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正超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资中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肌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病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电图检查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炎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率变异性分...

机构

  • 6篇资中县人民医...
  • 2篇内江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邓正超
  • 2篇李兴明
  • 2篇陈德华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55例吸烟病人和55例非吸烟病人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脂测定,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组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合斑显著多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1)。结论:吸烟能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危险因素。
邓正超
关键词: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体检941例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2010年
邓正超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609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9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正常者190人,心律失常和/或ST段T波改变者419人。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邓正超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SDNN、SDANN、rMSSD、pNN50、SDSD、HRV三角指数等指标对38例健康者、40例冠心病患者的l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的24hHRV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冠心病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邓正超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误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电图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不典型AMI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发热、胸闷、心悸、咳嗽和全身乏力1 d就诊,心电图检查示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窦性心律不齐,误诊为心肌炎,予对症治疗无好转,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等后诊断为AMI。1例因胸痛、晕厥倒地2 h入院,心电图无ST-T及异常Q波改变,提示右心室肥大,诊断为右心室肥大,后经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AMI。误诊时间3 d和6 h。1例行药物保守治疗,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随访均预后良好。结论不典型AMI患者或因无明显胸痛症状,或因早期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或正常,导致初期极易误诊。加强对不典型AMI认识,对伴有高危因素者提高警惕性,熟知其心电图动态变化特点,注重动态心电图监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情况综合分析病情,有助于早期确诊并治疗。
邓正超李兴明陈德华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炎心室肥大心肌酶冠状血管造影术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HD患者7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比较入组时两组被检者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百分比(FEVl%)];随访6个月,根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PHD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入院后SDNN、SDANN、FEV1/FVC、FEVl%低于对照组(P<0.05),73例PHD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时的SDNN、SDANN、FEV1/FVC、FEVl%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6个月,73例PHD患者中有32例出现不良事件,预后不良组急性加重期占比、平均病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FEV1/FVC、FEVl%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均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时FEV1/FVC、FEVl%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的cut-off值分别为72 ms、55 ms、92 ms、91ms,AUC范围在0.702~0.813(P<0.05)。结论PH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SDNN、SDANN与肺功能呈正相关,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PHD不良事件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邓正超李兴明陈德华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