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丽佳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3篇黑碳
  • 2篇土壤类型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外源
  • 2篇
  • 2篇不同类型土壤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碳含量
  • 1篇碳矿化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有机碳矿...
  • 1篇团聚体
  • 1篇矿化
  • 1篇海拔
  • 1篇ORGANI...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6篇薛丽佳
  • 5篇高人
  • 3篇杨玉盛
  • 3篇尹云锋
  • 3篇马红亮
  • 2篇刘燕萍
  • 2篇卢茜
  • 1篇吕元春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omparis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Types of Wuyi Mountains
2011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soil organic carbon(SOC)content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Wuyi Mountains,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 content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ltitude,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was analyzed.[Result] SOC content ranged from 14.91 to 112.34 g/kg,and SOC content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available nutrients(available N,P and K)and total nitrogen.[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altitude,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OC content of Wuyi Mountains.
薛丽佳卢茜高人
关键词:ALTITUDE
外源新碳在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被引量:27
2013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δ13C方法研究外源新碳(13C标记的水稻秸秆)在不同类型土壤(红壤、黄红壤和草甸土)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培养温度为25°C,培养时间为360 d。结果表明:在三种类型土壤中,外源新碳进入到土壤团聚体中的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250~2 000μm、50~250μm和<50μm。而进入到土壤中的外源新碳,56.8%~59.6%残留在250~2 000μm团聚体中,25.9%~28.7%残留在50~250μm团聚体中,11.7%~17.3%残留在<50μm团聚体中,表明新进入的外源碳主要分配在大团聚体中。
吕元春薛丽佳尹云锋高人马红亮杨玉盛
关键词:土壤类型团聚体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热解温度分别为350℃(T350)、600℃(T600)和850℃(T850),研究了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制备的黑碳在15℃和25℃培养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分解速率快,后期缓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1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CO2释放速率下降趋势逐渐降低,CO2释放速率相对值的大小随着培养温度的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添加黑碳后土壤CO2-C累计量均是T350>T600>T850,T350土壤CO2-C累计量最高分别为415.26 mg/kg和733.82 mg/kg。添加不同黑碳后,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显著。
刘燕萍高人杨玉盛尹云锋马红亮薛丽佳
关键词:黑碳土壤有机碳矿化
武夷山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分配规律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贮存的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2/3,约为植物碳库的3倍或大气碳库的2倍,是全球碳循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变化,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巨大,从而以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植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碳源。
薛丽佳高人杨玉盛尹云锋马红亮刘燕萍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黑碳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年均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4.91~112.34 g/kg;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和年均气温成显著指数关系。[结论]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及年均气温影响显著。
薛丽佳卢茜高人
关键词:有机碳土壤类型海拔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
本文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红壤、黄红壤、黄壤、黄壤性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与黑碳的分配规律以及施加外源碳后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分配规律,旨在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
薛丽佳
关键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黑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