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扰素
  • 4篇Β-干扰素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在家
  • 2篇溶酶
  • 2篇溶酶原激活剂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2篇昆虫细胞
  • 2篇激活剂
  • 2篇杆状
  • 2篇杆状病毒
  • 2篇T-PA
  • 2篇BM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少飞
  • 4篇程萱
  • 4篇邓继先
  • 4篇杨琴
  • 3篇陈琳
  • 3篇李琳
  • 2篇徐秀英
  • 2篇黄培堂
  • 2篇赵立权
  • 2篇卢建申
  • 2篇肖成祖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t-P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1996年
用猪心t-PA和人黑色素瘤细胞分泌的t-PA作抗原,经腹腔及脾内免疫Bal b/c小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串达85%,获得4株抗t-PA杂交瘤细胞株,鼠腹水抗体效价达1∶1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单抗所结合的抗原分子量与t-PA相符,证明所获得的单抗为特异的抗t-PA单抗;对t-PA的纤溶活性中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4株单抗中的1株能完全抑制st-PA的纤溶活性,另外3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抑制;其中1株亚类为IgG,另外3株为IgM。杂交瘤细胞株无支原体污染;染色体数目正常。对该抗体进行初步纯化后,将其应用于rt-PA的研究中。
徐秀英陈琳王少飞刘农乐赵立权黄培堂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
抗t-P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1997年
应用猪心t-PA和人黑色素瘤细胞分泌的t-PA作抗原,经腹腔及脾内免疫BALB/C小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率达85%,获得四株抗t-PA杂交瘤细胞株,鼠腹水抗体效价达11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单抗所结合的抗原分子量与t-PA相符,证明所获得的单抗为特异的抗t-PA单抗;对t-PA的纤溶活性中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四株单抗中的一株能完全抑制st-PA的纤溶活性,另外三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抑制;其中一株亚类为IgG,另外三株为IgM。杂交瘤细胞株无支原体污染;染色体数目正常。对该抗体进行初步纯化后,将其应用于rt-PA的研究中。
徐秀英陈琳王少飞赵立权黄培堂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克隆抗体
利用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在昆虫细胞中持续表达人β-干扰素
1994年
在含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NPV)早期基因启动子的载体pAcIE1中,插入人β-干扰囊(HuIFN-β)基因,构建成转移载休pIE1-IB;pIE1-IB与含新霉素抗性基因(NEO ̄r)的质粒pIEI-NEO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9细胞),使HuIFN-β基因和NEO ̄r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上产生转化细胞,含G418的培基分离新霉素抗性克隆,并增殖传代;转化细胞株传至50代以上,不同传代水平细胞DNA的点杂交证实HuIFN-β基因已整合在细胞DNA分子上,同时检测出干扰素(IFN)的持续稳定表达,活性为500—4000IU/10 ̄6细胞。抗天然HuIFN-β抗体能完全中和所表达IFN的抗病毒活性。
杨琴邓继先王少飞程萱
关键词:杆状病毒干扰素
用构建的新型BmNPV载体在家蚕高效表达人β-干扰素
1994年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和家蚕细胞已成功地用来大量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但是BmNPV的通用载体的类型较少。因此,本实验构建了BmNPV新型载体pBm92,该载体将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ATG改变为ATT,然后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外连接有5个外源基因的克隆位点。将HuIFN-β基因克隆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构建了pBmIFN+12;同时构建HuIFN-β克隆在-3位后的转移栽体pBmIFN-3。将两种转移载体DNA分别与BmNPV基因组DNA共转染Bm-N细胞。利用重组病毒不产生多角体蛋白的特征,筛选重组病毒。用HuIFN-β基因探针与重组病毒DNA进行杂交鉴定。重组病毒BmIFN+12感染Bm-N细胞,其上清IFN活性最高时可达2.0×10~6IU/ml,将BmIFN+12注射5龄家蚕虫体,表达水平为50×10~7IU/ml,是HuIFN-β基因克隆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3位后获得的重组病毒的表达量的2~4倍。家蚕体生产的rHulFN-β为糖基化蛋白具有天然HuIFN-β的抗原性。
邓继先王少飞杨琴卢建申程萱李琳周耐明肖成祖
关键词:BMNPV
用构建的新型BmNPV载体在家蚕高效表达人β-干扰素被引量:8
1995年
构建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新型载体pBm92,该载体将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ATG改变为ATT,然后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连接有5个外源基因的克隆位点。将HuIFN-β基因克隆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构建了pBmIFN+12;同时构建了Hu IFN-β克隆在-3位后的转移载体pB-mIFN-3。
邓继先王少飞杨琴程萱李琳
关键词:BMNPVΒ-干扰素基因表达
人β-干扰素在杆状病毒载体与Sf细胞体系中的表达被引量:2
1994年
采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休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NPV)DNA中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前后序列作为转移载体,将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UAc-5,构建成pAc-IFN-β载体。该质粒DNA与野生型AcNPVDNA经lipofectin共转染秋粘虫(Spodopterafrugiperda)传代细胞(Sf9细胞),利用重组病毒不产生多角体蛋白的特征,进行病毒空斑筛选。用核酸杂交方法鉴定出携带HuIFN-β基因的主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可表达rHuIFN-β。在1.0×10 ̄6细胞/ml感染上清中测定rHuIFN-β最高活性为3.0×10 ̄6IU/ml,抗天然HuIFN-β抗体能完全中和rHuIFN-β的抗病毒活性。
邓继先卢建申杨琴程萱王少飞李琳陈琳肖成祖宓怡德吴祥甫李载平
关键词:干扰素杆状病毒昆虫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