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蔡丽君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4篇川崎
  • 4篇川崎病
  • 3篇皮肤
  • 3篇黏膜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增多
  • 2篇单核细胞增多...
  • 2篇血管
  • 2篇增多症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皮肤黏膜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多
  • 2篇哮喘
  • 2篇哮喘儿童
  • 2篇淋巴

机构

  • 12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蔡丽君
  • 2篇张弦
  • 2篇雷中劲
  • 2篇阳军
  • 1篇蔡虎英
  • 1篇王从军
  • 1篇胡秀芬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5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蔡丽君张弦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血管
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附28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非典型川崎病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8例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均发热持续5天以上,伴其它脏器受累表现,多具备现行川崎病诊断标准6条中的2~3条症状,由彩超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或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而确诊。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初发症状多以累及其他脏器表现为主,故对川崎病应有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整体的认识。另外,建立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标准十分必要。
蔡丽君
关键词:川崎病
小儿误服硝苯地平急性中毒26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蔡丽君蔡虎英
关键词:服药过量
非典型川崎病28例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蔡丽君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非典型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血管炎综合征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完整描述和报告。该病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但可发生于全世界各个种族的儿童。
蔡丽君胡秀芬
关键词:川崎病发病机制出疹性疾病皮肤黏膜病理改变非特异性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6例分析
2008年
蔡丽君
68例住院新生儿死因分析
2002年
目的:探讨该院1997~2001年新生儿致死原因。方法:对5年来68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死原因主要与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等有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宣教,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蔡丽君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率死因围产期保健
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对哮喘儿童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支气管哮喘患儿52例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均在发作缓解期检测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及肺功能(FEV1),研究组36例为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组,按06版GINA方案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分级吸入预防治疗,对照组16例根据自愿原则未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所有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分别为(85.8±21.2)pg/ml和(66.4±15.6)pg/ml,3个月后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组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浓度降为(45.6±12.2)pg/ml,与研究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FEV1明显提高(P<0.001),而未吸入激素治疗的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为(68.9±14.2)pg/ml,与研究开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未显示明显提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雷中劲王从军蔡丽君阳军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布地奈德气雾剂儿童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12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例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发于1~4岁小儿,急性起病,多以步行障碍就诊,全身症状轻。治疗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良好。结论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病因不清,约半数以上起病前3周有病毒感染,临床以小脑症状为主,预后良好。
蔡丽君
关键词: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病因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2例误诊分析
2008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为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不一,缺乏典型表现,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我院儿科出院诊断为IM的86例患儿中入院时误诊的42例(48%)分析如下。
蔡丽君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急性传染病出院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