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涛 作品数:8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市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国家级星火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然科学总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 修济刚 郭大庆 胡平 韩世文 杨国宾 宋伟 张敬军 苗崇刚 母红旺 邢成起 彭岩 张莹 董贇 杜甫来 胡毅涛 《标准》是首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设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是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减轻地震人员伤亡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北京建立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中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防震减灾的需要,也是防御和减轻...关键词:关键词:地震 应急避难场所 通州台井下地电阻率测深初步分析 2022年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出现快速下降-折返的变化,变化形态、异常时长符合地电阻率孕震机理变化,但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地表大极距地电阻率孕震过程的变化幅度。因此,文章基于通州台地下电性结构和装置系统,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的探测深度。结果表明,当底层电性变化区域介质电阻率发生某种减小时,通州台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装置系统地电阻率观测值会下降,下降的幅度随着深部介质电阻率变化区域上界面向上的扩展而增大。相比地表观测,井下小极距电阻率观测能更显著地接收到深部电阻率变化信号,对孕震有更强的反映能力。 崔博闻 王同利 李然 胡毅涛 王丽红 李菊珍关键词:异常信号 映震 小营地震台防震减灾科普展厅 邹文卫 张晓南 王燕群 洪银屏 谭阳 王蕤 胡毅涛 孙海霞 项目是由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 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建在新建成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小营镇的海淀地震台内。展厅室内面积80.64平方米,项目共分为地震模拟小屋和互动展品两部分。 地震模拟小屋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地震小屋、运...关键词:关键词:地震 防震 减灾 通州地电阻率对唐山地区中强地震的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通州地表地电阻率在1976年唐山 M 7. 8地震前有明显前兆异常以及通州新建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在2020年古冶 M 5. 1地震和2021年滦州 M 4. 3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台站周边构造环境 、地震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州台地电阻率对唐山地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映震能力比较强。同时分析结果也显示在目前观测环境条件下,井下小 极距地电阻率再现了通州台地电阻率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具有较强地映震能力。 王同利 崔博闻 李然 王丽红 胡毅涛 邢海林 李经山关键词:中强地震 映震能力 北京市小营地震台防震减灾科普展厅 邹文卫 张晓南 王燕群 洪银屏 谭阳 王蕤 胡毅涛 孙海霞 项目是由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建在新建成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小营镇的海淀地震台内。展厅室内面积80.64平方米,项目共分为地震模拟小屋和互动展品两部分。地震模拟小屋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地震小屋、运动平台、...关键词:关键词:地震台 2020年7月12日唐山MS 5.1地震前通州台井下地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12 2020年 通州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于2019年11月完成建设,完成相关测试后于2020年投入实际观测。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前,地电阻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约从4月上旬开始NE和NW测道同步出现下降变化,6月中旬开始NW测道出现转折回升。EW测道同期存在一定的上升变化,但变化幅度约为NE测道幅度的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101°,与NE、NW和EW测道的夹角分别为70°、50°和10°。震前NE测道下降幅度最大,NW测道次之,EW测道变化幅度最小,符合实验结果和地震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 解滔 王同利 肖武军 胡毅涛 李然 卢军涿鹿4.3级地震前后应力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目前普遍接受的基于初动符号和振幅比的HASH方法,计算了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张渤带西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在获得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研究了涿鹿4.3级地震前后的应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震源机制解以正断型和走滑型为主,逆冲型次之,涿鹿4.3级地震后走滑型地震较震前略有上升,表明该区域的剪切作用增强;主压应力轴方位大致为NEE-SWW,主张应力轴为SSENNW向;涿鹿4.3级地震发生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低值边缘附近,发震时间也在一致性参数的低值时段。 孙小入 岳晓媛 刘金成 胡毅涛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现实需求和北京市科普宣传工作实际,提出了拓展宣传阵地的设想,并对将地震台站创建成科普教育基地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探究了基地型地震台站科普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对创新地震部门内部科普宣传工作,提升自身建设和服务社会能力等均具有积极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郭心 胡毅涛关键词:防震减灾 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