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
  • 1篇血性
  • 1篇置管
  • 1篇置管后
  • 1篇置管后静脉炎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化
  • 1篇上皮化生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穿刺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前瞻性护理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肠病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赵慧
  • 2篇殷健
  • 2篇梁志民
  • 1篇汪涛
  • 1篇陈超
  • 1篇侯鹏
  • 1篇叶明
  • 1篇黄福秀
  • 1篇刘文祥
  • 1篇曹晓鹏

传媒

  • 2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前瞻性护理对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少,适于中长期输液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但PICC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静脉炎最为常见.对此我们给予PICC 置管患者前瞻性护理,即于PICC置管当天给予热敷及喜疗妥涂擦治疗,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对于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报告如下.
叶明赵慧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静脉炎置管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6月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4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BLI微放大检查(放大40~60倍),计算其诊断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共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231例,非萎缩性胃炎189例。共活检822处病灶。其中,萎缩性病灶376处,非萎缩性病灶446处;根据团队以往经验,将慢性胃炎BLI微放大分为四型:菊花绒毛型(共106处)、结节绒毛型(共203处)、鱼鳞型(共20处)和规则型(共493处)。106处菊花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88处,非萎缩性病灶18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0%(88/106);203处结节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70处,非萎缩性病灶33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7%(170/203);20处鱼鳞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8处,非萎缩性病灶2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90.0%(18/20);493处规则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00处,非萎缩性病灶393处,诊断非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79.7%(393/493)。菊花绒毛型、结节绒毛型和鱼鳞型三型联合诊断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3.9%,阴性预测值为79.7%,准确度为81.4%,诊断中重度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可提升至85.7%。结论BLI微放大分型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内镜识别度及诊断率,尤其是中重度萎缩性病灶。
陈超汪涛刘文祥张宁宁黄福秀梁志民徐衍赵慧殷健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内镜检查
肠系膜下动静脉瘘1例报告
2018年
肠系膜动静脉瘘是肠系膜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临床少见。肠系膜下动静脉瘘更为罕见,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因容易误诊为结肠炎、缺血性肠病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而延误治疗。我院收治1例腹部手术后肠系膜下动静脉瘘患者,报告如下。
赵慧侯鹏梁志民曹晓鹏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动静脉瘘胃肠功能紊乱缺血性肠病腹部手术后
消化道穿孔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被引量:5
2019年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肾脏、关节滑膜、消化道黏膜和浆膜等部位,累及肾脏可出现紫癜性肾炎,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严重者甚至造成肾衰竭[1],累及消化道的过敏性紫癜常表现为腹痛、黑便、便血等,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并不罕见[2],随着生活方式、环境、饮食等的变化,成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
赵慧殷健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过敏性紫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