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波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学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30例影像学表现类似骨样骨瘤病变的鉴别诊断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提高骨样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与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较类似的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应力性骨折8例、骨皮质脓肿10例、骨母细胞瘤12例。结果 8例应力性骨折主要表现为增厚的骨皮质局部的不完全性骨折,且骨折线垂直于骨干长轴;10例骨皮质脓肿病灶形态多样,有4例病变边缘发现死骨,2例病灶MRI增强扫描,病灶周围有强化,病灶中央未见强化;12例骨母细胞瘤的病灶直径均大于2.0 cm。结论应力性骨折、骨皮质脓肿、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骨样骨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些病变都没有典型的瘤巢,发现典型瘤巢对于诊断骨样骨瘤十分重要。
- 肖林胡剑波吴泽文谭敬安
- 关键词: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
-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26
- 2008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7-80岁,中位年龄47.5岁,17例经X线及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股骨6例次,髂骨、胸椎各3例次,胫骨、肱骨、腰椎各2例次,骶骨、胸骨各1例次,长管骨发病占59%。(2)病灶数目:17例PLB中,1例多骨受累,其余均为单骨受累;(3)病变特征: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硬化,轻度骨膜反应,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结论(1)PL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须X线、CT及MRI结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2)PLB与其它骨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但全身症状轻、病灶骨质破坏轻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少强烈提示PLB诊断。
- 胡剑波陈焱君吴泽文肖林
- 关键词:原发性骨淋巴瘤影像表现骨肿瘤
- 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在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的医疗环境中,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医学诊断的"工具",随着其地位重要性的日益彰显,对中医院校学生的影像诊疗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日益重要,所以对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谈谈对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地位,使其成为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珍惜实习机会。
- 欧晓婷张延伟胡剑波郑春红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技术鉴别青年乳腺癌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青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青年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乳腺疾病的MRI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恶性病变42个,良性病变27个。比较青年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各种征象,包括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计算病变的早期强化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青年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清晰,强化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恶性病变多呈不规则形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或呈星芒状,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部分呈典型环形强化或填充型环形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Ⅲ型。早期强化率在青年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技术能满意地显示青年乳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诊断青年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 欧晓婷罗建东张延伟胡剑波
-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年龄19-52岁,平均29岁,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部6例,踝部6例,足部3例,手部3例。X线上病变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其内均未见明显钙化灶,15例可见邻近骨质的破坏。MRI上病变呈分叶状肿块,边缘欠清,T1WI呈等、低为主混杂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为主,高信号并存,所有病例均可见特征性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的低信号区域。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上有12例病变累及邻近骨髓,3例造成邻近骨皮质压迫性骨质吸收,3例邻近骨质未见异常。结论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其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很有价值。
- 肖林张延伟胡剑波欧晓婷
- 关键词: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
-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组在距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3D)重组图像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距骨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螺旋CT、MPR和3D重组。着重分析骨折线走行与关节面的关系,对关节面塌陷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3D重组、MPR对关节受累情况和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MPR和3D重组图像相结合,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徐荣秀胡剑波肖林王洪波
- 关键词:距骨骨折
- 12例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分析研究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发生在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及胫骨近端各1例。结果长骨皮质旁骨肉瘤X表现为紧贴骨皮质的分叶状外生肿块,4例显示肿块与骨皮质间透亮线。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见团状及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影。在MRI上,肿瘤T1WI加权呈低信号,T2WI加权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1WI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可见强化。CT、MRI均可显示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及对髓腔的侵犯,本组有4例髓腔受累,其中1例CT未显示。结论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MRI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肖林胡剑波吴泽文谭敬安
- 关键词:皮质旁骨肉瘤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
- 参数测量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 2012年
- 股骨髋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是一种可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活动度下降的疾病。该病由Ganz等[1]于2003年正式提出:髋关节即股骨和(或)髋臼解剖学非发育性异常,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引发股骨近端和髋臼边缘的异常碰撞。它好发于运动量较大的中青年人,容易导致早发性髋关节退行性变。
- 胡剑波沈娟娟肖林吴泽文陈焱君
- 关键词:撞击综合征股骨近端参数测量髋关节疼痛关节退行性变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骨嗜酸性肉芽肿(EGB)影像学表现与生物学行为相关性,提高对EGB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1例EGB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影像表现:早期病灶5例(16.1%),中期病灶23例(74.2%),晚期病灶3例(9.7%),病理所见:早期病灶3例(9.7%),中期病灶26例(83.9%),晚期病灶2例(6.4%)。结论EGB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过程有较一致的相对应关系,只是早期病理改变略早于X线表现,EGB影像学分期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王洪波胡剑波徐荣秀肖林
-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病理
-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X线与螺旋CT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42例跖跗关节脱位骨折患者,拍摄X线片后行螺旋CT扫描,并应用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对比分析其X线片及CT的影像表现。结果:CT显示194个跖跗骨骨折,X线仅显示82个;CT发现35个脱位,X线仅发现23个脱位。结论:螺旋CT在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诊断中较X线敏感,能发现X线无法显示的隐匿性骨折及细微脱位,应作为Lisfranc骨折脱位的常规检查方法。
- 胡剑波
- 关键词:跖跗关节骨折脱位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