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济南龙洞风景区名士文化资源研究
- 2015年
- 历史上龙洞、佛峪以其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许多的信众和游客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名人雅士、达官贵人及本土乡贤,他们或祈福求雨,或探幽访胜,并为之吟诗作赋,使这里的山水增辉,更为济南增添了无限荣光,从而使龙洞风景区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名士文化资源。
- 董建霞
- 关键词:名士文化
- 胶济铁路与济南商埠的兴起(1904——1937)被引量:8
- 2010年
- 近代交通体系的建构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关联研究是近年城市化研究新的生长点之一。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设施,1904年通车的胶济铁路,成为推动济南自开商埠与促进商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胶济铁路通车促进了济南商埠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济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济南遂不独为山东政治之中枢,更为山东工商业之要埠。
- 林吉玲董建霞
- 关键词:胶济铁路城市化
- 清未新政与济南开埠——近代济南文化的自立与开新
- 2012年
- 近代以来,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济南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开始了文化的自立与开新。特别是清末新政与济南开埠时期,济南文化无不彰显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品格。
- 董建霞
- 关键词:中西文化清末新政自立开埠兼收并蓄
- 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被引量:2
- 2013年
- 近代山东,随着运河的阻塞、海运的兴起和通商口岸的开放,运河带城市逐渐衰落,而烟台、青岛等城市因港而兴;胶济铁路的修建,则使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铁路和海运为主的新式水陆交通体系的出现,改变了近代山东的交通格局,进而导致了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沿线及沿海通商口岸崛起为近代山东的经济中心,这种经济格局的影响至今犹存。
- 董建霞
- 关键词:胶济铁路
- 胶济铁路与山东区域城市化发展研究--以胶济铁路与济南自开商埠研究为例
- 先行者孙中山在民国初年说,"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以铁路、公路、港口为中心的新式交通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城市格局,重构了城市的结构...
- 林吉玲董建霞
-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胶济铁路自开商埠
-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董建霞
- 历史文化视角下儒商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析论——以济南为中心的考察
- 2020年
- 儒商及儒商传统孕育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明清时期,发展于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政策左右着儒商传统的发展,儒家思想及商业思想的发展丰富着儒商传统的内涵。义利兼顾的为商之道、诚信为本的营商之观、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等皆为儒商传统的优秀品质。
- 董建霞
- 关键词:儒商
- 近代山东开埠与区位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近代山东历史上既有约开商埠,又有自开商埠。通过对各开埠城市的开放过程与区位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对外贸易的良港,内陆开放城市则大多是铁路交通的要道,各开埠城市之所以能够被辟为商埠,就是得益于他们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又使他们的区位优势得以尽情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使开埠区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文章还对各开埠城市的发展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区位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区位条件优越与否是相对的,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入手。近代山东开埠的历史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区位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不断地改善区位条件,发挥区位优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 董建霞
- 关键词:开埠区位区位优势
- 1895年中俄借款谈判与清政府联俄外交之关联
- 2010年
- 1895年,清政府为推动"联俄制日"外交,在为筹措对日赔款的政治借款问题上主动倾向俄国,引起其他列强的不满。俄国也企图通过借款扩大在华利益,在中俄借款谈判中多次提出额外利益索求。清政府未能有效保护本国主权利益,最终向俄国妥协。列强在华利益的竞争更加趋于恶性化,导致清政府进一步陷入外交危机。
- 孙昉董建霞
- 关键词:清政府
- 济南市黄河文化的丰富内蕴与弘扬路径
- 2022年
-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黄河古今流域多民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重在保护、传承和弘扬。济南市黄河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遗产众多。应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明确定位,发挥龙头地位,以赋能黄河国家战略在济南的深入实施。
- 董建霞
- 关键词: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