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文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法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基苯丙胺中毒mG1uR5的表达(英文)
- 2011年
-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1uR5)在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20 mg/kg,10 mg/kg腹腔注射MA;对照组分别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24 h内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后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mG1uR5在不同脑区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G1uR5在大脑纹状体、海马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G1uR5参与了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
- 张晶张浩曾晓锋王尚文赵永和李桢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中毒
- 诺米芬新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
- 2010年
- 目的:探索诺米芬辛(Nomifensine)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甲基苯丙胺组(MA组)和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三组。每晚8时分别腹腔注射Nacl10mg/kg、MA 10mg/kg和MA 10mg/kg+Nomifensine 2mg/kg,连续四天。通过观察动物的刻板行为和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PP实验),建立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模型。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4小时处死各组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1.生理盐水组分别与甲基苯丙胺组、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和持续时间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和持续时间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在CPP实验结果上比较呈显著性差异。2.通过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计数、神经纤维灰度值和TH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显示甲基苯丙胺加诺米芬辛组神经系统损伤轻于阳性对照组。结论:诺米芬辛对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张岩杨宇曾晓锋赵永和王尚文李桢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毒性
-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表达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的表达变化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中COX-2/PGE2系统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2天组和3天组,n=10)。实验组给予10mg/kg的MA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两次,注射时间为8:00、20:00,连续注射4天。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处杀。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毒大鼠纹状体(CPU)中COX-2、EP2受体及Iba1(钙离子接头蛋白,小胶质细胞内一种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图像分析。另外,取大鼠的纹状体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GE2的含量。结果: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各组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COX-2、PGE2、EP2受体的1天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2天组中COX-2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PGE2、EP2受体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3天组COX-2表达水平继续升高,而PGE2、EP2受体表达趋于正常组水平。而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则是三个实验组均高于正常组,且3天组高于2天组,2天组高于1天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PGE2系统与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无明显相关性;COX-2与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有关。
- 张岩周志全刘晓昂李艳明赵永和王尚文李桢曾晓锋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小胶质细胞活化
-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相关脑区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MA中毒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的损伤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4天组和7天组,n=10)。实验组给予20mg/kg的MA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一次,注射时间为20:00,连续注射4天。分别于末次给药后1天,7天,14天处死实验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致密区(SN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前额叶皮质(PFC)以及纹状体(CPu)四个脑区的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1、黑质致密区和腹侧被盖区TH阳性细胞图像分析结果与细胞计数分析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TH免疫反应阳性降低,差异具显著性(P<0.05),d1组开始降低(P<0.05),d7组达到低谷(P<0.01),d14天组黑质致密区和腹侧被盖区TH免疫反应阳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2、纹状体和前额叶皮质TH阳性纤维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各实验组TH免疫反应阳性均减低(P<0.05),d7组阳性反应最弱(P<0.01),d14组仍未恢复(P<0.05)。3、黑质致密区、腹侧被盖区、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DA递质含量结果:与上述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大鼠各脑区TH阳性表达和DA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低。2、MA中毒大鼠各脑区DA递质含量的变化与TH的变化结果基本一致。
- 徐静李艳明曾晓锋赵永和王尚文李桢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荧光分光光度计
- 甲基苯丙胺中毒小鼠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甲基苯丙胺中毒后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与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的关系。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实验组(A,B,C)。A组给予MA(20mg/kg,ip,single)、B组给予MA(20mg/kg,8am,8pm,ip×2d)、C组给予MA(20mg/kg,8am,8pm,ip×4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电镜观察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三个部位组织神经元胞体超微结构改变,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给予MA后,小鼠各脑区神经元胞体出现神经元固缩、变性、凋亡、坏死等超微病变。结论:MA可诱导神经细胞发生神经元固缩、变性、凋亡、坏死等超微病变,其变化程度随时间和药物蓄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 李艳明吴光辉曾晓锋赵永和王尚文李桢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神经元凋亡超微结构小鼠
- 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被引量:6
- 2011年
- 法医病理学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实验教学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以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从事法医病理鉴定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思维方式、交流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昆明医学院进行了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学改革使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更加贴近法医病理检验鉴定的实际,提高了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 雷普平李桢王尚文赵永和曾晓锋张桓瞿勇强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
-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相关脑区Caspase-3和Bcl-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在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注射1天后、4天后、7天后,n=10)。实验组给予20mg/kg的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用免疫组化检测中毒大鼠相关脑区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aspase-3在中毒大鼠不同脑区表达逐渐增加并可见明显的阳性信号;Bcl-2在中毒大鼠不同脑区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参与了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
- 段晓飞邓冲曾晓锋赵永和王尚文李桢
-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中毒CASPASE-3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