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晓霞
- 作品数:56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青年女性浅层嚼肌B超形态与牙弓形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了解肌肉形态、功能与牙弓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错畸形的形成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青年女性浅层嚼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与牙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超声测量浅层嚼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对下颌牙弓磨牙区宽度影响明显,且成负相关;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与下颌牙弓前段长度关系显著,呈正相关,厚度与下颌牙弓前中段长度呈正相关,周长与下颌牙弓后段长度呈正相关;横截面的面积、周长与上颌牙弓长度成正相关;纵截面长度与上下颌尖牙角、下颌双尖牙角成负相关关系。结论浅层嚼肌形态与牙弓形态相关关系显著,浅层嚼肌形态越粗壮,功能越强,则越有利于面下1/3矢状向发展,而限制其宽度发育。
- 宋锦璘车晓霞罗颂椒邓锋
- 关键词:B超牙弓形态女性
- 一种安全口外弓的设计被引量:5
- 2004年
- 李志华车晓霞陈扬熙
- 关键词:口外弓医疗纠纷口腔正畸
- 肌肉来源干细胞表面抗原-1阳性与阴性细胞体外培养成肌特性的比较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干细胞表面抗原-1(Sca-1)在成肌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从C57BL/6小鼠骨骼肌中分离Sca-1+与Sca-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2种细胞的增殖曲线,Westernblot测定2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ca-1、MyoD、成肌素(Myog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前3 d,Sca-1+与Sca-1-细胞增殖曲线没有明显差别;3 d后,Sca-1-细胞增殖比Sca-1+细胞明显加速。同时,2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Sca-1均没有明显表达,而Sca-1+细胞的成肌调节因子表达比Sca-1-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Sca-1的表达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时段性,与成肌细胞细胞周期的起止有关。
- 车晓霞赵彤朱玲玲郭杰
- 关键词:成肌调节因子细胞周期
- 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对口腔正畸教学的启示被引量:7
- 2009年
- 车晓霞
- 关键词:教学理论生物力学原理口腔正畸学临床学科
- 北京地区女性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及耳症问卷调查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女性人群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及耳部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TMD症状与耳部症状的关系。方法 2017年7月15日至2018年6月7日通过网络渠道发布问卷调查北京地区女性人群737人。根据有无TMD症状、有无耳部症状进行分组,分析患TMD症状组和未患TMD症状组中耳部症状发生率、患耳部症状组和未患耳部症状组中TMD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TMD症状者225例,发生率30.53%;最常见的TMD症状为颞下颌关节弹响,为185例,发生率25.10%;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咀嚼肌肌痛发生率分别为6.78%(50/737),6.38%(47/737),8.14%(60/737)。患耳部症状者231例,发生率31.34%;最常见的耳部症状为耳鸣及眩晕,发生率分别为17.23%(127/737)及16.82%(124/737);听力损失,耳痛,耳部肌肉不适发生率分别为2.31%(17/737),7.33%(54/73),4.88%(36/737)。卡方检验显示在患TMD症状组和未患TMD症状组中各项耳部症状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在患耳部症状组和未患耳部症状组中各项TMD症状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结论颞下颌关节病的症状与耳症密切相关,联合治疗TMD为难治愈耳症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 庞慧琪车晓霞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病耳症女性问卷调查
- 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切牙冠根比的CBCT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中上下切牙的冠长、根长和冠根比,探讨上下切牙的冠根比与颅面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骨性Ⅰ类安氏Ⅰ类58例(A组)、骨性Ⅱ类安氏Ⅱ类44例(B组)和骨性Ⅲ类安氏Ⅲ类受试者38例(C组),拍摄CBCT,截取相应截面,分别测量上下切牙的冠长、根长,计算冠根比。在CBCT矢状截面上测量颅面类型指标:ANB、SN-MP、Y轴角和前后面高比;上下切牙排列指标:上切牙-PP、下切牙-AP和上下切牙角度。对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C组与A、B组上切牙冠长、根长和冠根比均有差异。3组间下切牙冠长、根长无差异,C组与A、B组下切牙冠根比有差异。A、B组间上下切牙冠长、根长和冠根比无差异。3组上切牙根长、冠根比与ANB、Y轴角明显相关。结论上切牙根长和上下切牙冠根比与个体颅面类型及上切牙排列方式有关,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苏波魏思龙李莹徐海华张文娟房琪车晓霞
- 关键词:CBCT切牙颅面形态
- 青年女性浅层嚼肌B超形态与牙弓形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了解肌肉形态、功能与牙弓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探讨错(牙合)畸形形成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牙合)青年女性浅层嚼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与牙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超声测量浅层嚼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对下颌牙弓磨牙区宽度影响明显,且成负相关;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与下颌牙弓前段长度关系显著,呈正相关,厚度与下颌牙弓前中段长度呈正相关,周长与下颌牙弓后段长度呈正相关;横截面的面积、周长与上颌牙弓长度成止相关;纵截面长度与上下颌尖牙角、下颌双尖牙角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浅层嚼肌形态与下颌牙弓形态相关关系显著,浅层嚼肌形态越粗壮,功能越强,下颌牙弓形态越窄长;浅层嚼肌形态对面中份深度有一定影响;此外,浅层嚼肌长度越长,上下颌尖牙角、下颌双尖牙角越小,牙弓形态越尖.
- 车晓霞郭杰李志华罗颂椒
- 关键词:嚼肌牙弓形态青年女性双尖牙B超上颌牙弓
- 下颌切牙唇舌向倾斜度对上下唇形态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对比下颌切牙不同唇舌向倾斜角度对上下唇形态差异的影响,为正畸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中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年轻女性患者173人,按IMPA大小分成3组:T0组(正常组:∠IMPA 92.6°-99.6°)76人,T1组(下切牙唇倾组:∠IMPA>99.6°)57人,T2组(下切牙舌倾组:∠IMPA<85.6°)40人,测量上下唇厚、颏前点厚、上下唇长、上下唇倾角、颏沟倾角、Z角、鼻唇角12项唇形态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LSD两两比较对比不同组间唇形态差异。结果下切牙唇倾时上下唇厚、下唇长、下唇倾角、颏沟倾角及Z角减小,舌倾时增加。下唇基厚、上唇长在下切牙唇/舌倾时皆减小。结论上下唇形态与下切牙不同唇倾角度有关,下切牙正畸治疗后的最终定位会影响上下唇的美观。
- 齐晓静车晓霞
-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
- 偏颌大鼠嚼肌浅层的超微结构改变
- 周冬青白玉兴车晓霞孙异临
- 板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功能位置和诊断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板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和诊断的影响。方法 板治疗34例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s of condyle displacement,MCD)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正中(centric occlusion,CO)位的差异,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畸形诊断,比较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使用配对检验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板治疗后患者CR与CO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比治疗前有改善。板治疗后,患者中有2人(7.1%)骨性诊断改变,有6人(21.4%)的安氏诊断改变。结论 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髁突CO-CR位置差异趋于协调,对称性得到改善。必要的板治疗可以改善错畸形患者诊断的正确率。
- 祁森荣李莹孙君车晓霞
-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