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改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2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豫杂一号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AFLP和MSAP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植物多倍化既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推动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自然界大约70%的被子植物在进化史中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过程(Masterson,1994;Wendel,2000)。多倍体植物具有器官和生物量增大的特征及较强适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Hilu,1993;Liu et al.,2002)。植物多倍化过程中,在染色体结构(Swapna et al., 张晓申 范国强 赵振利 曹喜兵 赵改丽 邓敏捷 董焱鹏关键词:豫杂一号泡桐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AFLP MSAP 硫酸二甲酯处理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的形态变化及其SSR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以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硫酸二甲酯处理对其幼苗形态和基因组DNA的SSR扩增位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L-1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幼芽形成的幼苗仍呈现丛枝病幼苗症状,而质量浓度等于15 mg.L-1、处理5 h或大于25 mg.L-1、处理超过3 h的幼芽形成的幼苗形态上均呈现健康状态,但15 mg.L-1硫酸二甲酯处理5 h的幼苗内仍有植原体存在。此外,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健康幼苗、15、125 mg.L-1硫酸二甲酯处理幼苗的DNA在SSR水平上扩增位点相同。 范国强 赵改丽 翟晓巧 曹喜兵关键词:豫杂一号泡桐 丛枝病 幼苗形态 硫酸二甲酯 硫酸二甲酯对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变化及DNA碱基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巢式PCR和SSR技术研究了0,15,25,50,75,100,125,150 mg.L-1的硫酸二甲酯(DMS)对白花泡桐幼苗形态、植原体和DNA碱基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L-1DMS处理3 h可使丛枝病幼苗转变为形态上健康幼苗,但其幼苗内仍有丛枝病植原体的存在;25~125 mg.L-1DMS处理可使丛枝病幼苗呈现健康状态,并且幼苗内无植原体存在,125 mg.L-1DMS处理3 h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健康幼苗、DMS处理后形态呈现健康幼苗及其检测不到植原体存在幼苗的DNA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适宜质量浓度DMS可抑制丛枝病植原体,使丛枝病幼苗转变为健康幼苗;泡桐丛枝病发生前后及DMS处理病苗DNA的SSR扩增位点相同. 赵改丽 赵振利 范国强 曹喜兵关键词:白花泡桐 丛枝病 硫酸二甲酯 硫酸二甲酯处理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变化及SSR和AFLP分析 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不仅给泡桐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人们种植泡桐的积极性。植物总DNA甲基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异常。泡桐丛枝病幼苗DNA甲基化水平低于健康幼苗,清除... 赵改丽关键词:泡桐丛枝病 植原体 硫酸二甲酯 幼苗形态 文献传递 利用DNA甲基化水平检测泡桐丛枝病方法建立及应用 范国强 翟晓巧 曹喜兵 曹冠武 李世国 赵振利 刘荣宁 王鹏伟 陈建业 徐兰兰 贾锋 毕会涛 张晓申 李继东 赵改丽 丛枝病是泡桐生长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病害,该省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为了建立泡桐丛枝病的检测方法,开展了该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泡桐丛枝病发生与DNA甲基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30...关键词:关键词:泡桐 泡桐MSAP体系建立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1 2012年 以豫杂一号泡桐组培苗为材料,通过对影响MSAP反应体系各主要因素的优化,建立了适于泡桐MSAP分析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酶切体系(25μL)包含300 ng模板DNA,16 U的EcoR I和10 U的HapⅡ(MspI),各双酶切8 h后,80℃失活20 min;最佳连接体系(25μL)是酶切产物20μL,0.16μmol.L-1EcoR I接头,1.6μmol.L-1HapⅡ(MspI)接头,2.5μL 10×T4Buffer,2 U T4连接酶,22℃连接18 h;最佳预扩反应体系(20μL)是5μL稀释10倍的连接产物,100μmol.L-1dNTP,0.5 U Taq酶,EcoR I和HapⅡ(MspI)预扩引物各0.25μmol.L-1,2.5μL 10×PCR Buffer.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20μL)为5μL稀释30倍预扩增产物,100μmol.L-1 dNTP,0.5 U Taq酶,EcoR I和HapⅡ(MspI)选扩引物各0.3μmol.L-1,2.5μL 10×PCRBuffer.最后,利用优化的体系,筛选出了96对适宜于泡桐MSAP分析的引物. 曹喜兵 赵改丽 范国强关键词:泡桐 MSAP 引物筛选 硫酸二甲酯对毛泡桐丛枝病幼苗植原体及SSR扩增位点的影响 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形态观察、巢式PCR和SSR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二甲酯(DMS)处理对毛泡桐丛枝病幼苗植原体及泡桐DNA的SSR扩增位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或质量浓度大于2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仍成活的幼苗其形态上可转变为健康幼苗,但15 mg/L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时形态健康的幼苗仍有丛枝病植原体的存在,而其余浓度处理后存活的幼苗内则检测不到植原体;质量浓度大于150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的幼苗全部死亡。此外,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健康幼苗和DMS处理后形态健康幼苗DNA的SSR扩增位点相同。 范国强 赵改丽 翟晓巧 曹喜兵关键词:毛泡桐 丛枝病 悬铃木AFL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3 2011年 以三球悬铃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的各主要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悬铃木AFLP分析技术的体系.结果表明,悬铃木AFLP最佳酶切体系(20μL)为模板DNA1 000ng,PstI和MseI各为3 U,在37℃下双酶切3 h;在20μL最佳连接体系中,15μL酶切产物为3U,T4连接酶,0.25μmol·L-1PstI接头,2.5μmol·L-1MseI接头,1μL 10×T4buffer,在22℃下连接12 h;在20μL最佳预扩反应体系中稀释15倍的连接产物5μL,2.0 mmol·L-1Mg2+,2 UTaq酶,200μmol·L-1dNTP,0.5μmol·L-1PstI和M seI引物(P+AGA/M+ATC);在20μL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5μL稀释15倍的预扩增产物,2.0 mmol·L-1的Mg2+,2 UTaq酶,200μmol·L-1dNTP,0.5μmol·L-1PstI和M seI引物(P+AGA/M+ATC).最后,利用上面的体系筛选出了92对适宜于悬铃木AFLP分析的引物. 刘荣宁 谢一鸣 赵改丽 范国强关键词:AFLP 引物筛选 南方泡桐突变体构建及黄化苗体外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用不同质量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南方泡桐种子构建突变体库,并用获得黄化苗建立了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随着EMS质量浓度的增大,南方泡桐种子出苗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质量浓度为120 mg.L-1EMS浸种12 h的南方泡桐种子突变体率最高.MS+0.1 mg.L-1NAA+15 mg.L-1BA是南方泡桐黄化苗叶片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1/2MS+0.1 mg.L-1IBA是其芽诱导根的最适培养基. 王鹏伟 赵改丽 翟晓巧 范国强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 突变体库 黄化苗 体外植株再生 三球悬铃木体细胞同源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4 2013年 将三球悬铃木愈伤组织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WPM培养基上诱导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悬铃木愈伤组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1000mg.L-1的双层培养基上预培养72h处理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0.9%。根尖染色体压片结果表明,三球悬铃木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2,四倍体为2n=4x=84。此外,诱变出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具有生长慢,茎变粗,叶片变宽,节间变短,单个气孔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减少等特征。 刘荣宁 何佳 赵改丽 范国强关键词:秋水仙素 同源四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