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小萍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辨析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敦煌舞
  • 1篇敦煌舞谱
  • 1篇岩波书店
  • 1篇艺术
  • 1篇造像
  • 1篇战后
  • 1篇石窟艺术
  • 1篇石造像
  • 1篇世界大战
  • 1篇隋唐
  • 1篇隋唐时期
  • 1篇天井
  • 1篇图书
  • 1篇图书馆
  • 1篇图书馆藏
  • 1篇图像
  • 1篇菩萨
  • 1篇犍陀罗

机构

  • 8篇敦煌研究院
  • 2篇名古屋大学

作者

  • 8篇贺小萍
  • 2篇宫治昭

传媒

  • 6篇敦煌研究
  • 1篇敦煌学辑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中之三佛图像辨析
<正>一、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莫高窟第76窟系唐代开凿,北宋重修的一座中型洞窟。东壁窟门上方绘飞天十身,下方正中绘七宝,两侧为八塔变相中的一、三、五、七塔。窟门两侧为八塔变中的二、四、六、八塔。由于该窟位于崖面的最下层...
贺小萍
文献传递
石窟艺术笔记——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探讨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造像的思想背景,列举了基于"一即多,多即一"法则的"诸佛"概念、"本迹思想"作用的事实。尽管初唐莫高窟出现了大幅式的阿弥陀净土变,但正壁多为释迦系造像,信仰中心仍然以法身与释迦为主。初盛唐时期莫高窟与龙门石窟的造像主题、形式迥然不同,是由于两处石窟的功能、作用异同所致。
久野美树贺小萍
关键词:隋唐时期
犍陀罗初期佛像被引量:4
2006年
宫治昭贺小萍
关键词:佛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岩波书店
敦煌第249窟天井中国图像内涵的变化被引量:14
2001年
本文以敦煌第249窟天井西坡的须弥山图为中心,详细地描述、分析、考证了与佛教不同的中国式图像是如何融汇到佛教美术中的。
斋藤理惠子贺小萍
山东平原出土北齐天保七年石造像内容辨析被引量:2
2011年
2007年9月27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出土一件北齐天保七年石造像,底座右立面的内容被定为"太子出四门游观图"。本文依据经典记载,通过对犍陀罗到我国中原地区相关造像的比较,认为该造像底座右立面表现的是儒童菩萨本生故事。
贺小萍
弥勒菩萨与观音菩萨——图像的创立与演变被引量:9
2014年
以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像的发展演变为例,探寻其在印度、中亚、东亚的信仰演变情况,对二菩萨信仰在印度与东亚的异同及其理由、背景进行考察。
宫治昭贺小萍
关键词:弥勒菩萨观音菩萨
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中三佛图像辨析被引量:4
2010年
对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中第三初转法轮塔、第五给孤独园塔中的三佛图像,学界有"三身佛"和"千佛化现"两种认识,本文通过对笈多朝至波罗朝时期相关造像题材的比较研究,认为二塔中三佛图像表现的都是"舍卫城神变千佛化现"的题材内容。
贺小萍
释北京图书馆藏敦煌舞谱残卷(No.820)的舞辞“皇”被引量:2
2000年
古代民族自然崇拜中有日神、月神。鸟图腾的存在是因为鸟可以飞翔并栖于高树,距日神最近,可以连接天地。金文“皇”字上半是人面日神之形,后演变为冕上有凫羽之形义,下半则是祀坛。而“皇舞”就是头戴神冠、身着鸟羽装束、按舞蹈节拍上下晃动权杖、或边跪踞、边上下摇动手掌的环舞,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舞蹈。
水原渭江贺小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