组及羟苯磺酸钙(135 mg/kg)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高碘酸-席夫(PAS)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学改变;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人视网膜上皮细胞(adult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line-19,ARPE-19)分为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白芷(150μg/mL)组和羟苯磺酸钙(20μmol/L)组,对照组在含5.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高渗组在含5.5 mmol/L葡萄糖和25 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中培养;高糖组和各给药组在含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并给予相应药物。采用TUNEL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细胞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后,观察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排列紊乱,视网膜变薄,白芷干预后较模型组有所缓解。TUNEL染色显示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白芷组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白芷干预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
高彩玲朱玲玲邱洁潘从清郭俊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血-视网膜屏障PI3K/AKT通路
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观察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2次...
郭俊陈莉明常宝成郑妙艳温娟娟孙红喜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慢性灌肠
“亚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探讨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从糖尿病肾病的Mogensen分期看,在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之前,肾脏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高滤过期,如果我们把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作...
孙红喜常宝成陈莉明单春艳郑妙艳王颖任慧珠杨菊红温娟娟郭俊
文献传递
UMOD基因和CNDP1基因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尿调蛋白(UMOD)是完全由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糖基化蛋白,UMOD可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受体非特异结合造成或者加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生;肌肽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
郭俊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基因多态性干预治疗
文献传递
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24年
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病情重,疾病进展快。性能良好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3-05-15。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数据,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对模型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对模型中预测因子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含13个模型,其中12个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个模型进行了模型校准,8个模型进行了验证。PROBAST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13篇文献中有1篇为低偏倚风险,其余12篇均为高偏倚风险;模型适用性方面,1篇为低适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95%CI=1.04~1.24)、糖化血红蛋白(OR=1.56,95%CI=1.26~1.94)、足溃疡史(OR=5.93,95%CI=2.85~12.37)、足截肢史(OR=7.79,95%CI=2.74~22.17)、单丝试验敏感性减弱(OR=1.59,95%CI=1.42~1.78)、足真菌感染(OR=6.14,95%CI=1.71~22.04)、肾病(OR=2.09,95%CI=1.65~2.65)是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仍存在不足,未来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足溃疡史、足截肢史、单丝试验敏感性、足真菌感染、肾病等预测因子。
林令君郭俊王俊伟高杨陈惠盈万永丽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溃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