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朝炎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坛经》的主体论哲学思想被引量:3
- 2004年
-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走上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道路。禅宗正是这一融合的结晶。《坛经》是禅宗的宗经宝典,是印度佛经以外唯一能够称作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坛经》的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以及自性自度理论,阐述了禅宗教派的佛性论,并指出了成就这一佛性的途径。
- 谭朝炎
- 关键词:坛经心性
- 也谈唐传奇作家白行简的生平事迹被引量:2
- 2005年
- 《白行简行年事迹及其诗文作年考》一文存在不少错误,特提出商榷,并对白行简生平中的某些问题,作了新的考索。
- 谭朝炎
- 关键词:白行简生平事迹唐传奇作家诗文
- 王维《能禅师碑》的多元思想融合被引量:1
- 2004年
- 王维所作慧能禅师碑碑铭,运用了众多儒家、道家等事典与义理,以遮诠的方法讲说慧能的得法经历,讲说佛禅的教义。在这样的讲说中,儒、道、佛作为不同的文化形态,在碑铭中融为一体。这种多元思想的融合,归趋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达到和谐境地,生命如何追求最大的自由,最终获得解脱的核心精神。王维思想的多元融合性,在这篇碑铭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
- 谭朝炎
- 关键词:禅宗
- 王维亦官亦隐的佛道依据
- 2004年
- 王维一直心存辞官归隐之心而终未归隐,这种矛盾的思想,可以从《维摩诘经》中找到答案。从俗谛的角度看,王维的处世之态是亦官亦隐。从佛教的角度看,王维的立场在生佛之间,既在生又在佛,既不在生又不在佛。这就是居士。王维视维摩诘居士为楷模,一生效法维摩诘。力图整合出家不出家的两条道路,整合出世入世思想,“在家而重出家之美,深其恼耳”,这正是他的苦恼所在。王维一生都在寻找合理的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精神的自我主宰,企图通过奉佛参禅寻求精神出路。这种苦闷、彷徨与探索,最终被他诗化了。
- 谭朝炎
- 关键词:亦官亦隐
- 论王维的禅悟与诗悟
- 2005年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佛教对王维的影响是思想方法的影响,是看待宇宙、人生的眼光。在王维优秀的禅意诗中,禅意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不是在佛理中去寻章摘句,或在诗行间去阐发佛道。王维诗的妙悟,亦即诗的审美观照过程,借用禅悟的方法,最终得到的仍然是诗,是诗的妙悟之境,是诗美的实现,而不是以诗为载体,谈玄说道,阐发禅理。
- 谭朝炎
- 关键词:禅悟诗悟山水田园诗
- 王维“凝碧诗”考辨
- 2005年
- “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贼军囚于洛阳菩提寺,并被迫接受“伪职”。诗人在囚禁中作“凝碧诗”,表达其忠君不贰思想。乱平后王维因此诗受到肃宗宽宥。“凝碧诗”在王维政治生涯中至关重要。历来有关该诗标题、传递等情况的记载,互相矛盾,殊多疑点,本文对此一一作出考证与辨析。
- 谭朝炎
- 关键词:标题
- 苏青言语的“孤岛”认知价值被引量:2
- 2005年
-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 谭朝炎
- 关键词:言语文化侵略民众生活女作家
- “诗中有画”辨析被引量:5
- 2002年
- 苏轼论王维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语一出,自宋代以至于今,便以“诗中有画”作为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去评价诗歌艺术。以“诗中有画”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个性特征,这样的评价标准,存在谬误,缺少辨析,不足以立论,是不可取的。
- 谭朝炎
-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艺术特征诗歌美学
- 钩沉竹枝调,重解泰西游——尹德翔《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的新突破
- 2016年
- 晚清海外竹枝词是竹枝词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尹德翔的《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海外竹枝词的学术著作,在文献研究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将晚清海外竹枝词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谭朝炎
- 关键词:晚清近代化
- 《维摩诘经》与王维的佛教美学思想被引量:3
- 2003年
-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语言既是造道之致,不复缚在文字,诗便进入无言真境。道悟诗悟,合而为一。
- 谭朝炎
- 关键词:王摩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