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觉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 古本草中当归产地的考证被引量:15
- 1991年
- 本文对《本草经集注》所述当归地道产地“陇西叨阳黑水”作了考证,认为应为“陇西首阳黑水”,并与现今之地名对照。既澄清了当归地道产地的历史异议,也为今日发展当归地道产品提供了依据。
- 王今觉章国镇先静
- 关键词:当归
- 谈“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被引量:22
- 2005年
- “望目辨证”是在全面观察双目变化时,重点观察双目白睛特征和白睛络脉特征以诊断全身疾病证候的诊断法。笔者发现,全身脏腑经脉与目、目之“白睛”密切联系,“目”是观察生命状态之门,望目可诊断全身疾病证候,推测预后。“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是《内经》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命门学说和华佗望目诊病理论。
- 王今觉
- 关键词:望目辨证辨证
- 提倡“辨病证医药学”,准确掌握临床诊疗思路
- 2005年
- “病”是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经络出现器质损害或功能障碍,“血气不和”,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每一疾病均有“核心特徵”。“证”是可供引征为据的“个性情状特徵”。“辨病证医药学”是辨识疾病“核心特徵”及与其密切联属的“个性情状特徵”而诊断疾病和证候,采用核心方药和随证方药“辨病证”论治的医药学。“辨病证医药学”认为“证”是“病”的一部分,是不独立于疾病之外、不与疾病平行、不包括疾病、而是紧密联属于“病”并被疾病包括、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具有患者个性特徵的临床情状。“证”与“病”不可分开,如果没有“病”,就不可能有“证”。如果有“证”,即应深入辨析所患疾病。同一名称的“证”会因联属不同的“核心特徵”而呈现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尽管“证”可反映不同“疾病”的某些共同点,但是不宜孤立地研究“证”,研究“证”不能脱离“病”。我们重视“证”,是强调在严谨地辨准疾病时,尚应严谨地注意到疾病存有“证”这一体现疾病个性特徵的部分;在辨清“证候”这一具有个性特徵时尚须辨清具有“核心特徵”的“病”。运用“辨病证医药学”须掌握“证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辨清阴阳、表裹、上下、远近、气血、寒热、虚实、盛衰及相互关系,辨清湿、饮、痰、瘀、郁、风、虫、毒及相互关系,及其所致病因、病位、病机(含病理变化)、病状(含症状、体征与理化检测数据)、病性、病势形成的各种疾病与证候,既要注意疾病的单一证候,也要注意各类复合证候。不论内伤病还是外感病,外感病中不论伤寒病还是温病,均适用“辨病证医药学”思想以脏腑理论“辨病证”论治,要注意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间整体联系及互相影响,注意人体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影响,注意病证动态
- 王今觉
- 关键词:医药学诊断疾病诊疗思路病证外感病方药
- 痛风病中医治疗体会被引量:8
- 2013年
- 认为痛风病的主要病因为阴虚(或气虚)、湿痰郁热、血瘀,其主要病机为在阴虚(或气虚)基础上,湿痰郁热、血瘀病邪阻滞于脏腑经络、内风走窜,病及关节,甚则累及肾、肠。提出的"辨病证医药学"思想,以补虚泄实而主要治实邪为治则,以清化湿痰、解热舒络、活血散结、止痛熄风、兼以补益为具体治法,以经验方"菥络止痛驱风汤"为核心方药,根据病证不同,而选用"随证方药"治疗。
- 王今觉
- 关键词:痛风
- 基于外推跟踪的眼部白睛血管自动提取方法被引量:4
- 2005年
- 提出了一种从中医“望目辨证”眼部图像提取血管的方法。首先利用最优阈值分割和形态滤波,提取白睛区域,且动态设置等距扫描线并在其上寻找血管跟踪初始点。跟踪时通过探测当前中心点两侧边缘点走向,结合血管剖面分析,动态地调整跟踪向量的方向和长度。血管提取可自动进行,并可处理曲率和直径呈非渐进变化的血管形态。
- 朱贵冬沈理王今觉
- 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
- 继承中医药学传统 提倡辨病证论治
- <正>目的:探讨辨病用药与辨证论治之关系及有关规律。方法:(1)辨病用药,注重疾病共性。(2)辨证论治,有长处也有不足。①“证”可体现不同疾病的某些共性。②“证”深入揭示一种疾病在某一时期的个性。(3)提倡“辨病证医药学...
- 王今觉
- 文献传递
- 从文献谈'君臣佐使'概念与应用原则
- 中医学在'制方'方面有系统理论与严格规定.符合'君、臣、佐、使',是重要原则之一.所谓'君臣佐使',即'君为主,臣为辅,佐为助,使为用'<'[1]>.
根据现存文献,'君臣佐使'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此后,《黄帝内...
- 王今觉
- 关键词:君臣佐使中医学
- 文献传递
- 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一个战略问题被引量:7
- 1999年
- 我国自古以来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药物学称作“本草”,也就是现在的中药学。中药学包括在中医学之内,但有时也独立提出研究。中药学研究是复杂的科学工作,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战略课题。
- 王今觉
-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中药学实验药理中药注射剂中成药中医药学
- 从文献谈“君臣佐使”概念与应用原则被引量:17
- 2004年
-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 ,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 ,在临证用药处方中 ,更不宜机械套用 ,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最大、剂量足够、药力最强的药物为“君”药 ,引导诸药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病位的药物为“使”药 ,“臣、佐”药则从正反两个角度辅助“君”药。组方时还要注意“君臣佐使”的数量、奇偶、配比及方剂大小 ,提倡大“使”药观点 ,即处方中不仅有“君臣佐使” ,而且全方作用都要如“使”药那样能够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患病部位 ,切合病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病变性质特点。
- 王今觉
- 关键词:处方方剂中医
- 开展'望目辨证'研究,促进中医诊断客观化
- 笔者从'望目辨证'方面谈谈促进中医诊断客观化的思路.1.'望目辨证'是观察双眼白睛特微和白睛血络特徵出现的部位、形态、颜色、长度、宽度、浮沉、相互关系及变化,以中医脏象理论为根本,辨析脏腑疾病证候的诊断法,具有《内经》理...
- 王今觉
-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望目辨证客观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