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书虹

作品数:45 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32篇旅游
  • 8篇旅游产业
  • 7篇民族
  • 6篇民族地区
  • 4篇地区旅游
  • 4篇生态
  • 4篇乡村
  • 4篇旅游业
  • 4篇民族地区旅游
  • 3篇扎根
  • 3篇扎根理论
  • 3篇企业
  • 3篇乡村旅游
  • 3篇旅游发展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集群
  • 2篇社会责任
  • 2篇属地
  • 2篇属地化
  • 2篇属地化管理

机构

  • 40篇云南大学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44篇赵书虹
  • 2篇唐更华
  • 2篇苏丽春
  • 1篇杨红英
  • 1篇张琦
  • 1篇杜靖川
  • 1篇吴剑辉
  • 1篇秦德智
  • 1篇罗明义
  • 1篇吕宛青
  • 1篇郭凌
  • 1篇李显

传媒

  • 5篇统计与决策
  • 4篇商场现代化
  • 4篇思想战线
  • 4篇旅游研究
  • 2篇旅游科学
  • 2篇旅游学刊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旅游论坛
  • 1篇交通企业管理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桂林旅游高等...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新经济导刊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0
  • 1篇199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媒体朝圣与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机制——基于淄博和哈尔滨的扎根理论分析
2024年
文章综合使用双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淄博和哈尔滨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发现:第一,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构建旅游品牌相对困难,此次走红完全是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的产物,属于自发型走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哈尔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当地相关部门凭借资源优势,主动策划并提前准备预热,属于“设计型+自发型”走红。第三,网红旅游目的地作为信息传播、文化表达和消费趋势的交汇点,其走红初期必然遵循“自组织”或“建构型”的流量撬动模式。然而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出圈以及游客群体的不断增长,初期以旅游者或目的地参与主体的单方流量撬动型不足以维系网红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相反,旅游者和目的地参与主体双方共同在媒介空间中进行“多向度、发散式”的互动传播才是旅游目的地持续走红的关键。
赵书虹孔营营
关键词:扎根理论
云南省旅游资源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被引量:43
2021年
自然、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为旅游资源的赋存和开发提供条件,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也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力量。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云南省16个州市旅游资源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①尽管云南87.50%的州市旅游资源与生态安全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两系统具有明显的耦合互动关系,但整体耦合协调发展趋于稳定,且呈现以昆明市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需增强,空间分布格局有待完善。②从局部演化特征来看,除滇中和滇东南旅游区,其余四大旅游区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逐渐缩小,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扩散效应”。③50%的州市旅游资源障碍度具有“组合度>品位度>类型>丰度”的特征,而生态安全障碍度层面,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不高,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生态安全响应机制不健全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赵书虹白梦阮梦枝钱海燕
关键词:旅游资源生态安全
试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运用系统原理论述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以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有机组合,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充分挖掘饭店人力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赵书虹
关键词:饭店管理人力资源
区域旅游经济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8
2023年
该研究在构建旅游经济和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2014—2020年旅游经济系统和空气质量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过程。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16个州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各州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差异较大,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空气质量发展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性很强、呈无序状态。②研究前期和中期,除了昆明、丽江、大理的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始终高于空气质量指数,其余13个州市空气质量指数均优于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属于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型城市。③从耦合协调等级来看,云南省旅游经济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等级得到提高,总体趋势呈现由滇西北地区向滇中、滇西和滇西南地区递减的格局。其中,耦合协调等级比较好的州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地区,且耦合协调等级远高于滇东北、滇东南地区。④从空间自相关来看,云南省旅游经济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全局空间负相关,且空间分布呈随机态势,尚未形成地理上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期内16个州市旅游经济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度协同增长的有3个,负向增长的有13个,说明16个州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呈现竞争强于协作的态势,区域空间整合性较弱。⑤对旅游经济和空气质量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依次是:机动车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通过对云南省旅游经济与空气质量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拟为云南省旅游经济系统和空气质量系统健康、可持续、高耦合水平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赵书虹孔营营
关键词:旅游经济空气质量
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的概念内涵及关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基础概念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通过梳理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概念的相关文献及基础理论,辨析两者的概念内涵及关联。结果表明:旅游产品与旅游业态在概念内涵上是互有区分的,但二者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有了不断创新的旅游产业组织形态,才可能有层出不穷的旅游产品;有了市场对创新旅游产品的需求,才可能推动旅游产业组织形态的创新。未来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应是顺应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新业态多元化、成熟化发展。
钱海燕赵书虹
关键词:旅游业态旅游产品
基于简单博弈模型的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对策论被引量:4
2005年
文章运用简单博弈模型(囚徒困境、公共物品博弈和私人物品博弈)探讨推动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的主要对策,强调鼓励信息披露和企业集体行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认证 (SA8000)、强化社会监管与制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变革企业组织结构等是化解企业慈善行为决策博弈困境的根本途径。
唐更华吴剑辉赵书虹
关键词:博弈论企业社会责任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共生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企业ESG行为如何促进“社企协同”?——以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业为例
2024年
文章以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业为例,基于ESG理论与共生理论,运用案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旅游企业ESG行为推动社企关系演变、促进社企协同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民族旅游地社企协同障碍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分配问题两个维度,且两者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旅游企业通过ESG行为不断缩小社企心理距离、加强环境保护,促使社区从被动“输血”式生活转变为主动“造血”式发展,推动环境保护从生态恢复到生态保护再到生态教育不断融合与强化;随着企业ESG行为的不断发展,所达到的行为效果由浅入深表现为“善意传递—信任构建—共营共治共享”,促使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共生关系从非对称互惠间歇共生到非对称互惠连续共生,最终步入对称互惠连续共生。
杨越琴赵书虹孔营营杨雨婷杨兰杨红英
乡村旅游地脱贫户返贫风险:识别、评估与阻断——以云南基诺山寨巴坡村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实现全面小康后,如何巩固区域脱贫成果,预防和消除返贫风险是当前的工作重点。文章以基诺山寨巴坡村为例,构建包含自身能力、政策执行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突发灾害与重疾4个维度的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旅游扶贫基层工作者及脱贫户自身两个角度评估脱贫户面临的返贫风险。结果表明:从旅游扶贫基层工作者角度,资源与环境风险<政策执行与管理风险<突发灾害与重疾风险<自身能力风险;从脱贫户自身角度,脱贫户总体返贫风险处于中等及以下等级的占比超过80%,总体返贫发生率较低;脱贫户返贫风险主要源于自身能力风险。为此,返贫阻断应在重点关注脱贫户自身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兼顾其他三类返贫风险,从源头上深层次阻断返贫。
赵书虹杨兰杨越琴杨雨婷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
推动我国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融合进程的加快,农业、文化、旅游和商业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构建农文旅商互嵌式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提高产业链附加值,通过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积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乡村地区在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产业融合发展质量、产业主体利益分配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亟须探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借助系统性发展思维破解阻碍因素,助力我国乡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而实现四个产业间的融合互促。
赵书虹孔营营李晓光蔡春龙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三维文化被引量:1
2008年
旅游业与社会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可以说密不可分,三维文化(即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的作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有实现了对三维文化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针对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优化升级的要求,分析三维文化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如何充分发挥三维文化的作用提出具体对策。
赵书虹苏丽春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