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方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粒子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QCD因子化方法下_s→π^+π^-中湮没强度的探索
- 2006年
-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并采用具有质量的有效胶子传播子来消除端点发散,计算了纯湮没衰变 Bs→π+π-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并对该过程的CP破坏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为1.24×10-7,同时企鹅图对该过程起着主要贡献;Bs→π+π-过程中直接CP破坏参数Cππ估算为-0.05,混合CP破坏参数Sππ比较大,可达到0.18.该过程在未来的LHC-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被测量到的,通过对该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B介子无璨衰变的动力学机制和胶子的性质.
- 鲁公儒苏方杨亚东郝红军
- 关键词:QCD因子化分支比CP破坏
- B介子非轻无璨衰变■→π^+ π^-中湮灭强度的探索被引量:1
- 2005年
- 鲁公儒苏方郝红军
- 关键词:CP破坏
- 代非普适Z′模型下中性B_s介子混合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LHCb,Tevatron以及D0实验组关于中性Bs介子混合的最新实验结果,Γs12中有可能存在大的新物理贡献,本文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对Bs—ˉBs混合进行了研究.假定Z′玻色子不仅对非对角矩阵元Ms12有贡献,还考虑了由树图交换Z′玻色子所导致的b→sccˉ算符对非对角矩阵元Γs12的贡献.结果表明:在△Ms,φs和Bd→J/ψKS衰变的间接CP不对称这些物理可观测量的联合限制下,实验值asfs得不到解释.因此,在对非普适Z′模型假定下,不能同时对所有中性Bs介子混合观测量给出解释.伴随着LHCb以及未来的超级B工厂的运行,尤其是对CP不对称asfs的测量,期望这一问题将得到解答.
- 鲁公儒李新强李艳敏苏方
- 关键词:B介子
- J/Ψ衰变到重子对的研究
- 2006年
- 进一步考虑到本底形状对拟和结果的影响后,给出J/Ψ→Ξ--Ξ+的角分布α=0.52±0.26;利用BE-SII上已有的角分布结果对J/Ψ→Ξ--Ξ+,p-p,Λ-Λ,0Σ-Σ0的电形状因子GBE和磁形状因子GBM的比进行了研究,并与DM2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 鲁公儒马续波苏方
- 关键词:角分布J/Ψ衰变
- 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及新物理效应的唯象研究
- B介子非轻衰变在帮助我们理解标准模型的味结构、CP破坏的起源、强子衰变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寻找新物理存在的迹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应地,对B介子非轻衰变及其中的CP破坏的研究也就构成了当前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 苏方
- 关键词:B介子衰变CP破坏物理效应强子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