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盖雪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胶质瘤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4篇恶性
  • 3篇照射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亚临床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裸小鼠
  • 2篇恶性脑胶质瘤
  • 2篇恶性肿瘤
  • 2篇分割照射
  • 2篇干细胞
  • 1篇单次
  • 1篇单次照射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盖雪
  • 2篇高黎
  • 2篇石惠珍
  • 2篇杨伟志
  • 1篇宋丽京
  • 1篇徐凤琳
  • 1篇王建云
  • 1篇杨伟志
  • 1篇王冕荣
  • 1篇李冬梅
  • 1篇张延旭
  • 1篇贾锦文
  • 1篇张义
  • 1篇许新
  • 1篇赵立群
  • 1篇蒋恒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分割方案对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分割照射的优化方案。方法采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为实验模型进行不同总剂量(40、60Gy)、不同分割方案(200cGy5次/周、160cG;y2次/d、300cGy5次/周和400cGy3次/周)及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照射。观察指标为成瘤率、肿瘤复发时间及肿瘤基底最大径,总观察时间为24周。结果总剂量40Gy时大分割组近期疗效较好(400cGy3次/周疗程结束时成瘤率为0),无论采用何种分割方案均未能阻断肿瘤持续生长。总剂量60Gy时常规分割的控制效果最差(成瘤率为100%),超分割方案的效果相对最好(远期控制为25%),其次为300cGyS次/周(远期控制为12.5%),400cGy3次/周相对较差(近期控制较远期好)。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60Gy照射无改善作用。结论对控制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常规分割模式尚不是一个优化方案,超分割160cG;y2次/d和300cGy5次/周是相对优化方案。
许新杨伟志高黎盖雪石惠珍宋丽京
关键词:肿瘤移植裸小鼠分割照射
脑胶质瘤不同照射方案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不同分割模式照射后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加深对人脑胶质瘤放射反应生物学特性认识,为临床设计照射计划、制定合理分次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BT325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进行单次10、20、30、40、60 Gy照射和2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3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3 Gy每周5次每天照射、4 Gy每周3次隔天照射,总剂量分别为125、114、126、112 Gy.用肿瘤生长曲线评价剂量效应关系并测定肿瘤体积倍增时间.取贴壁生长的指数生长期BT325细胞,用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倍增时间,细胞克隆形成分析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照射剂量为0、1、2、4、6、8、10 Gy)计算曲线参数值,彗星分析法测定DNA单链断裂半修复时间(T1/2).结果 单次照射各剂量点均不能有效控制肿瘤.2 Gy5次/周和3 Gy3次/周治疗方案对人脑胶质瘤实体瘤也无明显治疗效果.增加分次剂量可使脑胶质瘤实体肿瘤有较明显的消退,其中4 Gy3次/周方案好于其他方案但仍未能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表明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不理想.各项生物学参数的测定结果:BT325细胞倍增时间为30.16 h,裸小鼠移植瘤肿瘤倍增时间为43 d;细胞存活曲线LQ模型拟合的α=0.360 Gy-1、β=0.057 Gy-2,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的D0=1.394 Gy、Dq=2.127 Gy、SF2=0.714;5 Gy照射DNA单链断裂的T1/2=9.999 min.结论 本实验从实证实验角度印证了临床上脑胶质瘤是一种放射耐受性较高的肿瘤的看法.研究结果提示增高分割剂量有可能提高肿瘤的近期疗效(使肿瘤消退率增加),但如何提高对肿瘤干细胞的控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各项生物学参数测定结果提示脑胶质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较差.
盖雪杨伟志高黎蒋恒王冕荣石惠珍
关键词:分次照射单次照射
脑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脑原发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依据WHO分级;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放疗及放化疗是提高脑胶质瘤生存期的重要手段。低分级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好,生存期较长;而高分级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只能以月来描述。脑胶质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而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是胶质瘤干细胞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脑胶质瘤干细胞的鉴别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笔者综述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盖雪杨伟志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脑胶质瘤原发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生存期手术切除
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技术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大小和性质。方法选择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从而评估淋巴结的性质。结果转移性肿大的淋巴结强化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注入造影剂后3 min;炎性淋巴结肿大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1 min;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明确强化峰值出现。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技术能准确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状态,此方法安全无创,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和放射野的确定提供依据。
张义王建云李冬梅张延旭盖雪贾锦文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恶性肿瘤
基于MSCT灌注参数的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3年
目的:探究基于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380例NSCLC患者作为建模组,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159例,未转移患者221例;另于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多中心选取120例NSCLC患者作为验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MSCT灌注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一致性与诊断效能,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OR=0.730,95%CI=0.567~0.941)、肿瘤直径(OR=12.195,95%CI=3.145~47.289)、肿瘤同侧纵隔淋巴结短径(OR=14.125,95%CI=2.857~69.832)、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OR=9.814,95%CI=2.415~39.882)、病灶区域血流量(BF)(OR=11.348,95%CI=3.074~41.892)、血容量(BV)(OR=11.456,95%CI=2.895~45.337)、平均通过时间(MTT)(OR=0.456,95%CI=0.274~0.759)、表面通透性(PS)(OR=10.475,95%CI=2.419~45.363)是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921、0.918;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精准度;应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效率,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95%CI=0.942~0.978),验证组AUC为0.950(95%CI=0.934~0.991)。结论:基于MSCT灌注参数构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良好,可实现对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个体化评估。
王东徐凤琳于小涵盖雪郝春晓赵立群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SCT灌注成像
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分割照射方案照射后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的成瘤率差别及肿瘤生长情况,筛选合理适用的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的优化方案,为临床更好地开展...
盖雪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分割照射术后放疗分子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