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平
作品数:
3
被引量:28
H指数:2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段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张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张恒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汪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李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子宫
2篇
子宫内膜
2篇
内膜
2篇
交界区
2篇
宫内
2篇
宫内膜
2篇
雌二醇
1篇
游离CA^2...
1篇
游离CA^2...
1篇
受体
1篇
平滑肌
1篇
平滑肌细胞
1篇
平滑肌细胞内
1篇
子宫肌
1篇
子宫肌层
1篇
子宫腺
1篇
子宫腺肌
1篇
子宫腺肌病
1篇
细胞
1篇
细胞内
机构
3篇
首都医科大学...
2篇
北京大学
2篇
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3篇
王丽平
3篇
张颖
3篇
段华
2篇
李国力
2篇
汪沙
2篇
张恒辉
2篇
王永军
1篇
常亚楠
传媒
2篇
中华妇产科杂...
1篇
现代妇产科进...
年份
1篇
2015
2篇
2012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游离Ca^2+调节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6例,其中子宫内膜增殖期9例、分泌期7例。取其EMI平滑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以Ca^2+荧光探针负载平滑肌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10^2、1×10^3、1×10^4、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作用后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以Ca^2+荧光强度表示)的变化,选择最佳浓度雌二醇。以最佳浓度雌二醇分别联合17β雌二醇-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17β-E2-BSA)、ER拮抗剂——氟维司群(ICI182780)、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G蛋白活化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者分别为17β-E2-BSA组、ICI182780组、CHX组和PTX组,以仅用最佳浓度雌二醇处理者为上述各组的相应对照组,观察雌二醇作用后增殖期、分泌期EMI平滑肌细胞以及各组EMI平滑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1)EMI平滑肌细胞培养24h后即贴壁生长,状态良好。(2)1×10^2~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均能在1min内引起细胞内Ca^2+荧光强度迅速升高,分别为275±16、449±18、615±36、641±47,其中1×10^4pmo]/L与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作用下细胞中Ca^2+荧光强度增幅最明显,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选择1×10^4pmol/L为最佳雌二醇浓度。(3)1×10^4pmol/L浓度雌二醇作用于增殖期与分泌期EMI平滑肌细胞,两者Ca^2+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β-E2-BSA组与CHX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分别为646±32和602±31,与各自相应对照组(分别为513±26和617±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X组与ICI182780组分别为188±20和302±11,与各自
王丽平
汪沙
张颖
王永军
张恒辉
常亚楠
李国力
段华
关键词:
雌二醇
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雌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多个系统中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作用。近来许多研究证实,除了传统的介导基因组信号通路的雌激素受体(ER)-ERα和ERβ外,还存在着新型的调节非基因组信号的ER-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它能够参与多种细胞的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尽管它们有时存在交叉作用,但GPR30的功能与经典受体明显不同,它在雌激素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王丽平
张颖
王永军
段华
关键词:
GPR30
雌激素受体
非基因组效应
17β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28例为腺肌病组,选择同期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EMI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应用Ca^2+荧光探针Fluo-4/AM负载平滑肌细胞,采用细胞外钙阻断实验、细胞内钙释放阻断实验、细胞膜钙通道阻断实验、细胞膜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实验阻断引起[Ca^2+]i变化的各个环节,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7β-E2诱导后的两组患者EMI平滑肌细胞内[Ca^2+]i的变化,其变化程度以ΔF[Ca^2+]i表示。结果(1)在常规有Ca^2+培养基中,17β-E2诱导后腺肌病组和对照组EMI平滑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其17β-E2诱导前,腺肌病组ΔF[Ca^2+]i为384±26,对照组ΔF[Ca^2+]i为23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外钙阻断实验显示,细胞外无Ca^2+时,腺肌病组ΔF[Ca^2+]i为207±17,对照组ΔF[Ca^2+]i为221±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腺肌病组ΔF[Ca^2+]i在细胞外有Ca^2+时明显高于无Ca^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2)细胞内钙释放阻断实验显示,阻断肌质网钙库上三磷酸肌醇(IP3)敏感的钙释放通道、肌质网利阿诺定(Ryanodine)受体(RyR)钙释放通道、肌质网钙泵释放后,腺肌病组和对照组ΔF[Ca^2+]i分别与其阻断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腺肌病组ΔF[Ca^2+]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细胞膜钙通道阻断实验显示,阻断L-型钙通道后,腺肌�
汪沙
段华
张颖
王丽平
张恒辉
李国力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雌二醇
子宫内膜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