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雯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农田
  • 4篇绿洲
  • 4篇绿洲农田
  • 2篇玉米
  • 2篇土壤
  • 2篇土壤蒸发
  • 2篇作物蒸腾
  • 1篇仪器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蒸发皿
  • 1篇制种
  • 1篇制种玉米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双作物系数法
  • 1篇水动力学
  • 1篇水动力学模型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率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赵丽雯
  • 5篇吉喜斌
  • 3篇赵文智
  • 2篇金博文
  • 1篇康尔泗
  • 1篇张智慧
  • 1篇李东生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北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田作物蒸腾与土壤蒸发区分及作物耗水规律被引量:23
2015年
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绿洲农田2009年小气候、湍流交换、土壤蒸发和叶片气孔导度等综合观测试验数据,应用Shuttleworth-Wallace(S-W)双源模型以半小时为步长估算了绿洲农田玉米生长季实际蒸散量,并利用涡动相关与微型蒸渗仪实测数据对田间蒸散发量和棵间土壤蒸发量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W模型较好地估算研究区的蒸散量,并能有效区分农田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全生育期玉米共耗水640 mm,其中作物蒸腾累积量为467 mm,土壤蒸发累积量为173 mm,分别占总量的72.9%和27.1%;日时间尺度上,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分别在0—6.3 mm/d和0—4.3 mm/d之间变化,其日平均分别为2.9和1.0 mm/d;田间供水充足,作物蒸腾与土壤蒸发比值明显受作物生长过程影响,播种—出苗期、出苗—拔节期、拔节—抽雄期、抽雄—灌浆期、灌浆—成熟期,其比值分别为0.04、0.8、7.0、5.2和1.4,不同阶段的比值差异主要受叶面积指数影响。
赵丽雯赵文智吉喜斌
关键词:作物蒸腾土壤蒸发耗水规律
西北绿洲农田玉米水量平衡和水分运移规律被引量:5
2014年
绿洲农田水量平衡及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措施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分析水量平衡的模型一般分为以下2种:一是基于质量守恒的水量平衡模型;二是基于理查德方程的水动力学模型.相比而言,水量平衡模型参数少,使用更为方便.土壤水量平衡主要包括:降雨、灌溉、实际蒸散发、深层渗漏、径流和土壤储水量的变化.由于深层渗漏量难以监测且误差较大,因而常常通过水量平衡的其他几个分量计算得到.
赵丽雯赵文智
关键词:农田水量平衡绿洲农田玉米水动力学模型
黑河流域中游制种玉米农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2009年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绿洲农田小气候、土壤蒸发和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等多源观测试验数据,运用Hydrus-1D模型模拟大田制种玉米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和各水分通量,并对当前灌溉制度下农田水分利用率进行评估。结合相关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整个模拟期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土壤蓄水变化量和渗漏量分别为316.4、100.3、45.5 mm和339.5 mm。玉米在初生阶段、发育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的蒸腾水量占灌溉水分的3.6%、10.6%、46.7%和49.6%,占蒸散量的7.2%、28%、82.7%和81.4%。农田系统各水分通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对比例明显受作物生长和灌水事件影响,当前灌溉制度下农田水分利用率较低,在初生阶段减少土壤蒸发和中后期阶段增加灌溉频率、减少灌溉定额是提高干旱区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李东生吉喜斌赵丽雯
关键词:制种玉米HYDRUS-1D模型绿洲农田水分运移水分利用率黑河流域
仪器表面加热效应对临泽站开路涡动相关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LI-7500分析仪仪器表面加热效应对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CO2通量观测结果影响显著,利用Burba校正方法对提高观测站CO2通量观测精度、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估算、全球CO2交换量估算和气候变化模拟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临泽站绿洲玉米农田的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和小气候观测系统所获得的一年数据,利用Burba校正方法分别对LI-7500分析仪光路中的感热通量、大气潜热通量、CO2通量以及NEE的季节变化过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LI-7500分析仪底部窗口和支杆部分热量交换是光路中感热通量校正量的主要贡献者,平均分别为6.81W.m-2和2.68W.m-2,其加热效应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和电子元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加热效应对潜热通量影响最小,平均校正量仅为0.24W.m-2;Burba校正对CO2通量和NEE的季节变化影响显著,其平均校正量分别为19.14μg.CO2.m-2.s-1和313.21mg.C.m-2.d-1,而且气温越低加热效应对通量的影响越显著;除生长季空气中水汽浓度显著高于非生长季而导致潜热校正量较大外,生长季其他各通量的校正量明显小于非生长季,生长季光路中感热、周围大气潜热、CO2通量和NEE日校正量分别为6.94 W.m-2、0.33W.m-2、12.86μg.CO2.m-2.s-1和161.58mg.C.m-2.d-1,分别是非生长季的60.4%,220.0%,50.6%和37.4%。若未进行仪器表面加热效应的Burba校正,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累计高估的绿洲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分别为25.85g.C.m-2和88.47g.C.m-2。
吉喜斌赵文智康尔泗张智慧金博文赵丽雯
关键词:CO2通量
干旱气候条件下多种潜在蒸发量估算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潜在蒸发量表征局地大气蒸发能力,是研究陆面过程和水文循环的关键参量。基于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2015 2016年实测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综合法、辐射法和温度法共10种潜在蒸发量计算公式在河西走廊中段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并将计算结果与台站内E601型和Φ20型蒸发皿记录的蒸发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E601型和Φ20型蒸发量的气象因素主要为饱和水气压差、净辐射和温度;(2)两种蒸发皿折算系数(ETp-E601/ETp-Φ20)的算术平均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值分别为0.65和0.62;(3)总体上综合法最适用,其次是辐射法,基于温度的各方法适用性最差;(4)综合法中FAO-56法最优,与E601型蒸发皿值拟合值为1.02(R2=0.70);其次是基于辐射的Doorenbos-Pruitt法,与Φ20型蒸发皿值拟合值为0.78(R2=0.85)。以上研究结果为估算我国西北干旱区及类似环境下潜在蒸发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焦丹丹吉喜斌金博文赵丽雯张靖琳
关键词:蒸发皿辐射法温度法
基于FAO-56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农田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研究--以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农田为例被引量:41
2010年
【目的】确定中国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农田蒸散量并区分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为制定合理的作物灌溉制度和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利用中科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绿洲内部大田玉米地2009年的小气候和土壤蒸发等综合观测试验数据,运用FAO-56和ASCE推荐的两种时间步长的四种不同形式的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甘肃临泽绿洲玉米农田2009年参考蒸散量,并结合FAO-56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了其实际蒸散量。【结果】4种P-M模型FAO-56-PM24h、ASCE-PM24h、FAO-56-PM0.5h及ASCE-PM0.5h和双作物系数法估算的实际蒸散量依次为672.1、766.2、991.2和805.6mm。【结论】利用涡动相关数据及小型蒸渗仪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使用FAO-56-PM24h模型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参考作物蒸散-双作物系数法能够较好估算研究区的蒸散量并有效地区分农田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2009年研究区域农田制种玉米的耗水量大约为671.2mm,日均蒸散量为4.1mm,其中作物蒸腾累积量为498.5mm,土壤蒸发累积量为172.7mm,分别占蒸散量的74.2%和25.8%。
赵丽雯吉喜斌
关键词:PENMAN-MONTEITH方程作物蒸腾土壤蒸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