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留明

作品数:55 被引量:413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5篇建筑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地震
  • 10篇时程
  • 10篇场地卓越周期
  • 8篇岩体
  • 7篇地震动
  • 6篇结构面
  • 6篇采样间隔
  • 5篇岩体结构
  • 5篇水电
  • 5篇图像
  • 5篇工程应用
  • 4篇地质
  • 4篇入射
  • 4篇离散采样
  • 4篇采样
  • 4篇传递矩阵
  • 3篇地震波作用
  • 3篇岩石力学
  • 3篇岩土
  • 3篇水电工程

机构

  • 4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7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帕美智软...

作者

  • 54篇范留明
  • 16篇黄润秋
  • 5篇赵钦
  • 4篇柴贺军
  • 3篇丁卫华
  • 3篇许模
  • 3篇毛黎明
  • 2篇丁秀美
  • 2篇李宁
  • 2篇黑新宏
  • 2篇赵庆
  • 2篇朱轶韵
  • 2篇胡卸文
  • 2篇巨能攀
  • 2篇陈剑平
  • 2篇田嘉宁
  • 2篇杨洋
  • 2篇张乾
  • 2篇黄国明
  • 2篇李宁

传媒

  • 10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质灾害与环...
  • 2篇岩土力学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倾斜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卓越周期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倾斜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卓越周期的计算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确定场地和地震波的各参数以及地震脉冲响应持时和时间采样间隔;计算入射至地面处产生的反射系数;然后,计算纵波和横波斜入射至各地层界面i处的反射系数和...
范留明
光滑强度包络线模型及其工程应用被引量:14
2000年
三角函数级数法是人工地震动合成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计算速度时程时 ,却存在一定的零线漂移现象 ,并且对位移时程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光滑强度包络线计算模型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证明 ,该计算模型是正确可行的。
范留明黄润秋
关键词:地震动
SV波全反射作用下地震动的合成及振动特性
2023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来自基岩的地震波并不是垂直地面向上传播的。地震波在斜入射与垂直入射时所产生的场地效应有很大不同,由于存在全反射现象,SV波在斜入射时产生的场地效应更为复杂。文章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地震波传播理论,分别推导得到SV波入射角在小于、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地震动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模型算例研究SV波全反射作用下的地震动特性。研究发现:由SV波产生的地震动主要由入射波和反射波构成,滑行波作用可以忽略;地面运动轨迹具有面波旋转振动特点;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面震动从以水平方向振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垂直方向振动为主,两个方向的振动均小于入射波峰值的2倍。
范留明杨猛
关键词:SV波反射系数
崩滑地质灾害模拟预测理论及其应用
黄润秋许强王来贵许模陈剑平陶连金严明范留明林锋邓辉黄国明巨能攀胡卸文王贤能柴贺军
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与地质建模:根据崩滑灾害受岩体结构控制特点,从岩体结构层次论的观点出发,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结构面的精细描述方法和复杂岩体结构体三维建模理论及实现途径。崩滑地质灾害非线性理论评价与预测:阐述了崩滑地质...
关键词:
关键词:崩滑地质灾害过程控制灾害预测
一种估计结构面迹长的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被引量:17
2004年
为了研究结构面迹长与其产状之间的概率关系,根据结构面交切测量窗口的几何条件与交切频度之间的概率关系,拓展了H-H迹长估计方法,建立了结构面平均迹长与其在测量窗口中视倾角的关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Laslett迹长估计方法,提出了广义H-H迹长估计方法,进一步完善了H-H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其正确性。该方法使用简单方便,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范留明黄润秋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体结构面
动力机器基础振动的Lysmer理论法与有限元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与理论计算法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种验证动力机器基础Lysmer理论适用性的分析方法。首先根据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理论,推求得到Lysmer方程的理论解,建立了动力基础的理论模型和相同条件下有限元数值试验模型,并分别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和理论计算得到在相同外周期动荷载作用下两种模型的位移历时曲线。计算结果发现,两种位移历时曲线的总体形状、初始相位和振动频率均非常接近,振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反映出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范留明朱飞
关键词:动力机器基础动力有限元位移时程
基于近地表相分析的全局约束近地表建模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变化剧烈、结构复杂等特点,提出近地表相和近地表相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方法,在完成近地表相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控震源地震采集、近地表调查等所得到的多种地学数据,进行了近地表黏弹性参数反演并提出了拟微测井的概念,进而建立了高精度的极浅近地表层模型,最后结合地震波初至层析反演实现了各种地学数据及多种近地表建模方法之间宏观与微观的全局约束,建立了具有明确地质、地球物理意义的近地表模型。微测井和VSP数据标定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实际资料处理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该方法代表了目前近地表模型研究的一个方向,为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李卫忠刘连升范留明Saleh Maghlouth门少华
关键词:近地表反演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岩体结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黄润秋许模柴贺军陈剑平胡卸文巨能攀范留明黄国明周志东张倬元王士天
对坝区岩体结构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查明了坝区的主要构造体系,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及构造结构面的演化,以及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对结构面工程地质性状的影响。深入的研究了坝区岩体及夹层的风化特性,提出了岩体与错动带风化划分的标准。对...
关键词:
关键词:工程应用
台阶式泄水建筑物下平底消力池时均压强
2010年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台阶式泄水建筑物在3种坡度下平底消力池底板上的时均压强及其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时均压强最大值出现在水流冲击消力池底板处,位于xo/h=-0.17~1.8之间,压强水头的比值yp/hk最大可达5.4,其压强随泄槽坡度和流量的增加以及台阶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时均压强最小值出现在水流冲击处下游,位于xi/lj=0.09~0.58之间,以远驱水跃时压强最小,其值接近零,偶尔会出现很小的负值。
田嘉宁赵庆范留明
关键词:水工结构时均压强模型试验
一种获取场地卓越周期的精确解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场地卓越周期的精确解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场地土层参数;确定计算场地卓越周期的起始值、终止值和采样间隔;计算离散采样时间,获得时间序列;计算k=1时场地的传递矩阵,得到传递矩阵序列;计算k=1...
范留明王柳岩董立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