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江宁 作品数:25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东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冶金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快凝Al_(92.3)Fe_(4.3)V_(0.7)Si_(1.7)Nd_(1.0)纳米晶合金电场时效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001年 研究了快凝Al92 3 Fe4 3 V0 7Si1 7Nd1 0 纳米晶合金薄带在电场时效过程中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并与等温时效处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电场时效处理试样的相转变温度降低 ,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对电场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贾威 邓江宁 曾梅光关键词:纳米晶合金 微结构 电场时效 EBSD探究脉冲电流作用对AZ31镁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 2019年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探究了脉冲电流作用次数对样品内部晶粒取向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样品微取向差分布的统计系统研究了脉冲电流作用次数对AZ31镁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电流作用过程中晶粒发生转动,尤其随作用次数增加,晶粒尺寸分布变得更加均匀.晶粒取向差图分析可知,脉冲电流作用后随作用次数的增加,样品中大角度取向差的晶粒增多,同时伴随着拉伸孪晶增多. 邓江宁 吴楠 王新丽关键词:EBSD 脉冲电流 AZ31镁合金 快凝Al-Fe-V-Si-Nd合金中纳米相穆斯堡尔谱的介电子结构分析 2000年 测量了快凝Al-Fe -V -Si-Nd合金在 6 48K热处理前后的穆斯堡尔谱 .依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EET) ,计算了快凝Al-Fe -V -Si-Nd合金中Al8Fe4 Nd相的介电子结构 ,并建立了Fe与近邻原子的空间键络 .通过与α -Al3 (Fe ,V) 3 Si相中Fe原子的价电子的价电子结构的比较分析 ,从键络的微观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Al-Fe -V -Si-Nd合金在相变前后穆斯堡尔谱参数变化的原因 . 庞华 邓江宁 张宝金 曾梅光关键词:价电子结构 穆斯堡尔谱 相变 山西耿庄金矿FeS_2-Fe(Ni,Co)S_2晶须的发现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2004年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大量晶须构成了明显的环带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研究了晶须的物理性质、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晶须属FeS2 Fe(Ni,Co)S2类质同象系列。根据地质背景,结合同位素、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包裹体研究成果等,讨论了FeS2 Fe(Ni,Co)S2系列晶须的成因,认为耿庄FeS2 Fe(Ni,Co)S2系列晶须是在浅成、低温条件下由幔源岩浆期后热液和大气水热液经沸腾和混合作用形成;晶须结晶的溶液饱和度低于临界过饱和度,晶须形成后经历了二次加厚过程。深入研究晶须生长原理和条件,对进一步了解耿庄成矿热液的演化和相关环境有实际意义,同时对研究矿物形貌与生长环境条件的相关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黄菲 金成洙 边为民 邓江宁 赵国君关键词:成矿热液 类质同象 幔源岩 隐爆角砾岩 晶须 过饱和度 热水溶液中钛酸锶晶粒的结晶过程 被引量:12 2001年 研究了以TiCl4水解得到的H4TiO4胶体作为钛源 ,在热水溶液中制备SrTiO3 晶粒的结晶过程 .TEM和XRD结果表明 :其结晶过程主要包括 3个阶段 ,第 1阶段主要是SrTiO3 晶核的形成过程 ;第 2阶段主要是SrTiO3 晶粒的配向聚集生长过程 ;第 3阶段主要是SrTiO3 晶粒的溶解结晶过程 .其中第 1阶段的控制步骤为H4TiO4胶体的溶解 .第 2阶段中晶粒的配向聚集生长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很快进入第 3阶段小晶粒的溶解和大晶粒的重结晶过程 ,该阶段反应速度慢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晶完好的晶粒 .在热水溶液中以H4TiO4胶体作为钛源制备SrTiO3 晶粒关键在于控制结晶过程的第 1阶段和第 张士成 陈炳辰 韩跃新 邓江宁关键词:钛酸锶 水热法 晶粒 电子陶瓷 热水溶液 电脉冲处理对快凝AlFe VSiNd纳米合金薄带微结构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研究了快凝Al Fe V Si Nd纳米晶合金薄带在超短电脉冲过程中 ,其内部微结构变化 ,并与等温退火处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 :超短电脉冲处理试样的相转变温度降低了 10 0℃ ,并且相转变后的第二相颗粒尺寸减小很多·这与非晶合金经超短电脉冲处理后晶化温度降低及晶粒细化的现象相一致· 贾威 邓江宁 张彤 曾梅光关键词:纳米晶 微结构 超短脉冲 铝合金 电子衍射花样综合分析应用程序 被引量:3 2004年 边为民 邓江宁关键词:晶体结构分析 衍射强度 7.9Mn-1.4Si-0.07C钢高强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热轧、温轧、奥氏体化、两相区退火处理得到7.9Mn-1.4Si-0.07C钢板,该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塑性随奥氏体化温度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室温下奥氏体含量升高,综合力学性能提高.当奥氏体化温度由900℃降低为800℃时,所得到钢板的奥氏体体积分数由15%增加到28%,拉伸强度由1 150 MPa提高到1 340 MPa,塑性由21%提高至27%.实验钢优异的力学性能源于其中大量的超细铁素体及奥氏体,细晶强化使其具有超高强度,铁素体基体及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向马氏体相变提供了良好的塑性.基体组织中的位错强化,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的TRIP效应等是增强该钢板加工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 邓江宁 徐天帅 邱丽娜 申勇峰关键词:中锰钢 温轧 力学性能 采用ECAP制备亚微晶铝合金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19 2002年 采用ECAP与热处理工艺相结合制备了亚微晶 70 5 0和 2 2 2 4铝合金 ,并研究了力学性能·结果发现 ,ECAP后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 ,晶粒细化到 0 6 μm ;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70 5 0合金的抗拉强度σb 为 6 16MPa ,延伸率δ为 17% ,2 2 2 4合金的抗拉强度σb 为 6 18MPa ,延伸率δ为12 % 。 郑立静 邓江宁 张焱 曾梅光关键词:7050铝合金 力学性能 6061-T6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加工的微观组织特征 2018年 对6 mm厚的6061-T6铝合金板分别进行超声辅助搅拌摩擦加工(UAFSP)和搅拌摩擦加工(FSP),研究超声振动对搅拌摩擦加工金属流动和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可显著降低加工过程的轴向压力,并提高金属塑性流动能力。UAFSP焊核区峰值温度较FSP的更高,导致UAFSP焊核区的晶粒略大于FSP的。UAFSP和FSP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均呈现典型的"W"型特征。UAFSP和FSP焊核区的硬度相当,析出相发生回溶。与FSP相比,UAFSP的软化区向母材方向偏移,后退侧偏移距离更大,软化区存在大量棒状β'相,是导致其硬度最低的主要原因。距焊核区中心等距离位置UAFSP热影响区的硬度较低,这是由于UAFSP的热影响区β'相数量更多导致的。 邓江宁 张志强 尚晓峰 何长树关键词:铝合金 搅拌摩擦加工 显微组织 塑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