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一

作品数:58 被引量:344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腰椎
  • 21篇椎间盘
  • 15篇腰椎间盘
  • 14篇置换术
  • 11篇椎间盘置换
  • 11篇椎间盘置换术
  • 11篇疗效
  • 11篇骨折
  • 10篇椎间盘突出
  • 9篇突出症
  • 9篇椎间盘突出症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7篇螺钉
  • 7篇节段
  • 6篇手术
  • 6篇退变
  • 6篇人工椎间盘
  • 5篇人工椎间盘置...
  • 5篇人工椎间盘置...

机构

  • 5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双鸭山矿务局

作者

  • 57篇王庆一
  • 25篇鲁世保
  • 22篇苏庆军
  • 20篇曲铁兵
  • 16篇康南
  • 14篇海涌
  • 11篇康南
  • 10篇张岑山
  • 10篇海涌
  • 9篇孟祥龙
  • 9篇杨晋才
  • 9篇关立
  • 8篇王宇
  • 7篇王志为
  • 7篇李之芳
  • 6篇藏磊
  • 5篇刘清和
  • 5篇潘江
  • 5篇孔超
  • 5篇孙文志

传媒

  • 11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骨与关节损伤...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第二届首都骨...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定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Charite SB Ⅲ假体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48例,共52个假体。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5年但<10年患者(A组)33例,≥10年者(B组)15例。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组分别为94.0±6.3分、23.0±3.1分,B组分别为92.0±5.8分、21.0±2.2分,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ODI,A组分别为(66.0±4.2)%、(12.0±2.9)%,B组分别为(65.0±7.8)%、(9.0±2.8)%,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A组分别为5.0°±2.3°、6.0°±1.1°,B组分别为4.0°±3.8°、6.0°±2.2°,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手术节段基本丧失活动度(平均为1.2°±0.4°,术后5年1例,术后7年2例),其余患者保留了2°~10°的活动度,平均为6.5°。48例患者中,出现相邻节段退变4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8年出现腰痛,影像学检查发现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并膨出,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7年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2mm,2例(术后5年、8年各1例)患者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体前缘骨赘高度>3mm。2例出现假体移位(分别于术后5年和6.5年),3例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于术后6年、7年和9年),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较为满意。
康南鲁世保海涌王庆一藏磊刘玉增王宇孔超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
DHS支持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06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93年开始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开始采用DHS系列支持钢板治疗该型骨折旨在防止过度嵌插及头颈部滑移。现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杨晋才王庆一曲铁兵王志为荀宝通林源张晓冬
关键词: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HS治疗钢板治疗动力髋螺钉疗效报告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减压松解治疗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时机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4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行减压松解神经、肌肉术 ,为纠正畸形 ,其中 12例同时行屈肌腱延长术 ,4例同时行屈肌起点滑移术。结果 伤后 3d~ 3个月手术者 12例中 ,优 4例 ,良 4例 ,中 1例 ,差 3例 ;伤后 3~ 12个月手术者 12例中 ,优 2例 ,中 5例 ,差 5例。结论 伤后 1年内做神经、肌肉减压松解治疗缺血性肌挛缩有一定的效果 ,早期 (伤后 3个月内 )做神经。
苏庆军陈德松方有生曲铁兵潘江王庆一李之芳
关键词: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外科手术手术时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及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1月间,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椎间盘假体对30例患者33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4岁,平均44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术前JOA评分4~17分,平均11分。手术节段为L3-41例,L4-518例,L5S18例,3例患者进行了相邻两个节段的椎间盘置换术(L3-4和L4-51例,L4-5和L5S12例)。结果 术后随访4个月~2年3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6分;症状改善率64%~100%,平均89%;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50%~100%,平均84%。27例患者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l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背痛,l例患者虽然术后症状较术前好转但仍感左下肢疼痛,l例患者术后16个月搬运重物时造成手术节段的椎弓根断裂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可有选择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王庆一苏庆军张岑山曲铁兵刘燕翌康南
关键词: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并发症手术方法
正常成年人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学研究分析
目的:腰椎终板最凹点位置及深度对人工腰椎间盘假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收集健康成年人腰椎终板形态学数据,为设计更加合适的腰椎间盘假体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对我院100例健康成年人行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学测量,所有受试者...
翟树超鲁世保海涌王庆一康南王宇孔超孙文志
关键词: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学
椎间盘造影在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对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治疗中,在选择治疗节段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对3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93个椎间隙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量、注入时阻力、是否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等确定责任椎间盘,并对相应节段手术治疗。结果93个椎间隙造影中注入量大于2ml44个间隙,推注时阻力减低者44个间隙,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54个间隙,对其中19个椎间盘行人工椎间盘置换,35个椎间盘行腰椎融合术。术后均无与造影相关的并发症。随访16~42个月,平均30.4个月。术前JOA评分7~17分,平均10.7分,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5分。与术前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VAS评分6~10分,平均7.5分,术后VAS评分0~2分,平均1.2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造影对准确选择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间隙能够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康南王庆一鲁世保曲铁兵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术椎间盘退变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1月间,应用Link(r)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假体对30例患者的33个椎间盘进行了置换术,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4岁,平均4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失败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统计并发症发生的例数,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处理方法.结果:随访4个月~2年3个月,平均16.7个月.共发生7例20例次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包括腹膜撕裂3例次,椎前静脉出血1例次,椎体后上缘骨折1例次,假体位置不良4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1例次,腹膜后血肿1例次,腹壁切口疝1例次,6个椎间盘假体无运动,关节突关节自发性骨融合1例次,术后16个月椎弓根断裂1例次.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虽可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但存在其特有的并发症,应严格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原则及技术并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苏庆军王庆一康南张岑山曲铁兵王志为
关键词:腰背痛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对于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ADR的3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5.6岁(35—60岁);手术节段:L3-42例,L4-515例,L5/S15例,L3-4+L4-5,3例,L4~5 +L5/S17例;随访时间15~63个月(平均32.0个月)。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椎前凸角(LL)、病变节段前凸角(SL)、骶骨倾斜角(S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测量参数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与单节段组LL的统计学差异;使用偏相关分别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LL较术前平均减少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L较术后1个月平均增加6.8°(P〈0.05),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自术前至末次随访时SL呈递增趋势(P〈0.05);SS亦呈递增趋势,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与单节段组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LL与SL均无相关性(P〉0.05),LL与SS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腰椎ADR有助于维持、改善腰椎近中期矢状面序列。单、双节段ADR对LL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LL始终与SS呈正相关,未发现LL与SL存在明显相关性。
孙文志鲁世保海涌王庆一康南藏磊王宇刘铁梁得华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切除术矢状面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3个月。术前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MRI检查。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16例单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环锯减压,22例双节段椎间隙病变者和2例三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所有病例行髂骨植骨融合加Zephir钛板固定。结果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年1个月(4年10个月~7年9个月)。手术有效率为91.7%(33/36),手术优良率为77.8%〈28/36)。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为7.9分,术后末次JOA评分6~16分,平均为13.5分。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6.3%。36例术后X线片示植骨在术后12~18周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术后颈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植物位置良好,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并发症5例:取骨区局部疼痛3例,术后3个月消失;股前外侧麻木1例,术后1个月恢复;脑脊液漏并感染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
苏庆军海涌王庆一鲁世宝杨晋才关立康南孟祥龙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
小切口辅以显微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小切口辅以显微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张岑山王庆一杨铁军刘清和李之芳作者于1992~1995年开展了扩大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小切口辅以显微镜),共计28例,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8例,其中男1...
张岑山王庆一杨铁军刘清和李之芳
关键词:椎间盘摘除术腰椎小切口显微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