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云
- 作品数:44 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畸形是指冠脉起源、走行及终止的异常。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Diral computedtomography,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能清晰显示畸形血管的起源、形程及终止,得到...
- 杨有优王思云周旭辉罗初凡彭谦孟悛非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畸形
- 文献传递
-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分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共在33个肾脏中检出原发肿瘤36个,右肾11例,左肾10例,双肾6例;36个肾母细胞瘤中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上皮型10例,胚芽型7例,间质型9例,混合型7例,间变型3例;术前分期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2例,Ⅴ期6例,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8.89%。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轮廓,精确确定病灶部位,测量病灶大小,并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转移灶,对肾母细胞瘤的定性、分期、评估预后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 李新华杨有优王思云郭永飞李胜男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纵隔镜检查术在PET/CT纵隔淋巴结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 目的: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或肺门淋巴结PET/CT代谢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NSCL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纵隔镜检查术前行PET/CT分期的NSCLC病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纵隔镜检查术和PET/CT诊断纵隔淋...
- 廖日强杨学宁钟文昭聂强董嵩王思云吴一龙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纵隔镜检查术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原发性气管癌非常少见,本研究探讨原发性气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9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PET/CT和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5例腺样囊性癌,4例鳞癌,2例腺癌。PET显像示气管腔内或管壁见类圆形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灶,腺样囊性癌、鳞癌及腺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分别为4.5±1.2、8.1±1.7、4.5±2.4,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100%(11/11);CT示气管腔内或管壁见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1.8%(9/11)。9例行CT增强扫描者中,3例呈明显强化,6例呈中度强化。1例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气管癌的PET/CT表现为气管腔内或管壁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伴FDG代谢增高,PET/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特点,判断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 王思云王淑侠陈刚
- 关键词:气管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淋巴转移
- 18F-FDG PET/C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7年12月曾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造血干细胞PTLD患者的资料。绘制患者临床信息的图表,研究患者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并评价其在引导活检、疗效评估中的作用。结果:共纳入患者9例,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TLD,3例根据临床表现、EB病毒浓度升高、影像表现作出诊断。9例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做共接受18次18F-FDG PET/CT扫描。在18F-FDG PET/CT图像上,包括淋巴结和结外两类病变,呈高代谢。有5例患者在18F-FDG PET/CT图像的引导下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均为阳性,包括多形性2例,多形性伴局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样变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1例患者根据触诊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为PTLD阴性。有1例患者发现脑内多发病变,手术切除后病理提示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结束后,6例行18F-FDG PET/CT扫描评估治疗效果的患者均表现为缓解。结论:18F-FDG PET/CT在造血干细胞PTLD患者的影像诊断、引导活检、疗效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 张晓春王思云王淑侠邓宁虹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纵隔镜检查术在PET/CT纵隔淋巴结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或肺门淋巴结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代谢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纵隔镜检查术前PET/CT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异常的NSCLC病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以及PET/CT的假阳性率。结果 2007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73例患者符合条件。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1.3%、100%、100%、87.1%和94.5%。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率高达30.8%。如果将非巨块型纵隔淋巴结代谢升高且双侧肺门淋巴结代谢升高定义为纵隔淋巴结阴性,其阳性预测值升高至81.1%。结论在PET/CT纵隔或者肺门淋巴结代谢升高的NSCLC,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高。对PET/CT代谢阳性的纵隔淋巴结需要病理确认,特别是合并双侧肺门对侧性代谢增高的纵隔淋巴结。
- 廖日强杨学宁钟文昭聂强董嵩王思云吴一龙
- 关键词:肺癌PET纵隔镜检查术
- 初步探讨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显像前准备方法的心肌摄取^(18)F-FDG程度,制定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心脏、心包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禁食(50例)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50例)两种显像前准备,接着进行^(18)F-FDG PET/CT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心肌SUVmax有无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 Test)。结果禁食组与饮食组的患者的心肌SUVmax分别为4.6±4.0、1.9±0.9。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348,P=0.000),饮食组心肌SUVmax低于禁食组。结论患者行PET/CT检查前2餐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餐后3~6h内进行PET/CT扫描能够较为有效的抑制心肌摄取^(18)F-FDG,使心肌的显影程度不影响诊断,为一种较为合理的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
- 邵丹高强王淑侠王思云刘恩涛
- 关键词:心脏影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质量控制测试体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质量控制测试体模,包括:壳体,其设有连通外界的开口;封盖,其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开口;支架,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容器,所述容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容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架,至少两个所述容器内的通流面积互不...
- 刘恩涛王思云刘海鸣孙涛涛张晓春张庆朱林波王淑侠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肺静脉异位引流的CT征象,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2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有手术结果,2例行心血管造影。结果在10例有手术结果的病例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多层螺旋CT对异位引流静脉均给出定位和定性诊断,超声心动图仅诊断5例。2例心血管造影,1例异位引流静脉行程显示不清。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是一种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无创、准确检查方法。
- 胡志辉王思云杨有优
- 关键词:肺静脉异位引流螺旋CT
- 64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而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1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例有手术结果,1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11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显示5例为主肺动脉近端闭锁;2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尚有融合;4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无融合,其中2例左右肺动脉未见显示。11患者室间隔缺损均在膜周部。伴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4例,发现大的体肺侧支动脉8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主动脉骑跨3例。结论 64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显示了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及并发畸形,可作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 谢红波王思云杨有优彭振鹏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