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明军

作品数:52 被引量:3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内膜
  • 18篇宫内
  • 18篇宫内膜
  • 17篇子宫
  • 16篇子宫内膜
  • 11篇异位症
  • 11篇细胞
  • 9篇子宫内膜异位
  • 9篇内膜异位症
  • 8篇子宫内膜异位...
  • 7篇卵巢
  • 6篇中药
  • 6篇小鼠
  • 5篇基因
  • 5篇激素
  • 5篇宫颈
  • 5篇干细胞
  • 4篇蛋白
  • 4篇压力性
  • 4篇压力性尿失禁

机构

  • 38篇复旦大学
  • 16篇上海市嘉定区...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生物信息...

作者

  • 52篇程明军
  • 23篇徐丛剑
  • 12篇曹云桂
  • 12篇张晓燕
  • 7篇俞而慨
  • 7篇康玉
  • 6篇邓娟
  • 6篇邹琴娣
  • 6篇黄宇婷
  • 5篇张雯碧
  • 5篇王宜生
  • 5篇黄健
  • 4篇李芳
  • 4篇唐江萍
  • 4篇李大金
  • 3篇徐从剑
  • 3篇朱梅娟
  • 3篇华克勤
  • 3篇陆佳琦
  • 3篇曹锐

传媒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癌细胞株SKOV3可塑性形成拟态血管的体内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检测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移植裸鼠腹腔成瘤后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和分子塑形的改变。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SKOV3细胞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接种裸鼠腹腔成瘤后,苏木精-伊红染色、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肿瘤原代培养后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流式细胞仪、RT-PCR等技术检测SKOV3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标记CD31等。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证实SK- OV3细胞裸鼠腹腔内成瘤后形成了血管生成拟态,即SKOV3细胞在没有宿主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下,形成特有的腔隙样管道,内有红细胞衬覆。在原代培养的SKOV3细胞,用免疫荧光化学、RT-PCR检测显示SKOV3细胞表达CD3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表达CD31、Ⅷ因子,而不表达VEGF。结论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在体内能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具有可塑性,可在体内形成血管生成拟态。
苏敏丰有吉尧良清程明军徐丛剑黄妍赵宇清竺鹏飞
关键词: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原代培养裸鼠
丹那唑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抑制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丹那唑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作用。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n=20),其中丹那唑组(n=10)给予丹那唑灌胃,对照组(n=10)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另设空白组(n=5)处理方法同对照组。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的黏附因子ICAM-1、CD44进行检测。结果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丹那唑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那唑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值均<0.001),而丹那唑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丹那唑组CD44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以2-△△Ct计算CD44I、CAM-1 mRNA表达量(空白组为1),对照组、丹那唑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6.34、3.43倍;对照组、丹那唑组的ICAM-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53、1.12倍。结论丹那唑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黏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主要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达到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而实现的。
俞而慨程明军张晓燕黄宇婷邹琴娣徐丛剑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ICAM-1CD44丹那唑
尼古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8分泌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尼古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巨噬细胞(MΦ)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12例内异症患者腹腔MФ,将终浓度分别为1、10、100、200μmol/L的尼古丁和终浓度为1nmol/L的雌二醇单独或共同加入细胞培养板,半小时内加入脂多糖(LPS)刺激,观察6、12、24、48、72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腹腔MΦ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尼古丁在1~ 200μmol/L范围内,能抑制内异症患者腹腔MΦ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分泌(P<0.01).尼古丁浓度在100~200μmol/L范围内,能抑制IL-8的水平(P<0.01).尼古丁还能显著降低雌激素存在时TNF-α和IL-8的水平(P<0.01).结论:尼古丁能抑制内异症患者腹腔MΦ炎性因子的分泌,可能部分解释吸烟妇女内异症发病率低的原因,也可能为研究内异症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黄倩程明军俞而慨徐丛剑
关键词:尼古丁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8
一种自发淋巴高转移性人卵巢癌细胞系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发淋巴高转移性人卵巢癌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以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ATCC编号:HTB-77,)为亲本细胞,通过BALB/c裸小鼠腹腔注射、腹膜后淋...
康玉徐从剑罗建明程明军黄以萍丛青武欣张晓燕吴志勇黄宇婷张雯碧王宜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9年
徐丛剑程明军黄宇婷张雯碧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干细胞
人绒毛膜癌鼠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建立1种较为符合临床特征的人绒毛膜癌(绒癌)肺转移动物模型,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索成功建立模型的合适的细胞浓度、细胞数量.方法 将40只5~6周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人绒癌细胞系JEG-3分别以1×10^7个细胞/ml×0.1 ml(A组)、5×10^6个细胞/ml×0.2 ml(B组)、1×10^6个细胞/ml×0.1 ml(C组)注入SCID小鼠尾静脉,另设对照组.接种后每3天观察1次小鼠状态,称量1次小鼠的体质量,绘制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当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用小动物成像CT(Micro CT)系统检查肺部有无转移灶、转移灶数目及大小.Micro CT检查后,解剖SCID小鼠,取肺部转移灶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行病理取材,HE染色、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的表达情况;原代培养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β-hCG的表达情况,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组小鼠接种时全部死亡;C组接种时死亡2只,存活的8只在(30.0±2.0)d时,处于濒死状态,进行解剖未发现肺转移灶.B组接种时死亡3只,存活的7只在(18.0±2.0)d时,处于濒死状态;Micro CT检查,肺转移率为5/7,肺转移灶直径1.5~3.5 mm;病理检查证实为绒癌.原代培养的细胞行人绒癌标志物β-hOG染色,呈阳性表达;原代培养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单体、三体和多体人源性染色体,细胞染色体数目19~128条,染色体众数为70~79条,符合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特征.结论 通过尾静脉注射JEG-3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绒癌SCID小鼠肺转移模型,5×10^6个细胞/ml×0.2 ml为建立模型的较为合适的细胞浓度及容积.
郑井红陆佳琦程明军徐丛剑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绒毛膜癌
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皮下瘤和宫腔原位移植瘤模型,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注射于8只雌性裸大鼠皮下,2周后处死2只成瘤裸大鼠,将皮下瘤修剪成2mm3的组织块移植入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左侧子宫内。4周后牺牲10只裸大鼠,取出左侧子宫。通过巨检、镜检、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等初步观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8只雌性裸大鼠皮下均成瘤,10只雌性裸大鼠中7只左侧子宫内成瘤,免疫组化证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皮下瘤均有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早期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的S期细胞含量为37.83%。结论:人子宫内膜癌裸大鼠皮下瘤和宫腔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和新型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徐洁程明军周文江徐丛剑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IGF-1基因及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IGF-1基因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影响,探索对该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0只SD雌鼠水囊阴道扩张法建模,从185只成功模型中随机选取148只并分为5组,分别进行IGF-1基因治疗、氨哮素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空质粒载体注射和未治疗,另选未建模大鼠20只作为空白对照,各组分别于治疗后1、21、42和63 d进行尿动力学检测、血清生化指标(LDH,CK)检测等,并在光镜下观察耻尾肌肌纤维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21 d时,无论是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力还是收缩力/肌重比,IGF-1组、电刺激组治疗效果更佳;而IGF-1组与电刺激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GF-1基因治疗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等其他组。
黄健程明军陈义松丁景新华克勤
关键词:IGF-1基因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体外实验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SCs和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并鉴定,将BMSCs与ESCs共培养,并补充生长因子(TGF-β10ng/ml,EGF10ng/ml,PDGF-BB10ng/ml)和雌激素(17-β-雌二醇1×10-7mol/L),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分化的BMSCs是否表达上皮细胞特异标记角蛋白。结果:小鼠BMSCs增殖潜能强,呈克隆性生长,其表面标记Sca-1,CD117,CD29,CD34表达率分别为5.36%,2.41%,2.63%,0.68%。小鼠ESCs特异标记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阴性。小鼠BMSCs与ESCs共培养5天后大部分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向上皮样细胞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的BMSCs表达角蛋白。结论:小鼠BMSCs在ESC分泌和外源性因素诱导下可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生长因子和雌激素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雯碧程明军徐丛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的干细胞学说被引量:5
2008年
黄宇婷程明军徐丛剑
关键词:干细胞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