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益林
- 作品数:68 被引量:5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苏鲁地体榴辉岩形成过程中流体活动的氧同位素制约被引量:8
- 1998年
- 对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榴辉岩及其共生片麻岩内部石英脉进行了氧同位素研究。石英脉及其寄主岩石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的石英与其他矿物之间达到了氧同位素平衡,计算得到的平衡温度分别为:石英脉660~840℃,榴辉岩595~725℃,片麻岩505~665℃。石英脉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7.5‰,与寄主岩石的δ^(18)O相似。指示变质流体与寄主岩石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同时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期间或之后只存在内部缓冲的流体流动。片麻岩的δ^(18)O值低达-4‰,与共生榴辉岩的δ^(18)O相似。因此,片麻岩和榴辉岩的原岩在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均出露过大陆地壳,可能一同遭受了古大气降水的热液蚀变作用。石英脉是在同位素平衡条件下从δ^(18)O分布不均一的变质流体中沉淀出来的,这种流体则是由热液蚀变的榴辉岩原岩经脱水作用而形成,因而其δ^(18)O值受寄主榴辉岩性质所控制。这些结果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期间变质流体在裂隙内部的有限流动提供了佐证。
- 郑永飞博斌龚冰肖益林魏春生李曙光
- 关键词:氧同位素流体流动苏鲁地体榴辉岩
-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期前和期后水岩相互作用的氢氧同位素证据被引量:6
- 1999年
- 对大别山东部超高压变质岩单矿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分析 ,得到榴辉岩的全岩δ18O值变化较大 ( -5‰~ +9‰ ) ,而其中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 ( -85‰~-70‰ ) .在石英与其它矿物之间存在氧同位素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现象 ,并且部分榴辉岩中出现绿辉石与石榴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倒转” .然而 ,较低的榴辉岩δ18O值 ( -5‰~ 1‰ )反映了其原岩的氧同位素特征 ,是由于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与大气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别 苏鲁造山带榴辉岩氧同位素不均一性的保存指示 ,引发前进变质作用的古板块俯冲是快速的 ,因而所伴随的变质流体流动为隧道式而不是弥散式 .退变质作用导致部分矿物之间出现氢氧同位素不平衡 ,但引起退变质反应的流体在稳定同位素组成上是内部缓冲的 ,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取决于寄主岩石的化学性质 .
- 郑永飞傅斌李一良肖益林龚冰
- 关键词:水-岩相互作用氢氧同位素超高压变质
- 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岩浆作用与成矿被引量:3
- 2017年
- 燕山期中国东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事件,探明其发生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以及矿床成因机制,对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格局转变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探索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岩浆作用与成矿机制:(1)下扬子和江南隆起区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研究;(2)中国东部燕山期成矿与不成矿埃达克岩及中-新生代玄武岩研究;(3)东秦岭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4)不同类型钼矿床的钼同位素研究;(5)中国中东部燕山期富碱侵入岩石/正长花岗岩研究。
- 黄方陈福坤杨晓勇闫峻肖益林秦礼萍谢建成黄建汪方跃沈骥邓江洪杨一增
- 关键词:岩浆作用成矿作用
-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P-T-t轨迹研究
- 肖益林
-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被引量:118
- 1997年
- 超高压变质锆石在高压变质及退变质期间可发生少量Pb的连续扩散丢失,它不会显著破坏其^(207)Pb/^(238)U和^(206)Pb/^(235)U年龄的一致性,但却使它们小于^(207)Pb/^(206)Pb年龄.不含继承组分且普通Pb含量低的变质锆石^(207)Pb/^(206)Pb年龄,可能更接近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报道了一组新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并给出峰期超高压变质时代为(228±2)Ma的结论.
- 李曙光李惠民陈移之肖益林刘德良
- 关键词: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岩锆石铀-铅年龄
- 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的熔/流体成分与地球化学分异被引量:18
- 2015年
- 板块俯冲是地球内部系统最为宏伟的地质过程,是实现地球表面-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大陆地壳生长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地壳的增生与消亡、火山和地震活动、地球表层物质循环、矿产资源分布、大陆造山运动、大陆的聚合及裂解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质过程,因此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大陆地壳能够俯冲进入地幔深度并大部分折返地表的发现,是俯冲带研究和板块构造理论的革命性进展.相较于俯冲洋壳,大陆地壳具有较冷、较干、较轻的特点,同时,俯冲陆壳与地幔相比具有更加不均一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同位素组成,因此在局部而言会对上覆大陆岩石圈和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结构、组成、变形和演化进程造成巨大影响.在大陆俯冲过程中,拆离的地壳碎块和岩片在俯冲隧道内受到构造剪切,促使其经历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产生各种流体和熔体.这些熔/流体的产生和演化在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俯冲过程中发生元素迁移、同位素分馏以及交代上覆地幔楔的不可或缺的介质.本文综合国际上近年来有关俯冲带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有关俯冲带流体和熔体的类型、存在条件、化学组成、熔体/流体-地幔相互作用的特点,同时对于与大陆俯冲带流体相关的特征性元素(Nb-Ta-V)迁移和最新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Li-Mg)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期望为中国读者较全面地认识板块俯冲过程中的熔/流体活动和元素迁移以及了解并运用Li和Mg同位素作为新兴的示踪手段提供一定帮助.
- 肖益林孙贺顾海欧黄建李王晔刘磊
- 关键词:大陆深俯冲壳幔相互作用元素分异同位素分馏
- 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1998年
- 简要介绍了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激光探针法的主要特点,并详细评述了激光探针分析在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某些矿物内部存在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构成氧同位素环带。与其他化学成分环带一样,矿物氧同位素环带也可以分为生长环带(包括次生加大的环带)和扩散环带两种。变质岩中石榴石经常保存有明显的生长环带,而矽卡岩中石榴石、变质花岗质岩石中锆石和蚀变花岗岩中石英等矿物均可以记录岩石形成早期的某些氧同位素特征。由于这种差异与岩石的形成环境有关,因此通过对矿物氧同位素组成的微区分析可揭示岩石的某些成因信息。在缓慢冷却的变质岩中,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环带常是扩散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确定岩石的冷却速率。通过对脉石英的激光探针分析,可以研究流体的流动机理。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微区分析为pTtf轨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而氧同位素示踪可用来解决流体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 肖益林傅斌郑永飞
- 关键词:激光探针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流动地幔矿物
- 北大别铙钹寨榴辉岩的多期变质与熔流体交代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铙钹寨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被认为是北大别地体下方岩石圈地幔的碎块,并随着三叠纪的华北和华南的大陆碰撞而一同经历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陆-陆碰撞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物质迁移、多期变质和熔流体交代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信息。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铙钹寨榴辉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环带、出溶结构和熔体包裹体研究,揭示出该岩体至少经历了三期变质事件,两期矿物出溶和两期熔体交代过程。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含金红石出溶体的石榴石核部+其内包裹的绿辉石,石榴石中金红石±磷灰石矿物出溶体和绿辉石包裹体中的金红石±石英±磷灰石出溶片晶指示该岩体确定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流体活动以高盐度的卤水±氮气的流体为主,峰期变质作用过程中无熔体活动痕迹。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Ⅱ期石榴石+紫苏辉石+基质具有出溶石英片晶结构的富Na单斜辉石,流体活动以CO2流体为主,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在折返初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之前存在一期小规模的硫化物熔体活动。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为透辉石+角闪石+长石,流体活动以低盐度水溶液为主,并伴随着一期壳源的硅酸盐熔体交代事件。根据矿物环带、出溶结构和熔体包裹体化学组合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出了该岩体较为完整的变质演化和熔-流体交代的P-T-t-E/F/M轨迹。
- 孙贺肖益林顾海欧王洋洋王晓霞
- 关键词:榴辉岩熔体包裹体
- 华北陆块东南缘蚌埠地区侏罗纪花岗岩中多种类型白云母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三叠纪华南俯冲陆壳已经延伸到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地区,而该地区的俯冲陆壳是否经历超高压变质仍存在诸多争议。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地区的侏罗纪花岗岩--荆山岩体中的暗色残留体、主体花岗岩以及细晶岩脉中的白云母进行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荆山残留体和主体花岗岩中白云母颗粒较大且相对于一般花岗岩中原生的、次生的白云母具有较高的Si、Fe+Mg原子数和较低的Al原子数。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残留体和主体花岗岩中大颗粒白云母也具有相似的铝原子桥氧键(Al,O(br))的拉曼位移(421 cm-1),低于经历超高压的黄镇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的原子数和铝原子桥氧键的拉曼位移,而高于本研究中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奥地利Spail片岩中的白云母。残留体和花岗岩中大颗粒白云母的主量元素和拉曼位移特征指示其为变质成因的多硅白云母。因此,可以利用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来指示花岗岩形成的压力,并且确定荆山花岗岩发生部分熔融的压力为1.0~1.3 GPa。荆山花岗岩的源岩为华南深俯冲的陆壳碎片,华南板块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深度为33~45 km,相当于华北克拉通中下地壳深度。
- 吴天昊徐丽娟肖益林刘盛遨
- 关键词:白云母多硅白云母
-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被引量:46
- 2009年
-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剂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从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要点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着重介绍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保存生物标志和生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最后对未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 孙贺肖益林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变质岩矿床成因生物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