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小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机械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铸
  • 3篇钨丝
  • 3篇结合面
  • 3篇抗拉
  • 3篇抗拉强度
  • 2篇弹塑性接触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法
  • 2篇受压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微凸体
  • 2篇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变形
  • 1篇导轨
  • 1篇镀层
  • 1篇形貌特征
  • 1篇有限元方法
  • 1篇元方法
  • 1篇圆柱

机构

  • 6篇南京工业大学
  • 6篇无锡职业技术...
  • 1篇江苏省特种设...

作者

  • 10篇缪小梅
  • 6篇黄筱调
  • 3篇钱王欢
  • 3篇秦丰
  • 1篇乐晓东
  • 1篇袁鸿

传媒

  • 3篇组合机床与自...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合面卸载分形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以及微凸体的卸载模型,建立了结合面的分形卸载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弹性以及弹塑性微凸体的卸载。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揭示了卸载过程中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接触压力与干涉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卸载过程与加载过程的不同。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卸载过程是弹性的,且卸载过程取决于加载过程的最终状态。卸载过程中,接触面积和载荷是干涉量的函数。卸载开始时,接触面积和接触载荷都急剧减小,并且小于加载时的值。随着卸载量的增加,接触面积很快超过了加载时的接触面积,而接触载荷在很大范围内都远小于加载时的接触载荷。在整个干涉量区间内,接触压力都远小于卸载时的接触压力。
缪小梅黄筱调
关键词:结合面
基于有限元法的磨削表面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被引量:4
2015年
磨削表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表面微凸体可以近似地用圆柱体来模拟。建立了弹塑性微凸体接触的有限元对称模型,分析了接触面积、硬度和接触力与干涉量的关系,并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公式的拟合。结果表明:弹塑性接触阶段微凸体的等效硬度随着接触几何变化而改变,而不是材料的常数。拟合得到的模型在弹性和弹塑性接触区域是连续的。除了在刚达到弹塑性变形的极小区间内,拟合公式与有限元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各向异性表面的微凸体的接触特性模拟中,为磨削表面接触特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缪小梅黄筱调
关键词:弹塑性接触
车削表面的形貌特征及法向接触特性研究
2019年
对车削表面微观形貌进行测量和分析,验证了车削表面的分形特性。基于测量数据对车削表面的表面支承长度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和位移传感器对表面的法向接触载荷和位移量进行测量,并对接触载荷与支承长度率的关系及法向接触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削表面是各向异性且不完全分形的。表面接触载荷和支承长度率的变化趋势是近似的。表面的接触刚度是随着干涉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且增加速度由快到慢并最终趋向于恒定值。研究结果为预测车削结合面的动静态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缪小梅乐晓东
关键词:车削表面微观形貌接触特性
超声辅助电铸钨丝–镍复合层的微观结构和抗拉强度被引量:4
2016年
在钨丝–镍的复合电铸过程中施加超声辅助,以改善复合电铸层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抗拉强度。电铸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400 g/L,氯化镍15 g/L,硼酸30 g/L,p H=4.5,温度43°C,电流密度4 A/dm^2,超声波频率100 k Hz,超声波功率120 W。研究了超声波辅助对钨丝–镍复合电铸层表面形貌、断口形貌、结晶取向、晶粒尺寸等微观结构及其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空化伴随的微射流和冲击波能够有效避免复合电铸层表面孔隙的形成,显著细化晶粒,减少内部空洞。超声波的应用改变了镍晶体的生长方式,显著提高了(200)面的择优程度。超声条件下获得的钨丝–镍复合电铸层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当钨丝体积分数为50%时,超声辅助下所得复合电铸层的抗拉强度为1 502 MPa,比无超声条件下的复合电铸层高13.8%。
钱王欢秦丰缪小梅
关键词:钨丝复合镀层电铸微观结构抗拉强度
包含几何误差的机械结合面法向刚度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对包含几何误差的机械结合面进行离散化,离散后的微表面的基准平面高度满足结合面几何误差分布。每个微表面内,微凸体的高度只受粗糙度的影响。基于接触理论建立了微表面的法向刚度模型,通过对微表面模型集成获得了结合面的法向刚度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揭示了结合面法向刚度与间隙的非线性关系,几何误差的幅值和波长对法向刚度的影响以及非线性刚度对结合面振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法向刚度随着间隙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几何误差会导致结合面宏观上的局部接触和应力集中;在相同干涉量下,法向刚度随着几何误差幅值的增加而增加,但与结合面的波长没有关系;非线性刚度会导致结合面固有频率的下降和振动位移的不对称。
缪小梅黄筱调
关键词:机械结合面法向刚度
柔性受压对钨丝-镍复合电铸层微观结构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在钨丝增强镍的电铸制造过程中,利用柔性压紧轮补充电沉积区域的电铸液,并摩擦与挤压复合电铸层,以提高钨丝-镍复合电铸层的抗拉强度。研究柔性受压条件对复合电铸层表面形貌、断口形貌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压紧轮对复合电铸层的摩擦与挤压作用显著减少表面孔隙并细化晶粒;其输送电铸液的作用能够防止复合电铸层内部出现空洞;柔性受压条件对复合电铸层抗拉强度的提升效果随着钨丝体积分数的增加而越发显著,当钨丝体积分数为50%时,抗拉强度提升18%,达到1558 MPa。
钱王欢缪小梅秦丰
关键词:电铸抗拉强度钨丝
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了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值仿真,直观揭示了接触载荷与实际接触面积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弹塑性变形对结合面接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触载荷随着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同样的接触面积下,接触载荷随着分形粗糙度系数G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分形维数D变化的规律比较复杂。弹塑性接触面积占总接触面积的比例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加而略微减小,同时随着G的增加而增加。弹塑性接触面积所占比例与D的关系是复杂的。弹塑性接触载荷不可忽略,弹塑性载荷占总载荷的比例与粗糙度系数及接触面积无关,只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忽略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时,接触载荷会略大于考虑弹塑性接触时的结果,误差在5%~60%之间,误差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
缪小梅黄筱调袁鸿
关键词:结合面微凸体弹塑性变形仿真
磨削导轨表面的分形接触模型
2016年
导轨是机床最重要的结合面之一,其接触特性对机床的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磨削形成的导轨表面形貌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现有的分形理论无法对其接触特性进行预测。通过对磨削导轨表面的微观形貌的测量,提取了表面的分形参数及微凸体的分布函数。基于分形理论、修正的分形微凸体模型(ME模型)以及圆柱微凸体的接触模型,建立了磨削导轨表面的分形接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克服了MB中不现实的微凸体变形模式以及不适用于各向异性表面的缺陷。结果表明,磨削表面接触载荷和接触面积呈近似的线性关系,表面的刚度随着干涉量的增加而增加。
缪小梅黄筱调
关键词:各向异性
基于有限元法的粗糙表面单峰接触模型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了弹塑性单峰接触有限元轴对称模型,分析了接触面积、硬度和接触力与干涉量的关系,并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公式的拟合。结果表明:弹塑性接触阶段材料的硬度随着接触几何变化而改变,而不是材料的常数,这与其他的研究是截然不同的。拟合得到的模型在弹性和弹塑性接触区域是连续的,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度的情况,将该研究结果代入到Greenwood-Williamson(GW)模型,可以在综合考虑表面弹塑性变形的前提下求解粗糙表面的接触问题。
缪小梅黄筱调
关键词: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方法
柔性受压电铸新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柔性受压电铸技术,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柔性受压的作用机理,并通过钨丝增强镍的电铸试验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柔性压紧轮对复合电铸层的摩擦与挤压作用可以有效去除复合电铸层表面的吸附气泡,获得表面无缺陷的复合电铸层;柔性压紧轮能够不断补充电沉积区域的电铸液,防止复合电铸层内部出现空洞,并能提高极限电流密度,显著细化晶粒;柔性受压条件下获得的复合电铸层具有更高的强度,当钨丝体积分数为50%时,制得的钨丝-镍复合电铸层强度达到1597MPa,提升了21%。
钱王欢秦丰缪小梅
关键词:电铸抗拉强度钨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