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兵
- 作品数:41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语文课堂教学的雅正品格简论被引量:3
- 2015年
- 语文课堂教学的雅正品格是以中庸为哲学基础,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辩证法为方法指导,在释雅为正和释雅为美两个维度上,建构辩证和谐的新型课堂所需遵循的美学品质。以雅正品格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强化学科规范意识、加强辩证思维训练和开展情趣审美教育等策略,处理好格调与才情、理性与诗意、审美与实用、法度与通变等关系范畴,才能充分体现雅正品格的辩证性、正确性、尚雅性和价值性等特征。雅正追求有助于语文教学脱离目前的非科学、非理性和非审美状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 薛海兵
- 关键词:中庸哲学
- 语文课堂教学的法度范畴简论
- 2013年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度可以理解为规范,是重要的价值范畴。一切系统均有其组织法则,教学中自然也存在规范。而且,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本质更主要的是一项规范性活动。”在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观中,符合规范的教育策略与方式利于形成个人才识与品质。
- 薛海兵
-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度范畴教育策略范梅南马克斯
- “推敲”典故的误读与教学策略
- 2013年
- 作为现代文艺随笔中的经典,《咬文嚼字》一文至今仍闪烁着朱光潜先生作为文艺美学家的思想光芒和学术睿智。在《咬文嚼字》中,朱先生提出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重要观点。为了阐述这个观点,朱先生以贾岛的“推敲”典故为例,加以剖析与证明。就他的观点而言,这个典故的运用经典而贴切,对于他的“炼字境界说”更为熨帖而有说服力。
- 薛海兵
- 关键词:教学策略典故误读文艺随笔美学家
- “活的教育”对教师核心素养的诠释与要求
- 2021年
-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演讲中对当时的教育和教师提出了若干要求,即在教育目的方面主张用“活的能力”实施教育使学生过上美好生活,在教育对象方面主张实施“活人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主张重视社会现实生活,在教育方法方面主张与时俱进实施新方法。这些要求对当下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有着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 薛海兵
- 关键词:基础教育
- 试论教学体态语的基本特征、功能及运作要求被引量:1
- 2000年
- 薛海兵
- 关键词:教学体态语
- 教育家型教师的行为自觉及面临的挑战
- 2019年
- 教育家型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探路者、实验者、反思者和领跑者,他们在教学变革中表现出可贵的探路精神、实验精神、反思精神和领跑精神,并形成教育生活中的行为自觉与理想境界。在通向教育家的道路上,他们会面临人格力量、文化底蕴、转化能力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 薛海兵
- 关键词:教学变革
- 诗歌任务群教学的策略与价值
- 2021年
- 诗歌任务群教学是指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以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诗歌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教学。诗歌任务群教学需要研究诗歌组群策略与教学策略。一般说来,教学中按照文学史纲、风格流派、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和特殊任务进行文本组群,根据需要选用或综合运用情境任务、主文引领、多维比较和领域跨界的教学策略,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实施诗歌任务群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 薛海兵
- 关键词: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 论《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叙事反讽被引量:1
- 2011年
- 作为叙事性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成功运用叙事反讽艺术,通过绝望/希望、绝情/温情、道德/艺术等悖论元素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为艺术而生"之艺术精神的无比崇尚。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三个层面深入分析文本,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透视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叙事意图。
- 薛海兵
- 关键词:艺术精神悖论
- 浅议语文高效课堂的五种学习状态
- 2011年
- 高效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呈现良好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
- 薛海兵
- 关键词:语文课堂
- 含蓄的情感和智慧的表达——《荷塘月色》的另一种教学思路被引量:1
- 2019年
-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经典,它的思想情感和表现艺术历来是研究和教学的重点内容。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从学生阅读期待出发,在文本边界与学生理解边界内,展开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教学,有助于学生领会作者含蓄的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在思维逻辑,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
- 薛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