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鹏
- 作品数:31 被引量:234H指数:9
-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黄山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分析了解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规范建设黄山山岳型景区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山风景区内院外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病种、病情、死亡病因、转送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山景区院外救治疾病谱前7 位依次是外伤类483 例(38.67%)、心血管系统疾病261 例(20.90%)、消化系统疾病133例(10.65%)、神经系统疾病89例(7.13%)、呼吸系统疾病74例(5.92%)、内分泌代谢疾病41例(3.28%)、猝死35例(2.80%).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23.49 min,山上医务室转下山时间18~148 min,平均57.89 min,山下门诊部转市中心医院时间48~78 min,平均62.47 min.结论 外伤和心脑血管系统是山岳型景区最多见的院外疾病,普及以CPR和创伤救护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培训在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中有极其重要意义,同时景区要做好旅游安全设施建设、游览安全宣传和秩序管理.
- 潘海波汪晓春董学军赵芒汪建设刘剑程利萍王莉汪秀桃方婷婷张牧城郑绍鹏
- 关键词:院外急救流行病学疾病谱
- 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肺炎临床评分对ICU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肺炎临床评分(RPCS)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判断价值,并与CURB-65评分、PSI评分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ICU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30例)与好转组(n=74),比较两组患者3种评分和其他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3种评分对CAP入住ICU预后的判断力。结果104例患者被纳入最后的分析,好转组74例,死亡组30例,病死率为28.85%。CURB-65评分、PSI评分和RPC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52(95%CI:0.533~0.770,P=0.016)、0.798(95%CI:0.709~0.886,P<0.001)、0.858(95%CI:0.788~0.928,P<0.001)。PSI和RPCS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CURB-65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1,P=0.048;Z=3.167,P=0.002),RPCS评分和PS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2,P=0.288)。结论RPCS对入住ICU的CAP患者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与PSI评分相当,优于CURB-65评分,且评分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谢立德孟珊珊洪曦菲张牧城郑绍鹏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评分
-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中成功84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后切口出血较多行外科手术止血1例;手术时间(8.00±5.2)min,术中出血量(5.00±3.2)mL。并发症5例,发生率5.88%,无窒息、皮下气肿、气胸、切口溢痰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微创等优点,在ICU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
- 姚建华汪正光程金霞郑绍鹏张牧城
- 重度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6例重度颅脑损伤及合并伤患者就发生TC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继发TCI47例,脑梗死组与非梗死组在低血压、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糖尿病(或血糖≥11.1mol/L持续24h以上)、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上8因素均是发生TCI的重要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挫裂伤、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是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挫裂伤、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或血糖≥11.1mol/L持续24h)是重度颅脑损伤继发TCI的危险因素,其中脑挫裂伤、伤后或术后机械通气〈48h、低血压时间、脑疝时间是独立危险因素。
- 张牧城汪健蕾汪正光程金霞郑绍鹏姚建华方向群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
-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4
- 2013年
-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病死率可高达60%-100%。近年逐渐得到大家的认识和重视,但因其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临床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死亡率仍较高,现就NPE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郑绍鹏张牧城
-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PULMONARY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急性肺水肿疾病情况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NPE患者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入科即刻为12~42mL/kg,治疗24h为10。22mL/kg),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类型,第1个24h的容量平衡均为正平衡(例1~例4分别为+1130、+1200、+1750、+1120mL);治疗中加强胶体的补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氧合改善、EVLWI下降。最终3例改善,1例死亡。结论NPE在临床中诊治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多,PiCCO监测技术在早期诊断、鉴别肺水肿类型、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 郑绍鹏张牧城汪正光方向群程金霞汪健蕾谢立德
-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血管外肺水指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82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用CAP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APACHEⅢ)对存活和死亡患者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死亡组19例患者CAPS、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4.21±9.89)分、(22.53±7.49)分、(75.11±18.07)分、(25.06±24.64)d、(32.42±25.49)d;存活组63例患者分别为(27.41±8.15)分、(18.65±5.34)分、(64.11±15.92)分、(5.23±5.50)d、(12.51±20.70)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PS、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2(P=0.005)、0.654(P=0.043)和0.655(P=0.042);CAPS评分为30.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35。CAPS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且超过30分时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CAPS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效果,简单、依从性好,且优于APACHEⅡ和APACHEⅢ评分。
- 张牧城汪正光程金霞汪键蕾郑绍鹏
-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慢性急性加重期
- 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3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例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多年,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均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pH显著下降,血乳酸水平和阴离子间隙(AG)显著增高。确诊乳酸酸中毒后行血液净化等综合抢救,均痊愈出院。结论: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多异,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显著的血乳酸水平增高和高AG型代酸是诊断要点。早期诊断和尽早行血液净化等支持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 郑绍鹏张牧城汪正光方向群姚建华
- 关键词: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乳酸酸中毒血液净化
- 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一年内死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时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ICU后365d为观察终点,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39例,存活22例,死亡率为63.94%。平均生存时间179d,SE20d,中位生存时间124d,SE64d。死亡组平均年龄(71.09±9.21)岁,死于COPD急性加重28例(71.79%),脑血管意外3例(7.69%),肺炎3例(7.69%),心血管事件3例(7.69%),其他2例(5.13%)。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主要死亡原因是COPD急性加重,COPD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 姚建华汪正光程金霞郑绍鹏张牧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预后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郑绍鹏张牧城徐芳媛汪正光方向群
-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