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67、Bax和p7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 目的:研究Ki-67、Bax和p7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旨在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的机制及其与胆管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判断肝门部胆管癌发生,转移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肝门胆管组织...
- 赵伟
- 关键词:KI-67BAXP73胆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18)F-FDGPET/CT显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的颅脑及体部18 F-FDG PET/CT显像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PET/CT诊断脑转移瘤29例,经手术、内镜或穿刺病理学证实原发灶者24例,病理确诊脑转移瘤未明确原发灶者4例,病理证实为结核1例;PET/CT诊断颅内原发恶性肿瘤19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瘤8例,胶质瘤5例,2例随访中发现原发灶证实为转移瘤,余4例临床随访1年均未见颅外恶性病灶。结论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行18 F-FDG PET/CT显像可有效发现原发病灶,并根据体部及颅脑显像特点初步判定转移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
- 房娜王艳丽曾磊赵伟崔新建马丽莉
- 关键词:脑肿瘤神经胶质瘤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饮水排尿再充盈延迟显像在膀胱病灶PET/CT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提高SUVmax显示阈值结合大量饮水排尿后充盈膀胱延迟显像在^18F—FDGPET/CT诊断膀胱病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10月因可疑膀胱占位和膀胱肿瘤治疗后(保留膀胱)行^18F—FDGPET/CT显像的患者63例[男55例,女8例,平均年龄69.1岁],常规显像后患者饮水1500~2000ml,觉憋尿时排尿,重复3次后再次充盈膀胱行盆腔延迟显像。对常规显像图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2次是对提高SUVmax显示阈值(从6—8至8~20)后的显像图再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活组织检查或随访(〉6个月)确诊。观察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尿液SUVmax及膀胱病灶^18F—FDG代谢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常规显像和延迟显像尿液的SUVmax分别为15.11±11.11和4.7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1)。经病理及临床随访,63例患者中,发现膀胱病变18例(恶性15例,良性3例),均为PET/CT检出,3例PET/CT假阳性中,2例无^18F—FDG代谢增高(良性),1例为炎性反应。余45例PET/CT显像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经临床影像学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发现病变。16个病灶(16例患者)表现为^18F—FDG代谢增高,其中15例为膀胱癌原发或复发病灶,1例为炎性反应。16例PET显像高代谢病灶中,常规显像SUVmax显示阈值范围下分析,有18.8%(3/16)为阳性;提高SUVmax显示阈值范围后43.8%(7/16)为阳性。结论提高SUVmax显示阈值结合大量饮水排尿后再次充盈膀胱行延迟显像用于可疑膀胱肿瘤及膀胱肿瘤治疗后的^18F—FDGPET/CT显像,可有效提高膀胱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 房娜王艳丽曾磊赵伟王清高山崔新建
- 关键词:膀胱疾病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术后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半定量方法对6例胆囊癌病人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病人经18F-FDG PET-CT明确诊断且无远处转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胆囊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病人18F-FDG PET-CT均发现常规影像学方法未发现的转移病灶。结论18F-FDG PET-CT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胆囊癌术后再分期有常规影像学检查无可比拟的作用。
- 王艳丽房娜曾磊马丽莉赵伟赵秀妹崔新建
- 关键词:胆囊肿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合并癌变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47岁,因"胃大部切除术后8年,查体发现肝占位1个月"入院,8年前因"胃溃疡"于当地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1个月前患者查体时行上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占位,患者无腹部不适症状,既往有小三阳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坦,上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查血甲胎蛋白8.98 ng/ml,癌胚抗原4.53 ng/ml,上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肝左内叶和右后叶占位(图1~4).
- 张宪祥卢云冯立杰赵伟孙传东张炳远
- 关键词:增生结节上腹部CT检查肝脏胃大部切除术后癌变增强CT检查
- PET/CT检查58例整体护理干预被引量:1
- 2008年
- 赵秀妹赵伟马丽莉
- 关键词:FDGPET护理干预CT扫描精心护理18F
- 胆管癌组织中Wnt2b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观察Wnt2b蛋白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胆管癌及30例胆管正常组织中Wnt2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Wnt2b在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90.00%)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3.33%),差异有显著性(χ2=38.13,P<0.01)。Wnt2b表达与胆管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Z=-3.171、-3.316,P<0.01),而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胆管癌发生部位及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无关(Z=-0.048^-1.020,P>0.05)。结论 Wnt2b蛋白可能作为评估胆管癌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
- 陈宗凯赵伟路键颜丙松姬文超张炳远
- 关键词:胆管肿瘤
- 胆管癌组织中SNC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 2014年
- 目的:观察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NCG蛋白在72例胆管癌组织及41例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NCG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61%(53/72),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8%,2/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正相关,并对胆管癌的浸润转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SNCG蛋白的研究将可能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为胆管癌的预后判断和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杨岩郑学风麻宁李勇于成涛毕涛赵伟
- 关键词:胆管癌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