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壁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1例
- 2017年
- 患者男性,31岁,1年前无意间发现前胸壁肿物,大小2cm×1cm,无痛,无其它伴随症状,未作特殊处理。近半年肿物明显增大,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体检:前胸壁可触及一肿物,大小4.5cm×4cm,表面局部皮肤稍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软,活动度欠佳,压痛。浅表肿物超声提示胸壁标记处皮下混合回声肿物(性质待查)。
- 郝金燕刘莉萍潘慧王晨赵建民苏馨
- 关键词:胸壁肿瘤胸腺瘤错构瘤病例报道
- 12例卵巢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断要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8-2013年12例经组织学诊断为卵巢、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病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其免疫表型,结合文献总结M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12例MMMT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9.6岁。肿瘤发生部位:子宫3例,单侧卵巢8例,双侧卵巢及宫颈管1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及盆腔包块。组织学上包括癌和肉瘤,其中浆液性乳头状癌6例,鳞状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软骨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4例,横纹肌肉瘤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混合软骨肉瘤1例。免疫组化染色:所有癌成分CK阳性,肉瘤成分Vimentin阳性,其中平滑肌肉瘤h-caldesmon阳性,横纹肌肉瘤Desmin阳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D10阳性,软骨肉瘤S-100阳性。治疗以手术+术后化疗为主。10例患者随访至2014年10月(2例失访),1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7例于术后6~58个月复发,其余2例术后1~2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属于恶性上皮-间叶性肿瘤,发病率低,确诊依据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判断,临床预后差。
- 郝金燕邓晋芳刘莉萍刘文悦王晨潘慧李杰
- 关键词: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免疫组织化学卵巢子宫
- 回盲部原发鳞状细胞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性,9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大便半个月2~3次/天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中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5cm×4cm,质硬,压痛,界不清,活动欠佳,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麦征及墨菲征均阴性,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超声提示右下腹肿物,腹部CT提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 郝金燕刘莉萍潘慧王晨刘文悦赵建民王晓宇
- 关键词:鳞状细胞肿瘤回盲部病例报道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6例IMPC、67例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PSCA的表达,比较其差异并分析PSCA的表达与IMP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例IMPC和10例IDC-NOS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中PSC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SCA在66例IMPC中有47例高表达(71.2%,47/66),67例IDC-NOS中35例高表达(52.2%,35/67),两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IMPC中PSC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39)。RT-PCR结果显示,PSCA在10例IMPC和10例IDC-NOS癌组织中各有7例和5例表达,且全部高于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IMPC癌组织中PSC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IDC-NOS癌组织。结论PSCA的表达可能在IMPC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郝金燕杨壹羚李帅钱晓龙刘芳芳付丽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头状肿瘤转移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 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合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4年
- 食管鳞状细胞癌合并胃肠道间质瘤(GIST)较少见,大部分患者在胆囊切除手术及胃癌、食管癌、肠癌等根治手术中被发现,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临床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合并GIST的常用方法。该文回顾性分析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合并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 王兴兴刘莉萍郝金燕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
-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7例CT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CT影像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结合文献,探讨该罕见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果本组研究7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0~72岁,平均52.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除1例超声漏诊,1例误诊为肠系膜囊肿,其余病例超声均表现为阑尾管腔不同程度扩张,表现为管状低回声。CT表现为右下腹阑尾呈管状扩张,沿阑尾长轴方向;病灶边缘光滑,囊壁厚度均匀,未发现明显壁结节或囊壁钙化;病灶内密度均匀,CT值通常大于25HU;部分病变累及盲肠末端,部分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可见小淋巴结显示。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认识、了解阑尾杯状细胞类癌CT影像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 陈伟孙宏亮裴响李季郝金燕
- 关键词: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体层摄影术病理
- PSCA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研究PSCA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从mRNA水平探讨PSCA基因在IMPC高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的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
- 郝金燕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蛋白表达病理细胞学
-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1例
- 2017年
- 患者,66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加重4个月来我院就诊。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以后逐渐出现排尿迟缓、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滴沥、尿不尽、无尿痛及肉眼血尿,未诊治。4个月前排尿困难加重,外院查TPSA、FPSA均正常,查尿动力,检查后尿道有血液溢出,不能自主排尿。
- 郝金燕刘莉萍潘慧王晨赵建民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基底细胞病例报道
- 不同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各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 郝金燕杨壹羚李帅付丽
-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 卵巢腺瘤样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患者女性,51岁。绝经7年。1年前因下腹隐痛外院超声发现盆腔肿物,直径5 cm,诊断为卵巢囊肿。予口服药抗炎治疗腹痛缓解。之后定期复查超声。无明显腰酸腹痛,无阴道分泌物增多,无尿频及排尿困难等不适。半月前我院再次复查,B超提示左附件区可见大小5. 1 cm×4. 9 cm×3. 4cm无回声,内见分隔,考虑左附件区囊肿。
- 郝金燕刘莉萍潘慧王晨苏馨白燕
- 关键词:卵巢腺瘤样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