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捷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27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文学
  • 4篇德语
  • 3篇文化
  • 2篇当下
  • 2篇学者
  • 2篇语言
  • 2篇外国语
  • 2篇外语
  • 2篇文化交际
  • 2篇跨文化
  • 2篇跨文化交际
  • 2篇交际
  • 2篇国语
  • 2篇城市
  • 1篇德语文学
  • 1篇雕塑
  • 1篇都市
  • 1篇旋律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改革

机构

  • 2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4篇范捷平
  • 2篇李媛

传媒

  • 6篇德语人文研究
  • 5篇国际学术动态
  • 3篇外语与外语教...
  • 2篇外国文学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德语学习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杭州(生活品...
  • 1篇杭州(我们)
  • 1篇2011(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耶利内克与瓦尔泽的文学主体观被引量:1
2008年
耶利内克的互文和戏仿蕴含着自身没有企图的目的。在瓦尔泽的文本躯壳里,耶利内克延伸着瓦尔泽放弃文学主体的文学观,其手法是对叙述主体和主体意识的消解。耶利内克在《他不是他》中演绎了瓦尔泽这种文学主体的"涅磐":在主体掩蔽、主客体含混、梦幻和睡眠中确立现代文学的价值。
范捷平
关键词:耶利内克歇斯底里睡眠
身体行进中的文学书写——论罗伯特·瓦尔泽的散步诗学
2019年
福柯在其《论自我书写》一文中对古罗马和希腊哲学中的"书写技术"的文化本质进行了思辩,提出文学书写中以自我冥思、自我书写和自我身体练习为特征的"行为伦理诗学"(das Ethopoetische)现象,并讨论了书写与自我关照和自我反思关系。本文以罗伯特·瓦尔泽的"散步书写"为例,解读文学书写中的"记事书写"(hypomnêmata)现象,从而探索瓦尔泽"散步诗学"中蕴含的本真含义。
范捷平
关键词:文化技术
罗伯特·瓦尔泽《强盗》小说手稿中“Eros”情结
2019年
在《强盗》小说手稿中,罗伯特·瓦尔泽通过无目的性的隐性书写方式揭示了其Eros情结,瓦尔特·本雅明把这种情结部分归结于瓦尔泽瑞士农夫式的羞语症。借用列维纳斯“绝对他者”学说中的Eros和“女性”理论,我们可以解读《强盗》文本中“强盗”裸露、羞涩、暧昧和掩饰的悖论叙述方式,并从瓦尔泽喋喋不休的叙述曲调中进一步解读本雅明对瓦尔泽作品提出的“至爱源泉”问题。
范捷平
关键词:EROS女性列维纳斯
论瓦尔泽与卡夫卡的文学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本雅明认为,瓦尔泽和卡夫卡的文学主体都生存在一种“朦胧状态”下。本文以本雅明对瓦尔泽和卡夫卡文学文本批评为切入点,对瓦尔泽和卡夫卡文本中的“助手”族类的主体性进行分析,阐释其具有时代特征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捕捉性”,从而论证这两位现代派作家在主体观上的共同性。
范捷平
关键词:文学关系
国际视野中的德语作为外国语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2008年
2007年9月7日,浙江大学2007年“国际视野中的德语作为外国语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位代表汇聚一堂,使本次会议成为中国德语作为外国语言研究学术界空前的一次国际盛会。本次会议经过1年多的筹备,成立了由浙江大学、汉城大学、南京大学、里约热内卢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并得到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歌德学院的大力支持及德国博世和西门子公司的赞助。
范捷平
关键词:德语
文学仪式和面具的遮蔽功能——兼论异域文学中的“东方形象”被引量:6
2013年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之一是仪式化。文学目的在仪式的述行程式和符号象征中遭到蒙蔽,常用的蒙蔽手段则是大量地使用面具,"中国"和"中国人"作为面具一方面起到文学的陌生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方文学中的东方观。本文以德语现代文学中的德布林和瓦尔泽中国题材文学文本为例对文学仪式和面具的现代性问题进行揭蔽。
范捷平
关键词:仪式面具
“班雅曼塔学校”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辨考被引量:2
2004年
罗伯特·瓦尔泽的现代派小说《雅考伯·冯·贡腾》具有强烈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它集中体现在小说文学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错位上。这一现代文学手法形成了罗伯特·瓦尔泽的叙述文本在接受和阐释过程中的多义性和开放性。
范捷平
关键词:语言符号
当下和具体的“我们”
2011年
"生活与发展"是杭州打造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话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我们",这个话题首先涉及到"我"和"我们"的关系。杭州城市发展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个"我们"是具体的概念,"我们"中有一些富豪,有一些还比较贫困,比如外来务工者是不关心老年问题的。
范捷平
关键词:老年问题生命感悟精神家园城市雕塑
荒芜的语言——罗伯特·瓦尔泽小说《雅考伯·冯·贡腾》语言的文学性被引量:1
2003年
罗伯特·瓦尔泽的小说语言具有推衍和悖论的特点,"然即否"式的荒诞语言结构凸显了德语文学传统中的"浪漫主义诙谐"。这一文学语言特点不仅与他的精神分裂症气质密切相关,而且具有高度的抽象哲理性。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后现代文学一种"亚真实"的美学观。
范捷平
研究型大学的外语自主学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被引量:172
2004年
外语自主学习对研究型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对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意义重大,本文从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出发,对外语自主学习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展开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研究型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其在研究型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中的作用。
范捷平
关键词:建构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