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舸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党团
  • 1篇党团组织
  • 1篇党务
  • 1篇党员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初...
  • 1篇战时
  • 1篇镇反
  • 1篇镇反运动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职业团体
  • 1篇团体
  • 1篇团组织
  • 1篇派系
  • 1篇派系斗争
  • 1篇民众
  • 1篇民众运动
  • 1篇控诉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四川文理学院

作者

  • 3篇王舸
  • 2篇何志明
  • 1篇何志明

传媒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政治参与中的国家权威塑造——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反”运动中的控诉会被引量:5
201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场"镇压反革命"运动声势浩大地兴起。按照毛泽东的部署,这场运动还进行了大张旗鼓的社会动员。"控诉会"作为发动民众参与"镇反"的一种有效形式,并非"双十指示"之后立即被广泛采用,而是1951年3月后,在毛泽东的亲自推动下,才在全国大规模地推行。与土改中的"诉苦"类似,在控诉会前,基层政权对苦主的遴选、程序的设置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这些都体现出了深刻的权力制作痕迹。因此,发动民众参与"镇反"实质上是促使民众参与基层政治,在这个基础上,国家也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后的权威塑造。
王舸何志明
关键词:政治参与镇反
战时国民党的党员监察网被引量:1
2013年
为外抗强敌,内求生存,战时国民党采取了诸多有别于战前的改革举措。在强化党员控制方面,国民党建立了党员监察网制度,以期结束战前党不能约束党员的松散局面。实际上,党员监察网出台伊始就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即与当时实施的新县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监察网的出台,尽管体现了国民党在监察网的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的诸多努力,但它以中统局"党员调查网"为组织蓝本的形式,决定了其自身必将体现出浓厚的特务色彩。这种特殊党内监督方式,实际上暴露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领导人缺乏现代政党观念,在党务建设方面不是首先在组织形态层面上解决问题,而往往回归传统来寻求支撑的弱点。
王舸何志明
关键词:国民党
战时国民党“党团”制度及其组织运作
2015年
抗战的爆发,使国民党获得了一次巩固自身权威的机会。为了强化控制,国民党采取了诸多党务改革举措,如针对基层党员设置党员监察网①,以及在社会团体中恢复党团制度等。"党团",乃一政党对非党的社会机关及团体中所属党员实行领导的一种组织形式,以便透过党员在此类组织中发挥其影响。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为了加强对社会机关团体的控制,恢复了北伐时期一度推行、1927年后逐步终止的党团制度。通过组织党团,使该党的组织末梢延伸到了其以往因忙于派系斗争和"剿共"
王舸何志明
关键词:党团组织国民参政会派系斗争职业团体民众运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