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小超

作品数:16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暴雨
  • 5篇台风
  • 5篇强度突变
  • 3篇水汽
  • 3篇环流
  • 2篇低涡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灾害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汽通量
  • 2篇强沙尘暴
  • 2篇热带
  • 2篇晚秋
  • 2篇西南低涡
  • 2篇近海

机构

  • 10篇中国气象局
  • 6篇浙江大学
  • 4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作者

  • 16篇袁小超
  • 5篇谭季青
  • 3篇郑朝霞
  • 2篇戚丹青
  • 2篇苏爱芳
  • 2篇牛淑贞
  • 2篇张一平
  • 2篇张宁
  • 2篇章志英
  • 2篇刘莹莹
  • 1篇吴蓁
  • 1篇职旭
  • 1篇曾明剑
  • 1篇陈中赟
  • 1篇于跃飞
  • 1篇孙景兰
  • 1篇董贞花
  • 1篇王英
  • 1篇徐娟
  • 1篇徐娟

传媒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科技通报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75·8”...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达维"(0518)强度突变进行分析,发现副高西伸加强引起的台风气旋性环流的加强、青藏高压热力作用引起的台风区域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台风高空外流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形成并与台风低层偏南风急流的耦合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加强,青藏高压对台风区域中低层热力作用的减弱、高空外流气流的减弱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消失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减弱;对台风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时的涡度收支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发现"达维"中低层区域平均的总温度散度净辐合值对其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有着预示作用,在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突然的能量注入为其突然加强提供条件,随后净辐合值的突然减小也预示台风的迅速减弱。
袁小超谭季青
关键词:台风强度突变
2014年河南一次晚秋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19-20日河南省一次晚秋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地区形成低槽并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境内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急流汇合,导致了暴雨天气的出现。水汽通量势函数和辐散分量的辐合中心向暴雨区逐渐靠近,能体现水汽在暴雨区的汇聚,水汽通量的旋转分量在暴雨区气旋式环流的形成能较好地揭示降水集中发生时水汽的维持原因。在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调整过程中,强迫边界层中产生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并在对流层中层强迫产生次级环流是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同时,高空低空急流的耦合对Ekman非平衡流有一定的加强促进作用,形成Ekman非平衡流强迫的次级环流与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同位相叠加耦合的"双耦合"现象。"双耦合"现象的出现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速垂直运动发展,使上升运动从边界层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高层为雷暴的产生和暴雨的维持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低层位涡异常扰动导致涡度强烈发展倾斜,可能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袁小超刘莹莹郑世林
关键词:水汽通量次级环流
2012年春季河南一次区域暴雨的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23-24日河南省一次春季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加尔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西部形成深厚...
袁小超
关键词:暴雨大气环流水汽条件
文献传递
豫西南一次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FY静止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四维变分(4DVAR)反演产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16日淮河上游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MCS的结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形成于副高边缘切变线附近,扩散南下冷空气触发高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系统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对流系统初生期、β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βCS)合并发展期、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αCS)旺盛期和减弱衰亡期,前三个阶段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时期。卫星监测的MCS初生期在雷达上表现为单体和多单体风暴,后三个时期则多表现为β和α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期在雷达上表现为带状对系统。对流系统在低层辐合线附近发展,辐合区合并造成对流系统合并,进而造成MCS爆发性发展和降水强度的增加,边界层气旋式旋转气流使冷云罩具有圆形特征。对流系统的垂直辐合辐散层及正负涡度层均呈交替分布特征,高层辐散和垂直上升运动相对弱。低层辐合区的宽度与系统的水平尺度有关。地面冷暖气流交汇及地形辐合线具有重要的对流触发作用,地面气流汇合和豫西中尺度地形对降水落区和中心强度均有影响。
苏爱芳张宁张宁王迪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Β中尺度对流系统
近海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选取2000-2009年在我国近海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的两类台风,利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资料,对两类台风的环境和物理量场进行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突然加强西伸时台风迅速加强,副高迅速减弱东退时台风迅速减弱,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2-18 h;台风迅速加强时台风周围水汽通量突然增加,低层气旋式环流的加强,而迅速减弱台风水汽通量迅速减小,低层气旋式环流衰减明显;迅速加强台风逐渐向高空急流轴靠近,而迅速减弱台风则无明显变化;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强弱对两类台风有不同的作用,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8 h左右;台风暖心纬向面积指数对台风的突然加强和减弱有一定的预示作用;中低层涡度的增强和减弱分别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加强和减弱.
袁小超刘莹莹
关键词:台风强度突变
河南区域暴雨的若干雷达回波特征被引量:24
2015年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国家、区域自动站和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8-2013年河南省9次区域暴雨回波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移动特点和降水强度等,分析了区域暴雨过程中中γ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区域暴雨落区主要位于高空槽前和副高西北侧、中低层切变线之间、低涡东南侧、低空急流左前侧,以及地面倒槽或气旋顶部偏北到偏东气流中。2)从新一代雷达监测产品来看,河南省区域暴雨主要有积云降水、积层混合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三种回波类型,其中混合降水包括以积云为主的混合降水和以层云为主的混合降水,是河南省区域暴雨的主要回波类型。3)降水强度与回波类型、结构特征、移动特点等均有关系,特别是≥50 mm/h的短时强降水与γ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关,强降水超级单体可造成局地50 mm/h以上的强降水,并多伴有雷暴大风、龙卷等剧烈对流天气。一般情况下,积云降水强度最大,混合降水次之,层云降水强度最小。综合分析来看,雨强与回波强度比与回波性质有更好的相关性。≥50 mm/h的强降水多由强降水超级单体和因辐合、气旋、后向传播等使回波加强、合并、发展旺盛的准静止状态的50~60 d Bz的强积云降水回波产生;≥20 mm/h强降水多由积层混合降水中≥45 d Bz的积云回波产生。10 mm/h以上的降水落区和≥40 d Bz的较强回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0 d Bz的层云回波降水强度通常在10 mm/h以下。
张一平孙景兰牛淑贞张霞袁小超
关键词:区域暴雨雨强中小尺度系统
2012年春季河南一次区域暴雨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间隔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23-24日河南省一次春季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加尔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西部形成深厚低槽,低槽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境内与强盛的西南急流汇合,是本次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西南涡的加强,而南支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促使西南低涡沿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出,使得切变线南侧西南低空急流加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与水汽条件。短时强降水发生前,低层能量场出现明显辐合,当低层能量场转为辐散时,能量释放,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出现。高层辐散、低空辐合的动力条件配置,使得大范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特别是高层散度场的下伸,利于降水释放潜热,增加大气的不稳定,进而利于强降水的发生。850 h Pa垂直螺旋度中心大值区域能很好地反映切变线、急流等与低涡相联系的天气系统,其中心强度的迅速变化能较好地指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
袁小超
关键词:春季暴雨西南低涡西南急流切变线垂直螺旋度
河南“7.14”强降水和“8.02”雷暴大风过程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河南省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FY系列卫星云图和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河南"7.14"极端强降水和"8.02"雷暴大风过程中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的结构和成因。结果表明:"7.14"和"8.02"过程中卫星监测的MβCS具有相似形态,但因其动力、水汽和热力不稳定条件差异造成二者具有不同强天气特征,极端降水型MβCS在雷达图上表现为混合性降水区内形成的南北向带状对流系统,对流云合并导致强降水,而雷暴大风型MβCS在雷达图上表现为晴空少云区内发展的东西向弓形回波,γ中尺度大风速扰动导致雷暴大风。两个MβCS均形成于低空高能量区内,垂直相对涡度(散度)自下向上呈现"正负(负正)"交替特征,中低层辐合区宽约100 km左右,狭窄的垂直上升运动区两侧为下沉运动,形成次级环流。"7.14"过程中,中低空辐合层、准饱和湿区及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深厚,整层可降水量较大,对流初期低层暖平流较强,边界层弱冷入流起对流触发作用;"8.02"过程中,条件不稳定明显偏强,0—2 km垂直风切变偏大,边界层辐合线起重要的对流触发作用。
苏爱芳张宁袁小超张青珍
关键词:强降水雷暴大风Β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
近海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1949~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61年来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热带气旋生成和强度突变的一些事实和特征。如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数量都呈下...
袁小超
关键词:强度突变近海台风热带气旋
“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达维"(0518)强度突变进行分析,发现副高西伸加强引起的台风气旋性环流的加强、青藏高压热力作用引起的台风区域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台风高空外流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形成并与...
袁小超谭季青郑朝霞
关键词:台风强度突变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