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彦

作品数:87 被引量:31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8篇淋巴
  • 78篇淋巴瘤
  • 56篇细胞
  • 44篇细胞淋巴瘤
  • 22篇预后
  • 21篇霍奇金
  • 18篇弥漫
  • 18篇金淋巴瘤
  • 18篇霍奇金淋巴瘤
  • 16篇非霍奇金
  • 15篇化疗
  • 14篇非霍奇金淋巴...
  • 12篇造血
  • 12篇造血干
  • 12篇造血干细胞
  • 12篇造血干细胞移...
  • 12篇弥漫大B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0篇自体造血干细...
  • 10篇自体造血干细...

机构

  • 77篇北京大学肿瘤...
  • 10篇北京肿瘤医院
  • 8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北京嘉和海森...
  • 1篇深圳市中美康...

作者

  • 84篇谢彦
  • 82篇朱军
  • 74篇郑文
  • 74篇王小沛
  • 72篇宋玉琴
  • 68篇林宁晶
  • 65篇刘卫平
  • 64篇张晨
  • 63篇应志涛
  • 61篇涂梅峰
  • 60篇邓丽娟
  • 13篇张运涛
  • 12篇吴梦
  • 11篇孙英丽
  • 8篇杜婷婷
  • 7篇丁宁
  • 7篇勇威本
  • 7篇黄慧颖
  • 5篇黄惠颖
  • 4篇杨志

传媒

  • 12篇肿瘤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第十七届全国...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六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8篇2014
  • 1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4例原发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依据2005年WHO-EORTC原发皮肤淋巴瘤分类,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原发皮肤淋巴瘤患者,分期其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转归.结果...
刘卫平王小沛宋玉琴郑文谢彦平凌燕林宁晶涂梅峰应志涛张晨邓丽娟丁宁朱军
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体外抗淋巴瘤细胞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BV相关淋巴瘤预后较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面临挑战。本研究旨在体外培养获得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其功能及体外抗肿瘤能力。方法采集2015-02-22-2016-05-0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10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培养获得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特异性T细胞比例,测定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自体淋巴母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LCL)杀伤作用以及对来自EB病毒潜伏膜蛋白1(Epstein-Barr virus 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LMP2和EB病毒核抗原1(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EBNA1)不同部位肽段的反应性。结果采集10例EBV阳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发现随时间延长,抗原特异性T细胞比例升高。培养2周后的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在再次遭遇抗原后,效应细胞比例可以达到(6.837±1.031)%,与阴性对照(1.447±0.56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2,P=0.001。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可以识别已经证实的LMP2表位。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同时含有EBV抗原反应性CD4和CD8细胞。体外杀伤试验证实,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能够杀伤患者自体来源的EBV病毒转化的B细胞产生淋巴母细胞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LCL),但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不相合的异体LCL却不具备杀伤活性,即具有HLA限制性。结论 EBV抗原特异性T细胞有可能用于治疗EBV相关淋巴瘤,为后续开展相关体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应志涛王亚栋宋玉琴王小沛郑文林宁晶涂梅峰谢彦平凌燕张晨刘卫平邓丽娟朱军
关键词:EPSTEIN-BARR病毒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抗原特异性T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患者。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的661例淋巴瘤的4.7%。男21例,女10例,中位年龄38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肿瘤侵犯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或颅内高压。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32.3%(10/31),部分缓解率为35.5%(11/31),总有效率为67.7%(21/31)。有中枢外或骨髓侵犯、高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有B症状的患者疗效差(P〈0.05)。全组患者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7%、74.2%、64.5%和58.1%,中位生存时间为22.5个月,Logistic单因素分析提示治疗是否有效与生存相关(OR=0.030,95%CI:0.003~0.270,P=0.00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寻求更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案。
郑文林宁晶谢彦王小沛涂梅峰刘卫平宋玉琴平凌燕应志涛邓丽娟张晨朱军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32例原发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
张晨王小沛应志涛郑文谢彦林宁晶平凌燕刘卫平邓丽娟宋玉琴朱军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淋巴瘤研究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2023年
目的针对临床数据数量庞大和质量差的现状,本研究旨在以建立淋巴瘤研究数据库为例,探索高质量研究数据库的建立路径以及在真实世界研究的作用。方法汇总研究领域专家意见,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建立标准医学知识库;回顾性抽取2005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电子诊疗数据,采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式,搭建"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淋巴瘤数据库-生物样本信息库-延伸遗传信息库"的动态智能信息整合与处理系统。结果研究数据库在满足了临床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的同时,实现医院病历数据和生物样本信息数据的申请、审批、溯源和分析全过程留痕管理。数据库中核心科研变量总数为668个,结构化变量占46.0%。截至2021年12月25日,数据库中共有淋巴瘤患者68687人,男女患者人数比值为8/9,就诊次≥3次的患者占比为23.0%。此外,研究者可在数据库中根据目标条件叠加检索,显示命中的就诊记录,建立研究队列,进行统计建模,挖掘数据信息。结论通过整合管理流程和利用自然语言人工智能新技术建立循证等级高的数据库,有助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为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可靠详实数据的目的。
米岚吴梦冯非儿杜婷婷热依扎·努尔苏力坦林梦梦牛明芳宋玉琴谢彦朱军
关键词:电子病历淋巴瘤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T/ASCT)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治疗价值. 方法:对50例接受HDT/ASCT治疗的PT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0例患者接受...
吴梦王小沛刘卫平张晨应志涛平凌燕郑文林宁晶涂梅峰谢彦邓丽娟黄慧颖孙英丽宋玉琴朱军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6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利度胺被美国FDA正式批准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前仍被广泛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近年来,沙利度胺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黄惠颖宋玉琴郑文王小沛谢彦林宁晶涂梅峰张晨平凌燕刘卫平应志涛邓丽娟丁宁吴梦孙英丽杜婷婷冷馨朱军
关键词:沙利度胺一线治疗T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T/ASCT)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治疗价值。方法:对50例接受HDT/ASCT治疗的PT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接受HDT/ASCT,无治疗...
吴梦王小沛刘卫平张晨应志涛平凌燕郑文林宁晶涂梅峰谢彦邓丽娟黄慧颖孙英丽宋玉琴朱军
文献传递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18F-FDG PET/CT在恶性淋巴瘤中的意义
背景和目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部分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改善预后.但如何发现这部分患者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18F-FDG PET/CT作为一种代谢显像方法,已经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前分期,治疗中期评价疗...
应志涛宋玉琴郑文王小沛谢彦林宁晶涂梅峰平凌燕刘卫平邓丽娟张晨朱军
中线鼻和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探讨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 探讨面部中线鼻和鼻型自然杀伤 (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及有关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 37例面部中线鼻和鼻部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 2年生存率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患者初治均接受CHOP联合化疗 2个疗程 ,治疗有效继续化疗 6个疗程 ,后给予病灶野放疗 ,其中 10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普通组 )。CHOP联合化疗 2个疗程不能达到部分缓解或恶化的 2 7例患者 (难治组 ) ,其中 14例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为主的挽救联合化疗 (L ASP组 ) ,13例接受不含L ASP的挽救化疗 (非L ASP组 ) ,化疗后给予病灶野放疗。普通组患者临床特征表现无持续发热 ,无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病理组织学改变 ,国际预后指数计分 (IPI) 0~ 1,并多为Ⅰ、Ⅱ期 (70 % ) ;难治组 92 %患者表现高热、78%表现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85 %为IPI≥ 2 ,及 82 %属Ⅲ、Ⅳ期。结果 治疗完全缓解率 46 % ;普通组 10 0 % ,难治组 2 6 % (P <0 .0 0 5 ) ;难治组中L ASP组 5 0 % ,非L ASP组无完全缓解患者 (P <0 0 5 )。全组 2年生存率 43% ;普通组 10 0 % ,难治组 2 0 % (P <0 .0 0 5 ) ;难治组中的L ASP组为 5 0 % ,非L ASP组无完全缓解患者 (P <0 0 0 5 )。大多数难治组患者表现发热。
勇威本郑文张运涛卫燕朱军朱德亮谢彦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药物疗法CHOP联合化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