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旭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污染
  • 6篇水环境
  • 3篇水环境容量
  • 3篇钱塘江流域
  • 3篇空气质量
  • 3篇环境容量
  • 3篇大气污染
  • 2篇应急
  • 2篇污染物
  • 2篇夏季
  • 2篇空气质量预报
  • 2篇环境空气
  • 2篇环境空气质量
  • 2篇管控
  • 2篇G20峰会
  • 2篇长三角
  • 2篇长三角区域
  • 2篇臭氧
  • 2篇大气污染物
  • 1篇氮氧化物

机构

  • 19篇浙江省环境监...
  • 4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南京创蓝科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杭州市环境保...
  • 1篇浙江省环境保...
  • 1篇嘉兴市环境保...
  • 1篇无锡中科光电...
  • 1篇浙江环科环境...

作者

  • 20篇田旭东
  • 6篇王晓元
  • 4篇姚德飞
  • 4篇汪小泉
  • 4篇江飞
  • 3篇邵卫伟
  • 2篇陈英旭
  • 2篇尤爱菊
  • 2篇方晓波
  • 2篇朱军政
  • 2篇张建英
  • 2篇周德荣
  • 2篇鞠伟伟
  • 2篇李健军
  • 2篇俞洁
  • 2篇张全
  • 2篇徐达
  • 1篇徐向阳
  • 1篇赵熠琳
  • 1篇郭磊

传媒

  • 7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节能与环保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中原经济区环...

年份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嘉善夏季典型时段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被引量:36
2017年
2016年8—9月对长三角南部区域嘉善的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臭氧生成控制敏感性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总平均值为27.3×10-9,表现为烷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烯烃>炔烃;VOCs浓度变化较大,早晚出现峰值,与风速呈负相关的关系,与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表现为芳香烃>烯烃>烷烃>含氧有机物>卤代烃>炔烃。甲苯等10种物质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达到63%。夏季典型时段臭氧生成对VOCs较敏感,属于VOCs控制区。观测期间测得对VOCs浓度贡献较大的物种来源于溶剂涂料和工业排放。
邹巧莉孙鑫田旭东唐倩宋清川徐达金玲玲
关键词:VOCS敏感性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中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水环境容量分配是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重点。针对当前水环境容量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研究区域污染负荷和各水质控制点的响应关系,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实际需求,采用线性规划法建立了满足科学性、公平性和经济性的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优化分配方法。以浙江省龙游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建立的优化分配方法对其区域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分配。结果显示,所分配的水环境容量满足了各区域发展需求,表征分配公平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水环境容量分配合理性指数(TCRI)达到了0.93。
田旭东姜斌彤俞洁邵卫伟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
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陈英旭徐向阳张建英汪小泉王亚红楼莉萍王飞儿何晓芸田旭东黄志珍方晓波朱军政陶星名郭磊尤爱菊陈渊庞晓露何晓丽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母亲河,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局部水质恶化,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为此,浙江省政府于2005年设立了“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的课题。课题...
关键词:
关键词:水环境钱塘江流域生态安全环境承载力
嘉兴地区夏、冬季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0年夏、冬季在嘉兴及周边地区与高校及研究所进行了2次联合监测,常规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嘉兴及周边区域呈现高浓度细粒子和高氧化性大气的复合污染特征,监测期间嘉兴地区SO2、NO2、PM10、PM2...
鞠伟伟王晓元邵卫伟田旭东沈叶民
关键词: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物数据处理夏季
文献传递
浙江金华秋季干气溶胶中主要化学组分的消光贡献解析被引量:3
2017年
造成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高浓度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为了深入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的消光来源,本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率气溶胶观测仪器获得了浙江金华秋季PM1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及干气溶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演变情况.结合有机气溶胶正矩阵因子解析模型(PMF)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拟合优度很高(R2=0.977)的细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与干气溶胶消光系数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消光贡献最大的是硫酸铵,贡献率为35.1%;其次是硝酸铵,贡献率为26.7%;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BBOA)、黑碳(BC)及氯化铵的消光贡献率分别为14.3%、11.2%、8.7%、4.0%.在一些特定污染时段,BBOA具有最大的消光贡献,是导致此时大气能见度大幅度衰减的首要因子.
陈雯廷黄晓锋田旭东朱乔兰紫娟何凌燕
关键词:PM1有机气溶胶消光
对比分析法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通过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实际案例,从实时监测、污染源、大气条件以及数值预报模拟4个方面阐述了对比分析法在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帮助预报员比较类似污染源排放条件下的大气条件变化或者类似大气条件下的污染源变化,以便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时间同比、空间比较和大气条件对比的分析方法,能够判断在类似污染源排放和相似大气条件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重污染发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水平传输影响等;采用污染源变化对比分析法,能够获得在类似大气条件下,污染源排放的减少或剧增对主要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程度;通过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对比分析,能够获得在类似的污染源排放条件下,大气环流形势的稳定程度和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对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对比分析法是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持续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供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员开展辖区空气质量预报时参考。
刘冰赵熠琳丁俊男汪巍王晓彦李健军田旭东徐圣辰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
钱塘江河口段水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2
2010年
系统地分析了2001—2008年钱塘江河口段干流地表水、海水及两岸平原河网地表水的水质变迁与现状。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段干流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大部分河段仍未达到《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要求,主要的超标项目为NH4+-N和TP,其次为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并且DO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干流海水水质总体较差,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两岸平原河网大部分河段水质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或劣于GB3838—2002Ⅴ类。为保障钱塘江河口段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关的水环境保护对策。
尤爱菊朱军政田旭东辛方勇施祺平
关键词:河口段地表水平原河网水质
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效果评估被引量:8
2020年
为评估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方案的效果,依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15年长三角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设计了3级减排方案,利用本地化的WRF-CMAQ模式对长三角区域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并评估了各减排方案的效果.结果显示:①如各城市单独进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 2.5)分别降低0~7.2、0~20.6和0.1~34.8μg m^3,降幅分别为0~11.7%、0~19.5%和0.2%~28.0%,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未见明显上升.②如进行区域协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5~10.0、2.7~30.2和4.3~51.8μg m^3,降幅分别为1.8%~12.8%、9.3%~23.5%和14.7%~37.0%.对于多数城市,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比单独减排效果显著,其中舟山市、连云港市和常州市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最突出.在三级减排方案下的区域协同减排会使空气质量优良率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从6个升至10个,中度以上污染城市从12个降至2个.③工业源减排是应急减排的重点,其减排效果可占整体减排效果的50.0%~93.0%.研究显示,要在重污染期间达到较好的减排效果,需要进行区域协同减排,但针对不同城市需要协同进行污染控制的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为实现精准管控,未来在开展重污染应急区域协同控制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同控制关系的预测.
王晓元江飞徐圣辰田旭东姚德飞
关键词:PM2.5减排方案协同减排
嘉兴市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和气溶胶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和气溶胶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分别使用SHARP-5030监测仪、热电EMS系统、气溶胶化学成分在线监测仪(ACSM)和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WPS)对嘉兴市2015年5月1~31日PM、污染气体、PM_(1.0)中化学组分和10 nm^10μm气溶胶数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嘉兴市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2.8和37.2μg·m^(-3)、10.3μg·m^(-3)、38.1μg·m^(-3)、92.1μg·m^(-3)和1.2 mg·m^(-3).PM_(1.0)中OA、SO_2-4、NO-3、NH_4^+和Cl-的平均浓度为2.18、1.24、0.87、0.63和0.08μg·m^(-3).数浓度主要集中在爱根核模态(20~100 nm),浓度为12 411.2 cm^(-3),其次是核模态(10~20 nm),浓度为4 946.6 cm^(-3).不同天气过程中PM和污染气体的浓度分布和日变化特征不同.不同天气条件下PM_(1.0)中化学组分分布不同.雨天和晴天PM_(1.0)中化学组分浓度从大到小顺序均为OA>SO_2-4>NO-3>NH_4^+>Cl-,新粒子天PM_(1.0)中化学组分浓度的顺序为OA>NO-3>SO_2-4>NH_4^+>Cl-.新粒子天OA和NO-3分别是晴天的1.61和1.42倍,说明OA和NO-3是影响新粒子生成事件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模态气溶胶的日变化特征不同.
王红磊沈利娟唐倩吕升田旭东李莉张孝寒
关键词:污染气体数浓度化学组分日变化
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变化及管控效果评估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研究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O3)变化特征,评估管控措施对O3浓度的影响,利用2016年8月10日至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排放清单数据,分析了O3和NO2浓度及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管控区域不同保障时期O3浓度的时空变化和O3敏感控制区的改变。结果表明:峰会保障期间对于一次排放污染物和细颗粒物的管控措施效果明显,但核心区的O3质量浓度高于严控区和管控区,分别高出11. 2、9. 2μg/m^3。日间的NOx管控导致O3日变化幅度增高接近50μg/m^3。在峰会保障期间,卫星数据和站点观测结果显示核心区O3由VOCs控制区转为NOx-VOCs协同控制区,整个长三角区域的O3生成对于NOx排放量更为敏感。管控措施越强,核心区的O3生成对于NOx排放越敏感,且O3浓度与NOx浓度的相关性越强。对NOx和VOCs的协同控制降低排放,是关系O3浓度管控的一项重要工作。
周德荣田旭东田旭东王晓元王晓元刘祎江飞
关键词:G20峰会长三角区域臭氧氮氧化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