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翔
- 作品数:31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布洛芬、其钠盐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布洛芬或其钠盐、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有关物质包括杂质A、B、C、D、E和F,所述方法包括:(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布洛芬或布洛芬钠原料适量,置一定体积容器中,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得...
- 王海翔洪桑桑徐开俊郭守河
- 文献传递
- 超声-乙醇法提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总黄酮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乙醇法提取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子实体中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血红铆钉菇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30(m/V),超声时间3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91%。
- 赵聪陈贵堂王海翔杨志萍程抒劼綦国红
- 关键词:超声总黄酮
- 红酵母超高压突变体的类胡萝卜素提取及特性研究
- 2015年
- 采用酸-热法破壁和丙酮为提取溶剂,在所优化的最佳组合条件下,从红酵母超高压突变株提取类胡萝卜素,平均提取率可达718.1μg/g干细胞。色素粗提物采用柱色谱分离纯化后,通过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和HPLC进行分析,发现该酵母突变体的发酵产物至少含β-胡萝卜素、园酵母素和红酵母红素等3种色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超过50%的比例。该色素提取物的光热稳定性好于先前报道的同类色素;体外清除自由基实验也表明该类胡萝卜素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利用该突变株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 王岁楼王海翔杨志萍吴晓宗
-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稳定性抗氧化活性
- 一种番茄红素/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番茄红素/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β‑环糊精溶于二甲亚砜中溶解,制成β‑环糊精饱和溶液;(2)将番茄红素添加到步骤(1)的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搅拌,获得包合液;(3)将步骤(2)的...
- 王海翔王岁楼杨志萍曹崇江邢久东
- 文献传递
- 利用发酵促进剂提高红酵母β-胡萝卜素产率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提高红酵母生物合成β-胡萝卜素的产量,分别研究了几种添加物对发酵过程的促进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添加硫胺素、核黄素、大豆油和番茄汁可以显著促进红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当按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优添加量联合添加硫胺素1.5mg/L、核黄素3mg/L、大豆油5mg/L、番茄汁6mg/L时,试验证实β-胡萝卜素发酵产率可比对照提高80%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王岁楼沙孝王海翔
- 关键词:红酵母Β-胡萝卜素发酵促进剂
- 大蒜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研究了大蒜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以及与生物膜形成相关因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蒜提取物在不影响PAO1生长的浓度条件下,能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胞外多糖的产生以及浮游现象;与阿奇霉素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大蒜提取物通过干扰铜绿假单胞菌PAO1群体感应系统来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降低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特性的表达。
- 丁荣荣陈贵堂杨志萍王海翔綦国红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大蒜提取物
- 展青霉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展青霉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大粒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然后制备Fe<Sub>3</Sub>O<Sub>4</Sub>@SiO<Sub>2</Sub>微球,Fe<Sub>3</S...
- 陈贵堂付含王海翔廖声华徐武
- 文献传递
- 用于特异性吸附HC和P的双模板MMIPs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特异性吸附氢化可的松HC和泼尼松龙P的双模板MMIPs的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制备Fe<Sub>3</Sub>O<Sub>4</Sub>纳米颗粒;制备Fe<Sub>3</Sub>...
- 陈贵堂肖伯贤周思璇王海翔綦国红杨志萍
- 一种布洛芬、其钠盐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布洛芬或其钠盐、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有关物质包括杂质A、B、C、D、E和F,所述方法包括:(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布洛芬或布洛芬钠原料适量,置一定体积容器中,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得...
- 王海翔洪桑桑徐开俊郭守河
- 文献传递
- 一种磁性辣椒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辣椒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磁性Fe<Sub>3</Sub>O<Sub>4</Sub>纳米粒子为载体,在其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克服传统方法所产生的识别位点深,模板分子洗脱难...
- 王海翔朱华王岁楼陈贵堂曹崇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