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树
-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论“不A不B”的否定意义及其制约因素
- 2002年
- “不A不B”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否定结构 ,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本文将A、B放在特定的语义场中进行考察 ,指出“不A不B”的否定意义主要决定于A、B的语义性质 ,同时 ,本文根据“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理论 ,分析了“主观性”这种语用因素对“不A不B”否定意义的影响。
- 邓英树黄谷
- “所”与“所”字短语析疑被引量:2
- 2013年
- "所"是一个文言虚词,主要用于书面语。学界对"所"的语法功能认识存有分歧,这些分歧明显反映在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当中。文章比较各家说法,分析"所"的语法功能,区分带"所"的不同结构,并结合不同分析模式加以说明,以进一步明晰对"所"的认识。
- 邓英树张姜知
- 关键词:语法功能
- 也谈“所”字短语和“所”的功能
- 2015年
- "所V"中"所"的语法功能不是把"V"指称化,而是通过"去陈述化"后抑制V的陈述性,凸显V的指称性、增强V的可别度,从而达到强调的目的。口语有重读等手段来强调,而书面语没有,所以口语比书面语少用"所"字短语。"所"跟"的"配合起来还有语块标志的作用。对于"所"字短语的分析,单列"所V"一种就能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无需再列其他格式。
- 林忠张姜知邓英树
- 关键词:指称性
- 四川方言中的情态助词“得”及其否定形式被引量:1
- 2013年
- 四川方言中的情态助词"得"黏附于动词,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得"可以标示动力、道义和认识三种情态义。"得"在四川方言的情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情态载体之一。文章力图分类描写"得"字情态句的构成和意义,并对情态助词"得"的否定形式做了简要说明。
- 袁莉容邓英树
- 关键词:认识情态四川方言
- 《西蜀方言》音系性质辨被引量:1
- 2020年
-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反映当时成都话的文雅口语音。分歧的焦点在于19世纪末期成都话的入声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对比19世纪中晚期成都话相关文献可见,直到清末民初成都话的入声尚未完全消失,《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相对保守的成都语音。厘清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揭示成都话语音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袁雪梅邓英树
- 关键词:成都话入声语音演变
- 论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各自的作为被引量:11
- 2008年
- 在大学生就业中,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应在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有所作为———政府理应担当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任,高校应在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就业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毕业生自身应在就业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 刘秀琼邓英树
- 关键词: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
- 就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答考生问
- 2002年
- 邓英树
- 关键词:《现代汉语》自考
- 试析法律文本中的“经+动词短语+后”
- 2002年
- 本文分析法律文本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经 +动词短语 +后” ,指出这种结构中的动词的语义在句中可以指向主语 ,也可以指向谓语。当动词的语义同时指向主语和谓语时 。
- 邓英树
- 关键词:介词短语语义指向歧义
- 成都话的重叠式构词与后缀“儿”
- 2008年
- 本文描写成都话名词的三种构造方式:1.词根重叠;2.附加后缀“儿”;3.并用词根重叠和附加后缀“儿”,讨论它们的功能和意义,并与北京话的相关形式作对比。
- 邓英树
- 关键词:后缀构词词根名词
- 不相连的称代复指与单句、复句的划分被引量:2
- 2002年
- 现代汉语中不相连的称代复指属于单句还是复句 ,是一个至今未解决的问题。当代语法学界有代表性的几种区分标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存在不足 。
- 邓英树
- 关键词:单句复句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