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洪新

作品数:283 被引量:1,08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88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农业科学
  • 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9篇养殖
  • 67篇水产
  • 63篇絮凝
  • 59篇水产养殖
  • 56篇生物絮凝
  • 49篇养殖系统
  • 48篇循环水养殖
  • 46篇硝化
  • 31篇循环水养殖系...
  • 26篇碳源
  • 24篇脱氮
  • 21篇生物过滤
  • 21篇生物过滤器
  • 21篇反应器
  • 20篇水处理
  • 19篇反硝化
  • 18篇水质
  • 13篇对虾
  • 13篇水产养殖系统
  • 12篇絮凝体

机构

  • 241篇上海海洋大学
  • 40篇上海水产大学
  • 10篇同济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淮海工学院
  • 2篇蒙自师范高等...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上海农林职业...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科技部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福建省淡水水...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81篇谭洪新
  • 235篇罗国芝
  • 86篇刘文畅
  • 79篇孙大川
  • 33篇朱学宝
  • 14篇鲁璐
  • 14篇朱浩
  • 13篇吴嘉敏
  • 12篇李文清
  • 12篇李丽
  • 10篇车轩
  • 9篇何珊
  • 9篇马念念
  • 9篇陈晓庆
  • 8篇曹海鹏
  • 8篇阮赟杰
  • 8篇李平
  • 8篇安玉
  • 7篇齐巨龙
  • 7篇周琪

传媒

  • 2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1篇渔业现代化
  • 8篇上海水产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淡水渔业
  • 7篇水产科技情报
  • 7篇水产学报
  • 6篇中国水产
  • 6篇环境污染与防...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教育教学论坛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5篇水产科学
  • 5篇科技创新导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水处理技术
  • 3篇海洋科学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5篇2024
  • 17篇2023
  • 14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19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20篇2016
  • 16篇2015
  • 27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低成本低刺激生物絮凝水产养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低刺激生物絮凝水产养殖方法,每72小时从生物絮凝‑养殖池底部排出1/4‑1/3的絮团和养殖水到沉淀池,排出的絮团和水在沉淀池中静置40‑50小时,使溶解氧降低到0.2mg/L以下;养殖池排出絮团和养...
罗国芝谭洪新蒙浩炎刘文畅樊利鹏
文献传递
一种应用于池塘中的软性材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池塘中的软性材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该养殖系统包括设置在池塘中的养殖槽、漂浮在养殖槽四周的操作平台、气提系统和养殖水体增氧系统,养殖槽上部为鱼类养殖区(1),养殖槽底部为粪便收集区(2),中间由网格...
孙大川谭洪新罗国芝刘文畅叶继良盛祥
文献传递
浮性与沉性生物絮团氨氮处理能力与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沉性絮团与浮性絮团在加碳源和不加碳源条件下的氨氮处理能力与营养组成,在加碳源和不加碳源的条件下各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沉性絮团、混合絮团和浮性絮团。每组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TSS)≈150 mg/L,碱度约为300.00 mg/L,以10 mg/L氯化铵(NH_(4)Cl_(2))为氮源,以DOC/TN=15的葡萄糖作为碳源,进行为期3 d的连续水质监测试验,试验结束后取絮团测营养指标。结果显示:在加碳源的条件下沉性絮团、混合絮团和浮性絮团的总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03±0.03)mg/g·h、(1.00±0.01)mg/g·h、(1.05±0.07)mg/g·h;不加碳源的条件下沉性絮团、混合絮团和浮性絮团的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20±0.16)mg/g·h、(1.28±0.03)mg/g·h、(1.02±0.03)mg/g·h,不加碳源组沉性絮团和混合絮团的氨氮去除率高于加碳源组沉性絮团和混合絮团,两组之间浮性絮团氨氮去除率差异不显著。浮性絮团的亚硝酸盐氮(NO_(2)^(-)-N)有较高的峰值质量浓度,加碳源条件下为(1.85±0.05)mg/L,不加碳源条件下为(3.32±0.38)mg/L,加碳源组和不加碳源组沉性絮团、混合絮团以及浮性絮团的硝酸盐氮、总氮和溶解性总氮最终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加碳源的情况下浮性絮团具有更多含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以及脂肪酸,不加碳源的情况下沉性絮团具有更多含量的氨基酸,浮性絮团具有更多含量的EPA。研究表明,沉性絮团对整个生物絮团系统的总氨氮以及亚硝酸盐氮处理效果更好,浮性絮团营养价值更高。
谭竟宏陆泳因罗国芝谭洪新刘文畅
关键词:营养组分
生物絮凝技术在池塘养虾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的水产养殖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净化养殖水体,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集约化水产养殖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分析了碳源投加在生物絮凝养虾与传统养虾中的区别,总结了BFT池塘养虾具有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水处理费用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优点,指出BFT碳源消耗量大、能耗较高的局限性,并结合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凝池塘养殖技术,对生物絮凝技术在中国虾类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刘文畅罗国芝谭洪新
关键词:生物絮凝虾类养殖池塘养殖
封闭循环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系统的技术构成被引量:37
2000年
朱学宝谭洪新罗国芝
一种交互式生物滤器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式生物滤器及方法,设置有絮体排放阀门、上清液排放阀门、进水口、溢水口、曝气石,进水口设置有进水水质监测装置,进水口连接有相应水管及水泵,曝气石由气体电磁阀控制曝气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进水水质监测装...
谭洪新刘文畅罗国芝樊利鹏张南南于永霞蒙浩焱
文献传递
新建组合填料垂直潜流湿地系统处理沿海垦区池塘养殖尾水的效果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索沿海垦区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技术,在条子泥垦区运行了一种以碱蓬作为净化植物,风化煤、陶瓷环和石英砂为组合填料的垂直潜流湿地系统,通过比较进、出水差异分析净化效果。70 d后,将不同填料取出进行硝化能力测试,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垦区尾水中的pH、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分别为8.55~9.17、3.58~8.53 mg/L、0.47~1.16 mg/L和17.96~26.63 mg/L。经湿地净化后,出水中的pH为7.34~8.79,基本满足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一级标准。TN、TP和COD_(Mn)分别为2.75~6.65 mg/L、0.33~0.71 mg/L和16.32~24.16 mg/L,基本满足二级标准。pH、TP和COD_(Mn)在进、出水中的差异显著(P<0.05),平均下降8.78%、36.26%和13.52%。硝化能力测试表明,上、下层风化煤、陶瓷环和石英砂填料对总氨氮(TAN)的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97.44%、88.88%、49.30%和11.47%。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填料上的差异显著(P<0.05),优势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在石英砂上显著富集,norank_f__Microscillaceae在有碱蓬草根系附着的上层风化煤中显著富集(P<0.05)。本研究证实了组合填料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沿海垦区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中的应用价值。
王雪峰刘文畅樊利鹏谭洪新谭洪新孙大川
关键词:风化煤人工湿地高通量测序沿海垦区
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晒塘阶段的CO_(2)排放通量特征
2024年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晒塘阶段的CO_(2)排放变化规律,以江苏宿迁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使用土壤碳通量测量仪器对池塘2023年12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初晒塘期的CO_(2)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晒塘1周、1个月和2个月的池塘底质CO_(2)日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214±633)mg/(m^(2)·d)、(1055±422)mg/(m^(2)·d)和(407±93)mg/(m^(2)·d),且均表现为昼高夜低的规律,随着晒塘时间延长,昼夜排放通量差距逐渐减小。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在晒塘阶段表现为CO_(2)的排放源,其沉积物-大气界面的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为(1040±647)mg/(m^(2)·d)。土壤温度和土壤孔隙度是影响沉积物-大气界面CO_(2)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晒塘阶段CO_(2)累积排放量为89.3 g/m^(2)。
肖霖徐克孙云飞罗国芝谭洪新成永旭
一种经济性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一种经济性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水槽、滤沙、水泵、控温机组、生物滤器,其特征是采用的水槽是圆形玻璃钢水槽,并且用多个圆形玻璃钢水槽并联,其中1个水槽填充滤沙成为过滤池,其余的圆形玻璃钢水槽是养殖池...
谭洪新罗国芝孙大川梁洋洋李平鲁璐
文献传递
一种高效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所述的养殖方法将孵出的卤虫无节幼体放进生物絮凝‑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混养凡纳滨对虾和卤虫,养殖过程中向养殖池补充卤虫无节幼体,保障一定的卤虫的密度。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
罗国芝姚妙兰谭洪新安玉曹宝鑫
文献传递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