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东

作品数:25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
  • 5篇预后
  • 4篇气管
  • 3篇导管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闭式
  • 3篇胸腔闭式引流
  • 3篇胸腔积液
  • 3篇血管
  • 3篇气道
  • 3篇晚期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积液
  • 3篇封管
  • 3篇封管液
  • 3篇闭式引流

机构

  • 25篇江苏省苏北人...

作者

  • 25篇王正东
  • 18篇姚汉清
  • 9篇朱湘平
  • 8篇徐兴祥
  • 6篇姜正华
  • 4篇王丽君
  • 3篇葛辉
  • 3篇许文景
  • 3篇朱慕云
  • 3篇黄谦
  • 3篇秦艳
  • 2篇耿平
  • 2篇刘娟
  • 2篇桑琳莉
  • 2篇叶青
  • 2篇桑慧颖
  • 2篇柏斗胜
  • 2篇徐桂容
  • 1篇刘巧玲
  • 1篇闵凌峰

传媒

  • 4篇临床肺科杂志
  • 4篇中华肺部疾病...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长江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介素13受体α2在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内表达与气道重塑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3受体α2(IL-13Rα2)与气道重塑的的关系。方法用OVA腹腔注射致敏SPF级BALB/c小鼠,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同时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干预,最后一次致敏后24 h处死小鼠,观察并测量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13Rα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TGF-β1 mRNA表达。结果哮喘小鼠与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小鼠比较,支气管管壁(17.58±0.78)vs.(12.61±0.87)vs.(13.89±0.94)、平滑肌面积(6.71±0.83)vs.(4.61±0.46)vs.(5.62±0.53)均明显增加,P<0.01,RT-PCR发现肺组织中IL-13Rα2 mRNA(0.670±0.183)vs.(0.075±0.058)vs.(0.262±0.138)和TGF-β1 mRNA(0.704±0.168)vs.(0.317±0.140)vs.(0.358±0.098)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化发现IL-13Rα2蛋白表达(52.11±6.30)vs.(17.80±4.09)vs.(22.87±3.76)明显增高,P<0.01。结论 IL-13Rα2在哮喘小鼠肺组织表达增加,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王正东姚汉清闵凌峰徐兴祥
关键词:气道重塑白细胞介素13受体
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在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内表达及其气道重塑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IL-13Rα2)在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内表达,探讨其与气道重塑的的关系.方法:24只SPF级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用OVA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
王正东
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易瑞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期。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和随访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姚汉清王正东姜正华朱湘平黄谦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易瑞沙
气管髓外浆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骨髓瘤的一种变异形式,是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实体肿瘤,占浆细胞肿瘤的3%~5%,多发生在头颈部或上呼吸道,但也可发生在肺、消化道和颅内[1],在气管内很罕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其他原发性或转移性气管肿瘤难以鉴别,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两年半前我科诊断1例气管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经支气管镜下介入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姚汉清王正东朱湘平王丽君
关键词:气管肿瘤髓外浆细胞瘤
肝素封管液预防恶性胸腔积液引流导管阻塞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封管液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发导管阻塞的预防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A组)、肝素封管液(B组)脉冲式正压封管。结果引流管阻塞发生率A组略高于B组(10.60%vs 5.88%)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性胸水发生率A组低于B组(0.00%vs 7.84%)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生理盐水封管相比,肝素封管液不能显著降低导管阻塞并发症,且增加胸腔出血风险。不推荐肝素钠稀释液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的封管液。
王正东王丽君姚汉清朱湘平徐兴祥
关键词:肝素封管液恶性胸腔积液导管阻塞胸腔积液引流生理盐水封管胸腔闭式引流
支气管镜介入热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介入热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合并中心气道狭窄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支气管镜介导下联合应用氩气刀和高频电刀治疗;以病变狭窄获得再通、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即时疗效评价,疗效判断标准:完全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腔内新生物完全清除,气道恢复通畅;部分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腔内新生物大部分被清除,超过50%的狭窄管腔重新开放;轻度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腔内新生物小部分被清除,管腔狭窄改善不足50%,经引流狭窄远端肺部炎症消散;无效,腔内新生物未清除,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结果 56例患者共行肿瘤热消融术治疗105次,一般每个患者治疗1—4次,最多一例治疗11次。临床评价完全有效8例(14.3%),部分有效27例(48.2%),轻度有效21例(37.5%),即时有效率为100%。术中、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介入热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疗效佳,并发症少,麻醉风险低,患者耐受好,值得借鉴和临床推广。
姚汉清王正东朱湘平徐兴祥许文景秦艳凡兰桂
关键词:氩等离子体凝固术支气管肺癌气道狭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49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进行测定,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呈负相关(P<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0%。血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02%,85.71%,91.8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癌胚抗原。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诊断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诊断价值优于血清癌胚抗原。
姜正华桑慧颖葛辉桑琳莉朱慕云王正东
关键词: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预后
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与肺癌临床患者病理特征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清VEGF进行测定。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38,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清VEGF水平增高,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清VEGF是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姜正华桑慧颖吕元文朱慕云王正东许文景
关键词: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
类风湿性肺病1例被引量:1
2015年
类风湿性肺病是指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呼吸系统的改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50%发生类风湿性肺病。据文献报道,虽然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但出现胸膜与肺部病变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近期我科收治了一位类风湿性肺病的男性患者,希望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根据临床一放射.病理诊断,同时对相关文献资料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王正东姚汉清徐兴祥姜正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病例报告
支气管镜下活检并刷检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活检并刷检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在491例支气管镜检查中常规行支气管镜下病变活检并刷检,其中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肺部病变的37例患者,对其纵隔和/或肺门肿大淋巴结予以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所有获取的标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结果 491例患者中,269例(54.8%)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7例TBNA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1%(30/37)和70.3%(26/37),从而提高了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所有受检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常规支气管镜检查中对病变进行活检并刷检结合TBNA操作简便、安全且有效,对临床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率高。
姚汉清许文景秦艳徐兴祥王正东
关键词: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支气管镜检查肺癌淋巴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