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亚萍
- 作品数:4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Hydrus-1D软件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0
- 2013年
- 以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水流、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再生水连续灌溉入渗过程中水流在包气带中的运动,并以再生水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菲为研究对象,模拟其随灌溉水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衰减反应过程,结合MapGIS6.7,将Hydrus-1D的点模拟结果应用于大面积、区域性的污染评价,通过与研究区地下水萘、菲的背景值进行对比,分级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经过50年连续灌溉后,再生水灌区整体地下水萘、菲污染风险较低,萘的污染风险高于菲,灌区内高污染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凤港减河、红旗干渠与凤官沟交汇处以及东风干渠、永乐河与通大边沟之间.
- 李玮何江涛刘丽雅高鹏纪亚萍
- 关键词:再生水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HYDRUS-1D多环芳烃
- 再生水中典型PAHs垂向迁移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究在模拟灌溉条件下,再生水中典型多环芳烃的迁移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土柱模拟试验,以再生水中多环芳烃萘、菲、芘为对象,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典型土壤为试验介质,对再生水连续灌溉时多环芳烃的迁移情况以及土柱出水中DOM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实际土壤介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不能单纯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很好地描述,组成复杂的介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增强,萘的实际阻滞因子超过理论值约7倍;多环芳烃在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存在界面效应,土壤有机碳含量差距越大,界面效应越明显;孔隙水流速以及孔隙尺寸增大,会造成固相上多环芳烃的解吸,发生二次迁移。微生物活动能促进多环芳烃的迁移。[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基于地下水质量安全的再生水灌溉模式的提出奠定基础。
- 纪亚萍何江涛李玮杨蕾王红娜乔肖翠高鹏
- 关键词:再生水多环芳烃迁移DOM
- 再生水中典型多环芳烃在包气带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研究
- 再生水灌溉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再生水中含有多种对环境有害的元素,因此再生水灌溉利用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北京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萘、菲、芘为...
- 纪亚萍
- 关键词:再生水多环芳烃迁移DOMHYDRUS-1D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地下水多环芳烃污染风险评估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研究污染物随再生水进入地下环境后其迁移衰减情况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以Multi-cell模型为基础,结合污染物质量守恒、在水土中吸附再分配、生物降解等机理,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构建了计算污染物随水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衰减一维模型,并以北京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以再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和菲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钻孔资料及灌溉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资料,应用该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续灌溉后,通州大兴大部分地区进入潜水含水层的萘、菲浓度较低,整体污染风险较低,仅在通州区潞城镇等个别地区萘、菲浓度较高,应引起重视;由于大兴区整体包气带较厚,其污染风险低于通州区。土壤粘土层是萘、菲积累的主要层位,其吸附容量远大于细砂等粗颗粒介质,在土壤表层低环多环芳烃迁移性更强。应用这一模型,能够较为宏观地掌握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不同区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菲的污染风险差异。
- 李玮何江涛马文洁纪亚萍
- 关键词:多环芳烃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