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 作品数:57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B和N原子掺杂超长(3,3)单壁碳纳米管的从头算研究
- 2011年
- 用从头算的周期边界条件方法,建立了(3,3)型超长单壁碳纳米管的新模型.使用B3LYP/3-21G*方法计算了B和N掺杂纳米管的结构参数、掺杂能量、能带结构以及能隙.研究表明,B和N原子掺杂的(3,3)型单壁碳纳米管具有直接带隙半导体特征,其α轨道计算所得能隙值分别为1.797和2.041 eV.
- 王艳丽颜红侠黄英张军平
- 关键词:碳纳米管
- 2-硫代黄嘌呤与Hg^(2+)配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密度泛函B3LYP/6-31G**水平下,结合金属赝势基组Lanl2dz对14种2-硫代黄嘌呤异构体和Hg2+、Cl-可能形成的47种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全自由度优化,并计算了键长、键角、零点能、吉布斯自由能、总能量和相对能量等数据。计算结果表明,2-硫代黄嘌呤异构体和Hg2+、Cl-形成的配合物结构中,2-硫代黄嘌呤酮式N(7)H形成的构型较稳定,能量相对较低的5种配合物中,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2TX(1,3,7)-2<2TX(1,3,7)-3<2TX(1,3,7)-6<2TX(1,3,7)-4<2TX(1,3,7)-5。同时,将实验报道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归属,实验值和计算值比较吻合,从而说明了异构体的配位形式。
- 任宏江苏克和刘艳王艳丽李海刚
- 关键词:金属配合物密度泛函理论
- 创新型化学实验设计:AIE超支化聚碳酸酯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通过对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和聚集诱导发光概念的深入介绍以及不同合成超支化聚碳酸酯方法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传统孕育创新”的文化思想。以碳酸二乙酯和丙三醇为原料,通过简单的酯交换缩聚反应设计并合成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超支化聚碳酸酯,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研究超支化聚碳酸酯的紫外吸收性能和荧光性能;通过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研究超支化聚碳酸酯的聚集形貌和大小以探索发光机理。整个实验教学从科学角度出发,从合成原理和发光机理的教学理论中让学生理解“传统孕育创新”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先进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人文素养。
- 颜红侠张运生何嫣赟王艳丽闫毅
- 关键词:聚集诱导发光超支化聚合物
-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VR教学技术实践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新工科教育的目标要求,即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而化工行业本身有安全上的特殊性和操作工艺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很多具体过程无法让没有经验的学生去实践,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目前也只能以观察为主。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很多工程理论知识的应用如果单独进行模拟展示,成本巨大,且无法在工业现场实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三维虚拟场景视图的虚拟现实(VR)技术可实现化工工业场景的逼真模拟,学生借助头盔显示器、移动手柄等传感设备与虚拟化工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产生沉浸式感受,实现具体设备的操作和控制,这为提高化工学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可行的新途径。文章以煤制甲醇组合反应器的VR软件可视化建设过程为基础,对VR技术应用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总结和探讨了VR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及其与传统教学融合发展的问题。
- 苏力宏王善瑞原俊杰张军平孙伟民王艳丽李冬
- 关键词:化学工程虚拟现实技术
- 化学镀镍钨磷合金废液的再生研究
- 2006年
- 比较了氧化钙/乙酸钙用量与亚磷酸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以乙酸钙为沉淀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静置时间与亚磷酸根去除率的关系。分析了新配液与再生液的主要成分,通过扫描电镜对比了新配液与再生液的施镀效果。结果表明,乙酸钙处理后的再生废液的施镀效果较好,得到的镀层光亮、均匀。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钙用量2g/(50mL),反应时间100min,反应温度50℃,静置时间12h。
- 王利黄英时刻王艳丽高俊宁
- 关键词:化学镀玻璃纤维
-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过程实践探索被引量:2
- 2022年
- 针对传统“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偏重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以“追根溯源、绿色化工、辩证思维、奋发向上、家国情怀、专注执着”为主线的教学案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水乳交融,取得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显著效果。
- 黄英王艳丽张军平宗蒙刘攀博
- 关键词:化工原理
- Cl与CH_4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2013年
- 用MP2(FULL)/6-311G(d,p)方法优化了Cl与CH4反应的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高水平方法 QCISD(T)/aug-cc-pvtz计算了单点能,得到两个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82 kJ/mol和165.40 kJ/mol.采用变分过渡态理论加小曲率隧道效应的方法计算了两个反应在200~2000 K的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 马咏梅张秀芹王艳丽
- 关键词:反应机理速率常数
- 纳米SiO_2对聚苯醚树脂/氰酸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以聚苯醚树脂(PPO)改性BCE(双酚A型氰酸酯)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以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作为改性剂,制备出nano-SiO2/PPO/BC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适量的nano-SiO2既可同时提高PPO/BCE体系的韧性和强度,又可改善其介电性能和吸湿性能;当w(nano-SiO2)=3%时,nano-SiO2/PPO/BCE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19.6 kJ/m2)和弯曲强度(116.8 MPa)分别比纯PPO/BCE体系提高了33.3%和3.85%,其吸水率与纯PPO/BCE体系相当,介电常数高于纯PPO/BCE体系,但介电损耗因子低于纯PPO/BCE体系。
- 王倩倩颜红侠王艳丽唐玉生
-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聚苯醚树脂纳米SIO2介电性能吸水率
- H_2ClCS单分子分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用量子化学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H2ClCS单分子分解反应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并在相同水平上通过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对过渡态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用QCISD(T)/6-311++G(d,p)方法计算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计算了主反应通道在200 K~2 000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kTST,kCVT和kCVT/SCT.结果表明,H2ClCS存在8条可能的裂解通道,可生成产物P1(HCS+HCl),P2(CSH+HCl),P3(H2S+CCl)和P4(ClHCS+H).所有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相对于H2ClCS,各产物能量分别为60.9,222.9,275.7和156.9 kJ.mol-1.通道H2ClCS→TS3→P1的反应势垒为81.5 kJ.mol-1,是标题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其余通道为次反应通道.在200 K~2 000 K温度区间内得到主反应通道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表达式为.kCVT/SCT=8.7610T0.79exp(-4 053.6/T)s-1.
- 刘艳任宏江王艳丽
- 关键词:反应机理
- C在不同位置掺杂(n,n)型BN纳米管的密度泛函研究
- 2014年
- 用密度泛函B3LYP/3-21G(d)方法,并利用周期边界条件,研究了C原子在不同位置掺杂的(n,n)型BN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质.揭示了几何结构特征、能量、稳定性和能带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C原子在B位或N位置分别掺杂的BN纳米管的模型(掺杂浓度x=1/(4n),n=3—9),部分B位掺杂管发生了变形,而所有N位掺杂管则几乎不变形,而且N位比B位的掺杂能更低(管更稳定),B位掺杂管的能隙为1.054—2.411 eV,N掺杂管的能隙为0.252—1.207 eV,所有掺杂管都是半导体,所有掺杂管都具有直接带隙.
- 王艳丽苏克和颜红侠王欣
- 关键词:掺杂碳纳米管周期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