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邵康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丁草胺对中华蟾蜍胚后早期发育的毒性作用
- 2013年
- [目的]测定中华蟾蜍胚后早期蝌蚪丁草胺染毒24~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观察丁草胺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处于gosner20期和gosner25期的中华蟾蜍蝌蚪分别放入5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对照组染毒(n=20),求出24~96 h的LC50;然后取处于gosner20期的中华蟾蜍蝌蚪60~80只,分别依照其24 h-LC50的1/10、1/100和1/1 000浓度对蝌蚪进行染毒21 d,期间每隔3 d测量体长。[结果]中华蟾蜍gosner20期和gosner25期蝌蚪24~96 h的LC50分别为1.311、0.566、0.462、0.485 mg/L和1.842、0.886、0.553、0.496 mg/L。在丁草胺染毒的早期(3~9 d),各染毒组蝌蚪体长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从12 d开始,各染毒组蝌蚪体长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染毒浓度在染毒的早期对蝌蚪体长没有滞育作用;当染毒到12 d时,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蝌蚪的体长增长出现滞长,但染毒组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丁草胺对中华蟾蜍蝌蚪胚后早期生长具有一定的滞育作用,染毒时间较染毒浓度的影响更显著。
- 张永冈边邵康郑妍梁传成王丽文
- 关键词:除草剂丁草胺中华蟾蜍胚后发育
- 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及胚后发育的毒性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探讨了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和胚后发育的毒性作用.将野外采集的林蛙受精卵(均处于囊胚期)随机分为4组,分别放入盛有曝气的自来水和3,6,9 mg/L的丁草胺溶液中染毒,观察丁草胺对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将孵化出的林蛙蝌蚪随机分为4组,分别放入盛有曝气的自来水和0.17,0.20,0.24 mg/L的丁草胺溶液中染毒,观察染毒24,48,96 h林蛙蝌蚪的致死、致畸及滞育效应.结果表明: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毒性较小,仅对原肠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和出膜期胚胎的发育时间和胚体长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草剂丁草胺对其胚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致死和滞育效应,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 刘伟赵艳边邵康赵春盛王丽文
- 关键词:除草剂丁草胺中国林蛙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探讨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的毒性作用。将中华大蟾蜍随机分为对照组、稻田组、稻田5倍组和稻田10倍组,染毒剂量分别为5、10、30 ml/L,每组15只,分别放入盛有经曝气的自来水和试验用液的实验桶内,溶液的量为浸没1/2蟾蜍体积,分别在染毒后3、6、9 d,从各组随机取蟾蜍5只,解剖观察其肝脏的形态,测量肝系数;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除草剂丁草胺的染毒时间和浓度均可影响蟾蜍肝脏的组织结构。随着除草剂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递增,肝系数增大,肝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溶解。结论:除草剂丁草胺能改变蟾蜍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提示使用除草剂应注意环境保护。
- 王勇边邵康梁传成王丽文
- 关键词:除草剂丁草胺蟾蜍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