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银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的达托霉素醇质体制备及评价
- 2014年
- 目的制备和评价一种新型纳米制剂—达托霉素醇质体,并考察其治疗局部皮肤感染的效果。方法以遗传算法改良的BP神经网络进行最优处方筛选,从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体外透皮释放率等方面对新剂型进行评价,并检测其体内外的抗菌活性。结果制备的达托霉素醇质体为规则的球形囊泡,平均粒径为(37.89±0.23)nm,多分散系数为0.243±0.019,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达到94.09%±4.86%和4.40%±0.27%。体外透皮实验表明醇质体能迅速的渗透进入皮肤,其12h透皮释放率达到82.14%。此外,在体内外环境下,达托霉素醇质体对金葡菌有强效杀灭能力,并且能够穿透金葡菌生物被膜杀灭细菌。结论成功制备出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透皮释放量大、抑菌效果优良的达托霉素醇质体。
- 殷齐坤刘厦王晓颖张晓林蒋银李翀罗红丽陈章宝
- 关键词:达托霉素醇质体人工神经网络生物被膜
- 阿霉素与姜黄素联合给药的制剂新策略及其给药系统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Dox)与姜黄素(Cur)在一定条件下联合用药时,能发挥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探索制备一种共载阿霉素与姜黄素的新型脂质体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分别制备阿霉素脂质体(LD)和姜黄素脂质体(LC),而后将阿霉素脂质体表面经二氧化硅修饰(Si-LD)并与LC经孵育组装形成共载两种药物的脂质体给药系统(DDDS)。采用正交法筛选较优处方,并通过考察外观形态、红外光谱特征、粒径、包封率、体外累积释放率等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评价。结果制得平均粒径为(139.26±0.25)nm的脂质体递药系统,能有效包载两种药物(阿霉素包封率为(90.3±1.1)%,姜黄素包封率为97.7%±1.5%。细胞及体内药效实验显示,与单一的阿霉素制剂相比,该阿霉素—姜黄素联用制剂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所用载体在相应剂量下未表现出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新型脂质体给药系统性质稳定,制备简单、可控,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用于抗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联合用药。
- 李昀松苏婷婷蒋银冯莲莲李翀陈章宝
- 关键词:阿霉素姜黄素脂质体联合给药
- 表面修饰二氧化硅的含醇脂质体促进姜黄素口服吸收被引量:15
- 2012年
- 探索一种表面修饰二氧化硅的含醇脂质体(硅-醇质体)作为姜黄素口服给药载体的可行性。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含醇脂质体,经四乙氧基硅烷(TEOS)溶胶凝胶反应于醇质体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层,制得姜黄素硅-醇质体,考察其理化性状及体外释放特性,并进行正常大鼠口服给药的药动学评价。所得载姜黄素的硅-醇质体平均粒径为(478.5±80.3)nm,多分散系数为0.285±0.042,其表观包封率均值为80.77%。与姜黄素醇质体的易沉淀﹑难释放比较,姜黄素硅-醇质体初步表现为在近人工胃液条件下结构稳定,在近人工肠液条件下稳步释放。与姜黄素混悬剂及醇质体相比,姜黄素硅-醇质体口服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 185.53%和225.56%。醇质体表面经二氧化硅修饰后其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并可促进其包载的姜黄素经口服吸收,为口服给药尤其是中药口服纳米制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李翀邓丽张焱苏婷婷蒋银陈章宝
- 关键词:二氧化硅醇质体姜黄素口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