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志利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近视
  • 2篇正视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像差
  • 2篇儿童
  • 1篇单眼
  • 1篇短暂性
  • 1篇学法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眼调节
  • 1篇眼像差
  • 1篇隐斜
  • 1篇正视眼
  • 1篇散光
  • 1篇深度知觉
  • 1篇生理病理
  • 1篇视觉质量
  • 1篇视力

机构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郑志利
  • 9篇保金华
  • 4篇瞿佳
  • 3篇吕帆
  • 3篇陈浩
  • 2篇徐菁菁
  • 2篇马翠侠
  • 2篇乐融融
  • 1篇徐丹
  • 1篇王勤美
  • 1篇张婷
  • 1篇王瑞琚
  • 1篇信伟
  • 1篇俞阿勇
  • 1篇陶道典
  • 1篇黄涛
  • 1篇刁凯
  • 1篇王晨晓
  • 1篇邹湖涌
  • 1篇宋佳丽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后,角膜形态及全眼像差的变化及日间波动情况,评估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的17例(34只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等效屈光度为-0.75~4.50D。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双眼近视,分别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戴镜后一天、一周、一月进行检查,每次检查均在复查日摘镜后0、4、8h三个时间点进行,项目包括裂隙灯检查、未校正视力、主觉验光,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全眼像差,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地形图,CSV-1000对比敏感度测试灯箱测量对比敏感度并计算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值(ALUCSF)。结果未矫正视力(10gMAR)与基线水平的(0.91±0.30)相比,戴镜一月后显著提高至(0.02±0.16)(P〈0.05)。角膜3mm范围平均曲率与基线水平的(43.53±1.11)D相比,戴镜一月后降至(41.39±1.14)D(P〈0.05):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值(AULCSF)与基线水平的(1.43±0.07)相比,一月后降至(1.33±0.14)(P〈O.05)。总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增高(P〈0.05),而低阶像差降低。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未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的日间波动一周后趋于稳定。而角膜形态,总的高阶像差,球差日间波动持续存在统计学差异,彗差的日间波动在戴镜一个月后处于稳定状态。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的降低屈光不正,提高裸眼视力。尽管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一周后角膜形态及像差存在日间回退现象,但日间视觉质量并未受其波动的影响。
张婷保金华郑志利瞿佳
关键词:角膜曲率
立体显示中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及其微波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评估绘图深度线索和视差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的影响,分析线索冲突对调节及其微波动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开放视野的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30例被检者双眼注视50cm处不同视标下右眼的调节反应。视标分为无绘图深度线索和有绘图深度线索,并且分别以2D和3D的形式呈现(视标1:无绘图深度线索无视差深度线索;视标2:仅有绘图深度线索;视标3:仅有视差深度线索;视标4:既有绘图深度线索又有视差深度线索)。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视标1~4的调节反应均值分别为(1.35±0.24)D、(1.42±0.27)D、(1.40±0.27)D和(1.36±0.25)D,4种视标的调节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有无视差深度线索或绘图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两个线索组合时对调节反应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视差深度线索和绘图深度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检者的调节反应,但当两者结合同时作用时,对人眼调节反应的影响不是简单叠加作用,可能与调节所接受的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复杂性有关。与平面图像相比,短暂3D视觉刺激,调节微波动相对比较稳定,可能与短期内3D丰富的画面比较吸引专注注视和视觉系统积极适应有关。
王瑞琚吕帆保金华郑志利瞿佳
正视与近视青少年调节微波动研究
乐融融保金华郑志利
青少年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波前像差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 人眼在观察外界的物体时,调节反应呈现出持续波动状态.青少年阶段是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这一人群的调节微波动的特点及眼球像差的分布情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近视的发生和进展.目的 研究持续阅读情况下青少年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眼球像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产生微波动差异的原因及其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0-2011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定期眼科常规检查的12~15岁青少年54人,包括正视者19人和近视者35例,受试者均进行扩瞳后客观和主觉验光,然后根据受试者近2年来近视屈光度的变化情况将近视眼分为初发性近视组18例和进展性近视组17例.受试者分别在25、33和50 cm距离处阅读计算机显示屏上的文字,使用WAM-5500红外验光仪测量受试者阅读过程中的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每个注视距离检测5 min.将测得的调节反应值经频谱傅里叶分析后将微波动能量按频率划分为低频段组分(LFC) (0 ~0.6 Hz)、中频段组分(MFC)(0.6~0.9 Hz)和高频段组分(HFC)(1.0~1.4 Hz)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受试者全眼像差,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和计算角膜像差,比较正视眼组、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受试眼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和波前像差的差异,对受试者调节指标与波前像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25 cm和33 cm的阅读距离下,正视眼组调节反应值分别为(2.78±0.35)D和(2.19±0.27)D,明显高于进展性近视组的(2.44±0.33)D和(1.89±0.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受试者的LFC、MFC及HFC随阅读距离的缩短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阅读距离=8.480、14.270、21.400,均P<0.01),但仅LFC值在3个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115,P<0.05),其中
乐融融郑志利宋佳丽吕帆
关键词:正视眼青少年
视标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对调节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2013年
背景研究表明,作为非光学因素,认知对调节系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客观、准确的实验设计是评价非光学因素对调节系统影响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研究视标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对调节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认知中专注注视这一高水平注意因素对调节系统影响及近距离工作下专注注视的注视状态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平均年龄(24.80±1.98)岁,平均等效屈光度为(-1.92+--2.02)D,平均柱镜屈光度为(-0.19-+0.58)D。所有测量在屈光全矫下进行。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双眼注视400F11处随机呈现的不同视标注视状态下右眼的调节反应。视标设计为专注注视状态和放松注视状态。结果受试者在专注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均值为(1.86±0.26)D,放松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反应均值为(1.2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2,P=0.000)。受试者在专注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值为(0.17±0.06)D,放松注视状态下的调节微波动均值为(0.28±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01)。结论视标的呈现方式和注视方式可影响调节反应,专注注视这一高水平注意因素使调节系统的调整更加精确、稳定。
马翠侠吕帆保金华郑志利瞿佳
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对散光性角膜切开术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角膜散光≥1.50D的患者,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时联合行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Reichert,De.pew,NY)测量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steresis,CH)、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用角膜地形图仪(Pentacamver.1.11;Oculus,Germany)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3例(32只眼)。CRF、CH术后1周、1个月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IOP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矢量分解后术后J0的变化与CRF、CH负相关(P〈0.05),与10P无相关(P〉0.05)。J0,的变化与CRF、CH、IOP无相关(P〉0.05)。结论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不会引起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长期改变,CRF、CH对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邹湖涌王勤美俞阿勇郑志利芦群
关键词:散光
单眼的空间深度知觉对调节反应的影响
陈茹茹保金华郑志利
互动式教学的接受度调查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眼视光专业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接受度。方法对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207位学生,其中五年制本科生(42人)、七年制本硕生(17人)、三年制研究生(95人)和三年制专科生(53人)进行教学方式及互动式教学接受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63.3%的学生喜欢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70%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互动式教学,而3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接受或心存犹豫,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缺乏自信。结论高校医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接受度较高,现代课堂应将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和互动式教学有效结合。
保金华郑志利陈浩
关键词:教学法互动式教学问卷接受度
绘图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绘图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及绘图软件制作出2组动态视标,视标1背景具有绘图深度线索,视标2背景无绘图深度线索。受试者双眼注视40cm处随机呈现的视标,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右眼的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录用健康自愿者30名,平均年龄(24.80±1.98)岁,所有测量在屈光全矫下进行。结果视标1及视标2的调节反应均值分别为(1.39±0.38)D及(1.2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P=0.042);视标1及视标2的调节微波动均值分别为(0.30±0.16)及(0.28±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7,P=0.536)。结论绘图深度线索所传递的深度知觉对调节反应存在一定的影响,认知因素对调节系统存在影响。
马翠侠保金华郑志利瞿佳
近视儿童调节滞后与隐斜状态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近视儿童近距注视下的调节滞后和隐斜量,分析近视儿童调节滞后与近隐斜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受试者为250名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力范围为-0.50—5.25D。采用MEM动态检影法测量受试者右眼近距的调节滞后;分别采用Howell测量法(HT)和改良Thorington测量法(MTY)测量近隐斜;通过问卷调查受试者父母的屈光状态。各重复测量三次,取均值。结果受试者近距调节滞后为(+0.97±0.43)D,近隐斜为(-0.94±4.55)。(外隐斜,HT)和(-1.71±4.85)^△(外隐斜,MTT)。伴近内隐斜者占28.0%(HT)和22.8%(MTT)。伴近内隐斜者的调节滞后和内隐斜呈正相关(r=0.353,P=0.003,HT;r=0.461,P〈0.001,MTT);受试者调节滞后和近视程度呈负相关(r=0.241,P〈0.001)。23%近视者父母均为近视,其调节滞后显著大于其父母组儿童(F=4.90,P=0.009)。结论近视儿童在近距注视状态下调节滞后较高。近隐斜状态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影响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调节滞后量与近视程度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临床上应将近距调节反应和隐斜测量纳入儿童的常规视功能检查项目。
保金华郑志利陈浩
关键词:近视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