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 作品数:66 被引量:54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基于分子识别作用鉴别人参基因的电化学传感器
- 2013年
- 本文以人参ITS及518 s基因上的SNP位点为检测对象,利用分子识别作用构建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成功地对人参、西洋参进行了品种鉴别。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双标记DNA探针(DLP),该探针的一端标记了4-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苯甲酸(dabcyl)作为客体分子,另一端标记了金纳米颗粒作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同时使用α-CD/MCNTs/GCE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由于DLP的茎环结构,只有在DLP与目标DNA杂交后,DLP上的dabcyl分子进入修饰电极表面的α-CD空腔中,进而DLP被α-CD修饰电极捕获。并且,通过金纳米颗粒的AuCl4-的电化学还原电流信号。可灵敏检测4.6×10-10mol.L-1的目标DNA。
- 赵辉王晓云樊浩崔汉峰李强根
-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单核苷酸多态性
- 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与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较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分析比较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为车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40∶60),同时测定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流速0.6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车前子与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9.70,0.32 mg·g-1,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28,1.51 mg·g-1。结论:车前子中毛蕊花糖苷含量高于车前草,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低于车前草,临床应合理用药,并建议车前增加异毛蕊花糖苷为质控指标。
- 许兵兵黄碧涛曾金祥李敏王娟朱玉野任刚朱继孝罗光明王晓云
- 关键词:车前草毛蕊花糖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小茴香种子处理及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探讨小茴香种子最佳处理技术;以小茴香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为小茴香的细胞培养和再生体系建立奠定基础。将小茴香种子进行温水处理、GA处理等,比较发芽率。加入含有0.1mg/L赤霉素(GA)的温水中浸泡,放在摇床上摇1~2 h后,栽在花盆中获得栽培苗;将栽培苗的茎段和叶片作为组培材料,茎段和叶片的升汞最适消毒时间分别为4min、3min。然后放到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GA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由茎段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时,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蔗糖+琼脂+2.0mg/L6-BA+0.5mg/L NAA、MS+蔗糖+琼脂+2.0mg/L6-BA+0.7 mg/L NAA。确定小茴香种子栽培时获得最高发芽率的条件,初步筛选出小茴香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
- 王晓云李跃王兴宇赵永卜志刚曾建寒雷雪徐福玲黄凤兰
- 关键词:小茴香愈伤组织植物生长调节剂
- 栀子种子检验规程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规范中药药材种子市场,保证栀子种子的质量,研究建立栀子种子的检验方法。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对栀子种子扦样、真实性、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及千粒质量7项指标进行研究,确定可控指标的标准检验方法。结果表明:扦样时种子批的最大总质量可选为5 000 g,送检样品的质量为800 g;在进行净度、水分和真实性分析时扦样样品的质量不应超过100 g。其中的真实性鉴定可利用栀子种子外观结构、大小和颜色等形态特征进行;净度分析可按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中的相关方法进行;发芽率的测定用滤纸,在30℃下进行恒温处理;种子含水量的测定在将未粉碎的种子高温烘干1.5 h后进行;生活力的测定用BTB法,浸种时间为2 h,浓度为0.1%,显色时间为40 min;千粒质量的测定用五百粒法。综合研究结果,本规程可用作栀子种子质量检验的依据。
- 颜升王晓云董艳凯朱玉野罗光明
- 关键词:栀子种子检验规程
- 航天诱变葛麻姆SP1代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 2024年
- 为探讨太空环境对葛麻姆Pueraria montana的诱变效应,筛选出生长状态佳、异黄酮成分含量高的优良种质,实验对79株航天葛麻姆和10株对照葛麻姆进行农艺性状观测、花朵异黄酮成分与AFLP荧光分子标记,用Excel 2019、SPSS 25.0、NTSYSpc-2.11F、Popgen 32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聚类。结果表明,航天组的叶片毛姿态与花结构等2个性状发生变化,数量性状的CV、H′均高于对照组,聚类后有5株航天葛麻姆分出。航天组共有10株葛麻姆花的6″-O-木糖鸢尾苷与鸢尾苷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总量均超过11%,聚类后共有9株航天葛麻姆分出。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共162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平均值为83.3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1922、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3052,聚类后有4株航天植株分出。综合筛选结果,航天组30号、66号、89号葛麻姆受到太空环境的诱变作用较大,主要表现为生长状况更佳、花朵异黄酮含量更高,且30号有花结构变异、花重达到对照组2倍,可作为后续试验的重点研究材料。
- 胡继丹董丽华朱卫丰王斌陈一鸣王晓云朱玉野葛菲
- 关键词:航天育种农艺性状
- 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b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优化的基因及它们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b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优化的基因及它们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基因为栀子番茄红素β‑环化酶b2基因,可以用于制备DNA探针;可以转入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或...
- 王晓云王鹏良徐旭
- 文献传递
- 不同采收时期吴茱萸果实活性成分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HPLC法同时精密测定江西省吴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吴茱萸果实在不同采收时期果实内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3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吴茱萸果实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在采收初期含量快速增加,随后开始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确定江西省吴茱萸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初。
- 吴波曾金祥张寿文朱玉野朱继孝王晓云徐赟峰
- 关键词:HPLC最佳采收期
- 植物次生代谢遗传操作中基因表达优化策略研究进展
- 2013年
- 植物可以产生种类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供人类利用。通过转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可以实现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在遗传操作中,对转基因载体上的表达元件进行优化,共表达功能基因的辅因子基因、亚基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基因沉默,能够促进外源功能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从而提高产物的合成与积累量。本文综述了进行植物次生代谢途径遗传操作时,优化基因表达时的研究进展。提出为获得理想的转基因效果,有必要综合考虑影响功能基因表达的各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本文为植物次生代谢遗传操作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朱玉野于玲玲周银丽罗光明王晓云
- 关键词:植物次生代谢基因表达
- 焦栀子的炮制工艺优化及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优化焦栀子的炮制工艺,考察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栀子苷质量分数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焦栀子的炮制工艺。通过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结果:焦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80℃炒30 min。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在炮制过程中逐渐降低,温度过高可致其彻底分解。结论:焦栀子的性状符合相关规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 黄弦罗光明罗扬婧杨雅琴曾金祥朱玉野朱继孝王晓云
- 关键词:焦栀子正交试验西红花苷
- 栀子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从栀子植株褐斑病叶片病变部位分离到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本试验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温度、光照时间、pH值、碳氮源营养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菌丝和子实体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佳生长温度为30℃,菌丝在pH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5。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光暗交替条件下更适合菌丝生长。子实体在15—4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佳温度为25℃。在pH3—11范围内子实体均能萌发,最佳pH为9。子实体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钙。黑暗条件下适宜菌核萌发。子实体和菌丝的致死温度均为60℃。
- 罗光明董艳凯朱玉野胡燕珍龚雨虹王晓云
- 关键词:栀子褐斑病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