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 作品数:112 被引量:87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2010年南京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其知信行调查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下一阶段的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按照医疗卫生机构类别,分层随机抽取各类卫生机构共11家,每家医疗卫生机构随机抽取120名工作人员,实际调查1165人。使用《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调查表》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粗吸烟率为16.9%,男性现吸烟率为43.0%,女性为1.0%。高年龄组(OR=1.702,95%CI=1.349~2.147)、未婚(OR=2.077,95%CI=1.022~4.218)及后勤岗位(OR=2.040,95%CI=1.156~3.601)是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普遍了解烟草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其次是对心血管系统,而对烟草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仍然认识不足。结论医务人员应提高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以加强控烟能力建设。
- 王志勇陈旭鹏戚圣香洪忻徐斐李解权
- 关键词:医务人员吸烟
- 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南京市居民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南京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预防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8年南京市成人慢性病专题调查资料,分析南京市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使用决策树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南京市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加权患病率为16.14%(95%CI:16.12%~16.16%),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对象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重状况、文化程度、体力活动水平、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是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体重状况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和吸烟状况。【结论】代谢综合征在南京市成年人群当中患病率较高,应特别关注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的男性中老年人群。
- 陈盈浩姚铸玲王志勇徐斐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决策树模型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
- 1990—2019年我国焦虑症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焦虑症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焦虑症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人群焦虑症的相关数据,采用病例数与发病率、患病例数与患病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与DALYS率等指标描述分析1990—2019年我国人群焦虑症的疾病负担,采用Joinpoint回归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分析1990—2019年我国人群焦虑症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我国焦虑症的发病人数、患病人数、DALYs分别为728.56万人、4784.22万人和321.60万人年,与2009相比年分别增长了9.27%、14.76%与13.08%;发病率、患病率、DALYs率分别为512.23/10万、3 363.60/10万和321.60/10万,与2009年相比分别降低了9.06%、4.49%和5.89%。女性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均高于男性,≥70岁组的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1990—2019年我国焦虑症的标化发病率(AAPC=-0.19%,P<0.01)、标化患病率(AAPC=-0.31%,P<0.01)和标化DALYs率(AAPC=-0.29%,P<0.05)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1990—2019年我国焦虑症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年龄的疾病负担存在差异。但是近年来开始出现回升,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老龄化等的影响下,焦虑症的疾病负担可能会持续加重,今后应加强对女性、儿童、青少年和老年等重点人群的干预,降低焦虑症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 王志勇范转转杨华凤徐斐程云凤王美兰
- 关键词:焦虑障碍疾病负担
- 高血压与抑郁关系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26人,健康对照414人,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调查对象抑郁状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粗分(X)分别为35.76±7.13,33.30±8.65;标准分(Y)分别为44.81±8.94,41.74±1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抑郁患病率(17.9%)显著高于对照组(11.5%);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男性、≥60岁和白领人群的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2.051,1.901和1.712;且抑郁与焦虑对高血压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高血压与抑郁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抑郁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韩晶殷晓梅徐斐洪忻梁亚琼王志勇
- 关键词:高血压抑郁病例对照研究
- 南京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抑郁症状关系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抑郁症状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10年9—10月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学校2 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2 118名中学生中,具有1、2、3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分别为21.6%、6.0%、4.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6.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4%、13.4%、3.3%;高中生、有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无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健康危险行为项数的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8.9,P<0.05),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为14.8%。结论健康危险行为是罹患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 周海茸洪忻王志勇杨华凤戚圣香陈旭鹏王琛琛徐斐
- 关键词:中学生抑郁症状健康危险行为
- 南京市浦口地区高血压人群抑郁和焦虑状况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1
- 2008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抽取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26例,健康对照414人;并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调查对象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高血压病例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粗分及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例组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17.9%,11.5%)均高于对照组(9.5%,4.3%),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焦虑均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677,95%CI:1.013~2.776;OR=2.451,95%CI:1.228~4.894)。抑郁和焦虑两者之间存在联合作用(OR=5.238,95%C1:2.356~11.664),但无交互作用。结论高血压与抑郁和焦虑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关注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
- 韩晶殷晓梅徐斐洪忻梁亚琼王志勇
- 关键词:高血压抑郁焦虑病例对照研究
- 南京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人群中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高三的中学生,其中初中生占71%,高中生占29%;男生为49.4%,女生为50.6%。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2.5%。结果该样本人群中意外伤害总的年发生率为40.0%,其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划刺伤和其他伤害的年发生率分别为1.0%、1.4%、16.1%、16.9%和4.6%。高中学生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和划刺伤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初中学生;而从每一个年级来看,高年级学生中骨折的发生率较低,高三学生中划刺伤的发生率也较低。与女性学生相比,男性学生更容易发生上述各类意外伤害;而各类意外伤害的年龄差异不显著。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统计控制后,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与非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为0.78~2.53),但抑郁障碍患者罹患其余4种类别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仍然显著大于非抑郁障碍患者(车祸OR=2.22,95%CI为1.13—4.38;摔跌伤OR=1.28,95%CI为1.04~1.58;划刺伤OR=1.40,95%CI为1.14~1.71;其他伤害OR=1.93,95%CI为1.41~2.65)。结论抑郁障碍可能是意外伤害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抑郁障碍患者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做好青少年的抑郁障碍防制工作将有助于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 李解权徐斐王晨阳王民洁徐斌梁亚琼王志勇柯晓燕
- 关键词:抑郁障碍中学生
- 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及防治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及防治人力资源工作现状,为行政部门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年度报表》、江苏省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系统中南京的数据。结果:精神分裂症16 013人,占全部建档重性精神疾病的75.6%。2014年随访中,最高危险性评为0级者12 909人(占86.8%),最高危险性评为1~2级者1 900人(占12.8%),最高危险性评为3~5级者67人(占0.5%)。南京市卫生系统精神卫生人力资源为精神科医生2.04名/10万人,护士4.05名/10万人。基层医疗机构全年平均随访402.2人次/全职专业人员,每全职专业人员每天随访患者1.61人次。结论: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21.6%的患者处于管理状态,78.4%的患者为脱管状态。不论精神专科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结构均较单一,需要在人力配置上给予更多考虑和配备。
- 戚圣香赵宁王志勇汪振诚徐斐
-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人力资源
- 南京市社区主要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评价南京社区主要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5年4—6月,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组建自我管理小组49个。活动内容参考上海复旦大学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CDSMP)。分别在基线和活动后6个月进行2次调查。结果共登记患者608例,完成6次活动的患者562例,应答率92.4%。与活动前相比,活动6个月后患者3种自我管理行为(每周伸展/力量锻炼、耐力锻炼时间、与医生交流评分)、症状管理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5种健康指标(疲劳、疼痛、气短、健康担忧、社会活动/角色受限)、生理和心理总评分均显著提高;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体重、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酰分别减少了(0.04±0.43)次、(0.17±2.11)d、(0.25±0.07)kg、(0.79±0.80)cm、(3.20±0.62)mm Hg、(1.94±0.92)mm Hg、(0.40±1.50)mmol/L、(0.28±0.95)mmol/L、(0.13±0.7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SM0项目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和天数;降低血压、血糖、血脂,适合在南京社区推广。
- 洪忻王琛琛戚圣香秦真真陈旭鹏周海茸王志勇徐斐
- 关键词:慢性病自我管理
- 南京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关系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索南京居民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的7个社区内的3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基线调查,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3376名,剔除已确诊的高血糖患者(476例),将2900例非高血糖的人群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样本,于2010年6—9月对非高血糖人群进行随访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线性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3年后共随访2093名,随访率为72.2%。高血糖3年累计发病率为7.5%(158/2093);男女发病率分别为7.1%(62/873)、7.9%(96/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P=0.513)。通过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调味品膳食模式、动植物蛋白膳食模式、传统健康膳食模式、甜食膳食模式和饮酒膳食模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传统健康膳食模式、甜食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3年后随访FBG值分别增加-0.054、0.05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2.27,P值均〈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男性甜食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呈正关联;最低三分位(T1)和最高三分位(T3)的高血糖发病率分别为4.7%(14/295)、9.7%(26/269)(T3与T1相比,RR=1.88,95%CI:1.04~3.54);女性传统健康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呈负关联,T3、T1发病率分别为6.3%(21/335)、10.7%(45/421)(T3与T1相比,RR:0.59,95%CI:0.35—0.99),而饮酒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发病风险呈正关联,T3、T1发病率分别为11.1%(33/297)、8.1%(38/472)(T3与T1相比,RR=1.35,95%CI:0.84—2.16)。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密切相关。甜食膳
- 洪忻李解权王志勇梁亚琼杨华凤徐斐
- 关键词:高血糖症膳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