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勤超

作品数:2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文化唯物主义
  • 8篇意识形态
  • 8篇莎士比亚
  • 5篇政治批评
  • 5篇人文
  • 5篇权力
  • 4篇主义
  • 3篇颠覆
  • 3篇政治
  • 3篇人文主义
  • 3篇人性
  • 3篇种族
  • 2篇叙事
  • 2篇伊格尔顿
  • 2篇欲望
  • 2篇身份
  • 2篇身体
  • 2篇身体政治
  • 2篇主体性
  • 2篇自我

机构

  • 23篇青岛科技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1篇韩国中央大学

作者

  • 28篇许勤超
  • 4篇刘昱君
  • 1篇吕耀中

传媒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戏剧文学
  • 2篇国外文学
  • 2篇新乡师范高等...
  • 2篇淄博师专学报
  • 2篇现代传记研究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青岛大学师范...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淄博师范高等...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东尼·伯吉斯《莎士比亚传》中作者的主体性
2020年
在众多20世纪莎士比亚传记中,伯吉斯的《莎士比亚传》在传材选择、移情和学术个性方面都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作者撷取婚姻、爱情等素材,从性本能的视角透视莎士比亚的情感;作者对暴力的分析和描写,与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是作者自我情感在传主身上的投射;作者在传记中对语言、音乐和福斯塔夫精神的见解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伯吉斯怀着对莎士比亚的信仰,打破偶像崇拜观,从人性出发,追寻莎士比亚的一生,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许勤超王浩然
关键词:主体性性本能移情学术个性
政治的莎士比亚——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概述被引量:1
2008年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莎士比亚批评流派。它凸显莎士比亚研究的文化政治意蕴,从种族、阶级、性别、性以及莎士比亚与文化机制的关系的视角对莎士比亚文本进行政治学的解读。它不仅与历史上的莎士比亚文本对话,还跨越历史的空间与当下文化展开对话,这种历史的纬度使其显示出马克思辩证法的特色。
许勤超
关键词:文化唯物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身份颠覆文化机制
大学印象——乔治·斯坦纳的《审视后的生命》述评
2018年
乔治·斯坦纳是当今世界一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1980年12月23日发表于《纽约客》上的文章《审视后的生命》中斯坦纳讲述了令他难忘的芝加哥大学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校长。斯坦纳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应该像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钦斯那样锐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挑战传统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能力;注重提倡"精神之独立和思想之自由"的大学精神。
许勤超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精神
"五四"作家对中国短篇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
2005年
"五四"时期短篇小说叙事模式实现了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的转变,"五四"作家为实现这种转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许勤超刘昱君
关键词: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
激进的批评——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政治批评特色及其困境
2013年
在当代莎评流派中,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其激进的政治特色卓尔不群。这种批评把莎士比亚文本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对人与社会的冲突、阶级斗争、种族矛盾、性别冲突等都进行了政治学的解读。相对于其他莎评流派,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更具有颠覆性和意识形态性,这样也导致了该批评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诗学体系的模糊性。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尽管有其局限,但其激进的政治批评中包含着强烈的道德诉求,这也使其成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政治批评。
许勤超
关键词:文化唯物主义政治批评颠覆人文关怀
论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与阿尼克斯特莎评的关系
2011年
在当代莎评流派中,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其显著的政治特色卓尔不群,这种批评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色,但其深受马克思主义批评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莎评家阿尼克斯特的莎评与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有着密切的关系。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把莎士比亚的创作置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中进行考察,在他看来,莎士比亚戏剧中各种矛盾的冲突正是阶级斗争形象而深刻的反映,而且莎剧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在批评方法、批评思想上都继承和发展了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是当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莎评。
吕耀中许勤超
关键词:文化唯物主义人文主义
传记写作的互文性解释策略——以格林布拉特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为例
2010年
莎士比亚作品充满魅力,而记述莎士比亚生平事实的资料非常有限。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问题一直吸引着传记家和学者去探索。格林布拉特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以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为背景,通过作品与作品,作品与历史事件、传主个人事实和逸闻,作品与历史背景、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等的互文解释,记述和解释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性格。这一互文性的解释策略达到了解释的目的,是对传记文学写作方法的探索和补充。
许勤超
关键词:莎士比亚传记人文情怀
反本质人文主义批评——论多利默对《李尔王》的解读
2013年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历来受到批评家的关注。传统上对于该剧中呈现的复杂人性,西方的批评家多用本质人文主义观点进行解释。多利默作为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从反本质人文主义的观点对该剧进行批评;正是基于这种批评观,多利默认为《李尔王》是关于权力、财产和继承权的一部剧作,从而揭示出人性的本质是由社会历史决定的,有力地批判了本质主义的人性观。
许勤超
关键词:人性权力
阿克罗伊德的《莎士比亚传》中莎士比亚成就的空间解读
2018年
自20世纪以降,莎士比亚生平的书写和研究一直比较活跃,如何解读莎士比亚的成就也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传记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莎士比亚传》在解释莎士比亚成就的原因方面做了颇具说服力的探索。在该传记中,阿克罗伊德把莎士比亚置于不同的自然、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个体空间中,对莎士比亚的人生轨迹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进而解释了莎士比亚成就的根源;在不同的空间中,阿克罗伊德创造性地对其掌握_的庞杂史料巧妙加工、发挥和解读,事实和想象交融在一起,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丰满的莎士比亚的世界。
许勤超
关键词:莎士比亚自然空间
文本政治学-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研究
许勤超
关键词:莎士比亚文学评论唯物主义政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